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屏宫斗的热点与支点

2015-05-30 21:59高诗怡
艺术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宫斗人物塑造驱动力

高诗怡

摘 要:近年来,以后宫为题材的电视剧受到热捧。剧中的服饰、台词、历史背景皆受热捧。中华两千多年帝制,宫斗剧实为夺宠之争,子嗣作为嫔妃最有利也是最有效的上位法宝,是此类剧重要的情节支线。本文通过对电视剧《武媚娘传奇》(以下简称《武》)中生育这一矛盾加以剖析,分成后宫人际和子嗣间的矛盾、人物内心欲求的矛盾、大环境之下的子嗣内斗矛盾三部分。以求论证皇子在后宫剧中作为一个热点话题,在人物转型上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皇嗣;宫斗;人物塑造;驱动力

2014年热播剧《武》自上映以来便饱受争议。其奢丽大气的场面调度再现盛唐风貌,又因其剧情拖沓、人物诠释浮夸及之后的“删减门”饱受诟病。不论褒贬单就剧情而论,围绕皇嗣展开的尔虞我诈可占半壁江山,值得讨论。

当下盛行的宫斗剧主要以妃子争宠为线索展开,不谙世事的主人公在深宫里磨炼成工于心计的妇人,打击反对势力,最终走上权力的顶峰……就此而言《武》更似政斗剧,这在此暂且不论。历来宫廷剧主位必属帝王,由天子衍生出的枝叶盘根错节,封建体制的背景撬动前朝后宫灰色机制的运作,嫔妃的是非悲乐皆由皇帝主宰,皇权便是此类剧中横贯因果的最大支点。既然有如此强大的支持力,那么后宫必无宁日。

矛盾是构成情节的基本内容,也是情节的基础和动力。在《武》中,生育矛盾诠释了人物性格,丰满了人物羁绊,使武媚娘的性格转变显得有理有据。

新入宮的才人不及老谋深算的皇妃,她们貌美如花、年少张扬,对飞黄腾达的得宠前景心怀期许,而久居深宫的妃子对此犹如惊弓之鸟,她们的梦境犹如一张蒙灰残破的蜘蛛网,进巣的虫儿若不能为所用则必先杀之而后快,腥风血雨过后,活着的在掖庭终此一生,死了的不过沧海一粟,唯有她们是这高墙庭院朱色宫闱里不可动摇的王者,然而,总有不知死活的女人妄图挑战她们的权威……

在《武》第一集中,出现了刘贤妃流产事件,牵扯出韦妃与杨妃的矛盾,三者明面暗地里的压制将后宫势力关系缕清。又通过武如意的指证将她真诚、勇敢、无畏的性格展现出来。又因朝中韦家势力独大,德妃不愿将生子齐王卷入风波,表现了其隐忍顾虑的形象。韦妃与杨妃抗衡,德妃座上观花,才人若要保全必先依附,而流产事件使得武如意与韦妃视如水火,因此剧中第一场斗争开始了——拉韦妃下马。

子嗣在此时是后宫人争权斗势的一个筹码,将眼中钉除去必然要牺牲一个未成形的胎儿。单凭一时盛宠不自立根基的妃子在丧失生育能力后不过是后宫一个笑柄,明白穷途末路的刘贤妃自缢了。在过后推几十集,气数将尽的韦妃仍盘算着翻身之机,企图弑杀萧蔷将其子据为己有,有孕的萧蔷成了笼中之鸟,而韦妃与徐慧组成了对立双方:韦妃求子,徐慧杀子。萧蔷放弃了姨母这座靠山后陷入了更大的悲剧,她被扯进了徐慧和武媚娘的交战。怀孕又不自强的妃子不过后宫风云里一件任人摆布的玩物,疯了,傻子,奋起一搏不过自己死了……

后宫的交战主要表现为争宠与固宠的斗争。得宠者时刻都面临着其他女性的挑战,其固宠斗争也显得尤为艰难。帝王欲望无穷,喜新厌旧,得宠者随时都能失宠。获得帝王宠爱的宫妃,当时过境迁,人老珠黄,或帝王又有新宠时,她们便被弃之如敝屣。[1]做宫妃若得此,生不如死。因此,后妃对这种境地怀有莫大的恐惧,内心的仓皇使她们踏上阴谋的不归路。

其次,后宫女人最大的喜悦不过有喜,才人们对于侍寝有着莫大的期望,得到皇帝的恩宠只是第一步,重要的是获得生育的机会,而最关键的是为皇家诞下“龙种”,后宫佳丽三千,她们要面临激烈的“生龙种”比赛,才人们把臂上那颗守宫砂视为芒刺,萧蔷侍寝成功成新贵,郑婉言日日伴君不得鸾凤一夜,倒生出与武如意的嫌隙。后宫政治是一个陡峭的金字塔,权力更迭的逻辑未有变化,后宫政治的游戏便会继续。一朝得子,风光九族。除去受孕后奸人毒害,自身的不慎而导致滑胎,龙子一生便是万金之躯,再得皇上喜爱,权宠俱在手。因此,萧蔷怀孕四月待胎稳才公开;萧淑妃恃宠而骄欺压皇后,其子素节欺压皇长子,风光后宫,甚至太子欺君仍得李世民再三退让;武媚娘有孕,李治便力排众议迎她回宫。母以子贵的思想在封建王朝中根深蒂固。

再次,唐代后妃们的厮杀不仅是对帝王宠爱的争夺也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曾一度对唐代政治产生过重大影响。剧中韦家朝中称大,皇帝为社稷着想不灭家门,亦由得韦妃在后宫蛮横跋扈。文德皇后的兄长为宰相长孙无忌,此人在剧情发展中多次作为阻力抗拒武如意。而武如意本人侍奉笔墨,随军出征,更是逾越了纲常干涉前朝。政治野心与后宫情长相互纠葛,使得深宫恩怨更为扑朔。

又说到,后宫——皇帝的家庭,将两性不平等的婚姻制度推演至极致。

皇后虽为全面统括后宫者,但是其突出的地位并未得以确立。皇后的地位非常不稳,诸因素中皇帝的宠爱具有决定性意义,女人之间的妒忌斗争往往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即使一旦获胜取得皇后之位,也不会有安全的保障。①基于此类缘由,宫廷后妃地位已无区分必要,在《武》剧中即使后宫暗潮涌动,但后妃不强求后位只提承欢恩宠也在情理之中。

唐代后宫人数众多,皇帝的爱宠又极不均衡,后宫妇女感情生活多孤寂。面对众多后宫佳丽,皇帝限于精力,是不可能一一宠爱的,况且皇帝也有自己的好恶……宫中女性的荣辱完全系于皇帝的宠爱与否,许多宫女甚至终其一生都没有机会见皇帝一面。例如,李忠生母乃宫人