谁的江湖

2015-05-30 21:59耿帅
艺术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杀手执法者小人物

耿帅

摘 要:香港导演杜琪峰通常带着文艺的腔调,拍着商业结构的故事,他混淆着商业与艺术的分界线。杜琪峰的影片几乎都以黑帮片或者警匪片为主,他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已经被很多导演讲述过多次的特定人群——黑帮。一是江湖人物中的小人物。二是江湖人物中的杀手。三是江湖人物中的执法者,四是江湖人物的兄弟情。

关键词:小人物;杀手;执法者;兄弟情;命运

这里是香港,是中国的好莱坞,这里艺术片与商业片并存于市,各类影视艺术的精英都在这里一显身手。不乏许多个人特色浓重的导演,他们拍摄者属于或者只属于香港的影片。20世纪90年代初是香港电影及其昌盛的时期,它渐渐成为香港文化艺术的核心,人们所有的视线集中于此。杜琪峰在此时已经拍过了几乎所有的电影类型,但追随前人脚步有没有超越前人的他,在电影圈并不起眼。当杜琪峰与周润发合作《阿郎的故事》,并获得金像奖男主角时,人们注意的焦点几乎都在如日中天的周润发身上。杜琪峰与周星驰合作成功而稳居票房第一时,人们又把电影的成功归功于周星驰的个人表演。被人们丢在背后的杜琪峰,已经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让观众注意到他了。杜琪峰思考了很久,他觉得应该从自身找问题,为此他停机一年。最终,他找到了自己影片的最大问题:他总是在做别人做过的影片,而不是自己的。于是他觉得应该做出新的影片,与别人不一样的影片,让别人一看就知道那是杜琪峰的作品。

90年代中后期,在香港这样的电影基地里,还是出现了电影业的低潮,香港电影市场陷入低谷,很多影视公司减产的减产,解散的解散,香港电影越来越难赢得观众的喜爱,票房一天不如一天。1996年,在当时全香港200多家影视公司中,出现了一家名为“银河映像”的电影制作公司,专职为影视公司写作、拍摄、制作电影。于是《一个字头的诞生》《非常突然》《暗花》《暗战》《枪火》等一系列屡获好评的作品,便一一诞生了。这一系列的电影推动了低迷已久的电影市场,让观众重新对香港电影抱有新的希望。与此同时,因为许多其他因素,香港电影正逐步开始恢复生气。

在这个时期,杜琪峰的影片幾乎都已黑帮片或警匪片为主,他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已经被很多导演讲述过多次的特定人群——黑帮。类似影片已经在香港司空见惯,吴宇森的《英雄本色》《纵横四海》《喋血街头》……故事里的主人翁被赋予了黑帮的背景或者被安排成黑帮的敌人,影片中的人物都是重情重义,个性使然,与对手抗争到底,总是百发子弹擦身而大难不死,以解决或是消灭片中的对抗势力作为完美结局。此类影片中对黑帮人物的塑造,也已基本定型。长久一段时间后,观众对其的欣赏已经疲乏,结局一猜便中,新意渐失。

杜琪峰通常带着文艺的强调,拍着商业结构的故事,他混淆着商业与艺术的分界线。专业来看他的影片,不能算是文艺片,所以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放逐》空手而归实属正常,在评委看来过于商业并不符合艺术电影的定义。但正是这样的“文艺商业片”,得到了票房的认可。观众们喜欢这样的新类型,杜琪峰也执着于他自己创立的风格。杜琪峰的黑帮片与其他早期的黑帮片不同,他重新定义自己的影片类型,从而确立了杜氏作品的风格,讲述着与众不同的黑帮故事。本文通过对人物塑造手法的分析,来探讨杜琪峰此类影片中的江湖人物的塑造。

1 杜氏黑帮片之江湖“小人物”的塑造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谓江湖,其概念非常的广,我们所生活的整个社会,都可以虚拟成江湖。黑社会也可以成为江湖,江湖和社会一样,有一定的法制规定和道德规范,只是都不成文。黑社会的定义简单明了:独霸,专权。这种制度约定成俗,不曾被打破。黑帮社团的江湖规矩,有它独有的硬性规定,任何社团成员,就算已经退出社团,只要社团需要他来做事,他就必须去做。服从社团者,且能为社团建功立业者,可青云直上,最终可自立规矩约束他人;反之,不服社团,甚至背叛社团的,其结局只有死亡。青云直上成为“老大”的是极少数的凤毛麟角,不服的人时不时地出现,背叛的人只是偶尔,大部分人都是服从着指示,在没人能管制自己的地方逍遥地过着小日子,日复一日地混着。他们没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却是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人叫——小人物。

影片《枪火》里的五个角色,都只是这样的小人物,这是一次对小人物的全面描述。阿鬼和阿肥等人已经退出“江湖”,从事正当行业多年,但老大只要召唤一下,就第一时间回来帮老大办事。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老大,一旦失败就是死亡。小人物的命运掌握在老大和老天的手里,他们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能是保护好老大,他不死,他们也就有了生的希望。

小人物亦是有自己个性的,他们每个都不一样。阿来是一个性格刚烈的人,典型的急性子。枪战后,阿鬼没有等阿来回来,便指挥众人离开。阿来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不由分说地打了阿鬼一顿。阿来看起来很生猛,不畏惧这个“前辈”,只做他自己觉得对的事。当然,这种“不畏惧”是有限制的,当阿信和大嫂的事被暴露后,阿来也害怕了。他知道,社团的“对”,就是应该家法处置阿信;但他内心的“对”就是应该救自己兄弟。他也知道阿鬼不会破坏规矩,他必须另想办法。阿来想去对抗社团的规矩是不可行的,所以他的动作很简单,没有多想,他给了阿信一笔钱让他跑路。为了活命,阿信想跑路,钱放在身上,人站在海边,那条救命的船快靠岸了。后面有人举起了抢,MIKE三次举枪,三次放下。举起时,他是为了救他们自己四个人的命;放下,是不想阿信受死。他们每一次的选择,都是生命与义气的选择。谁也没有办法与社团抗衡,MIKE找不到那个平衡点,必须有人牺牲,才能解决这场战争。于是他们一次次做出身不由己的选择,无法违抗的命运,是影片中所有小人物一进入江湖就烙在身上的印迹——无论如何,小人物是无法决定自己命运的人群。

2 杜氏黑帮影片中的江湖“兄弟情”

探讨黑帮片,就一定要讨论黑帮的兄弟情,因为黑帮兄弟间的“忠义”往往是最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更是影片表现人物性格、升华人物形象的重要纽带。

这种“兄弟情”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与毫无血缘的人要同生共死并不是件容易事。所谓铁汉柔情,这里的情不仅仅指爱情,还包括这江湖里的兄弟情。正是这些至情至深的动人场面,感染观众的情绪,带领观众找到共鸣,为影片中人物的生生死死而感动。

影片《枪火》中的5人,并不是一起认识多年的拜把兄弟,而是在一起保护事件中相互认识的人。在短短时间内,因为经历了同生共死的考验,他们对彼此万分信任和欣赏,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没有用太多时间去酝酿,却已经足够浓稠。片中阿信和大嫂出轨的事被暴露,社团要阿鬼杀了他,得知情况的另外三人都不知道如何是好。人性體现在人物动作的选择中,特别是关键时刻的选择。一场游戏中4人营救阿信的点点滴滴,每一次选择都是压力下最真实的选择。

影片《放逐》是《枪火》的续集。之前,阿鬼设计让阿信假死,逃过社团追杀,也让其他四个兄弟安全。可是,无论他们四个演得如何再像,都不可能骗过社团。江湖不是他们能够只手遮天的地方,阿信还活着,所以老大下了追杀令。四人去让阿信再次跑路,想再制造一次骗局,社团不会相信说过谎的人。老大阿南不仅派了他们四个,还有更多的杀手。没有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机会,没有任何预兆,甚至连个慢镜头都没有。阿信被从楼上丢下来,就这样死了。四人都还在楼下埋伏着,来不及做任何行动。此时的他们,也都成了被追杀的目标,阿鬼带着大家一路逃亡,他们跟不知道应该逃到哪去。天下虽大,但处处都有江湖,有江湖则没有安宁。迷茫的他们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哪才是逃跑的尽头。阿鬼一路丢着硬币,随机选择逃亡的路。既然命运非要他们看着自己的兄弟死去,那么干脆他们便将选择的机会全部丢给命运来决定。命运玩了他们一次又一次,他们终于决定还命运一次。他们转身回去面对强大的社团高层,他们嘻嘻哈哈地掩盖着对死亡的恐惧,他们已经看透自己的命运,与其被追杀,不如回来杀个痛快,兴许还能有为阿信报仇的机会。此时此刻,他们是悲剧命运中的积极者,已经无畏于生死,既然逃不出命运,那么就顺着命运吧。

阿鬼四人只是小人物,不算坏人更不算英雄,在与命运抗争的最后时刻,他们身上爆发出了英雄的气质,那种视死如归的坦然。可是,故事结局不会因为他们成了英雄而有所改变,在无偿的宿命中艰难地奋进,结局依旧是绝望。在与阿南等人的拼杀中,无数的枪声,四起的火花,高亢的吼叫,都是英雄葬礼的哀歌。没有白鸽纷飞的美感,没有血性场面的渲染,只有人物中枪后安静地倒地。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最后的绝唱,导演只拍摄每个人物死后一张张挣扎的、绝望的、平静的、释怀的脸。杜琪峰用影片表达着他一再想说的观念:他故事里的江湖人物都是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人。生亦何哀,死亦何苦。其实,江湖没有胜负,无论英雄还是小人物,无论罪犯还是执法者。生生死死是江湖里的终极决斗,只有赢的人可以活下来,只有最强大的人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而这胜利的背后,往往是绝望的安排。

3 结语

杜琪峰故事里的人物,是高手与高手的过招,是聪明人与聪明人的对弈,是生与死在争夺着每分每秒。他把人物放在特殊的事件中,善于制造紧张而又充满悬念的故事及其人物关系。用蓄势待发的节奏手法使整个影片充满张力,使每部电影在情节上相当紧凑,始终让观众处于紧张的观影状态。他总会把人物放到一个绝境之中,这个绝境无论往哪走都是绝路。人物的情绪没有一刻是松懈的,不知道敌人何时会突然袭击,越安静越平常的时刻,就会有厄运降临,无论是子弹还是死神。

杜琪峰已经成为香港电影界中的中流砥柱,无论是他商业电影带来的票房收益,还是他坚持个人风格的创作,都是香港电影史乃至世界电影史上不可忽视的精彩一笔,给香港影坛注入无限生机。杜琪峰说过,“我要做和别人不一样的电影,让人一看就知道是杜琪峰的。”他的影片不再刻意刻画黑帮中的社团老大英雄形象,而更致力于小人物的生生死死和迷茫的生活状态。诉说小人物对命运的无法抗拒性,他们只能顺从接受命运所带来的安排,无法左右。他的此类电影透露出对底层小人物的关怀,他希望能将人们的目光转移到这些社会边缘人物的身上,赢得大众的关注,表现出特有的人文关怀。

(注:参考电影:杜琪峰导演:《枪火》《全职杀手》《暗战》《追逐》。)

猜你喜欢
杀手执法者小人物
从《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创作
执法者当成为守法的标杆
环境执法者如何做到尽职免责?
幸福的十大“杀手”
不动产登记不是房价“杀手”
法治理念和道德观念对执法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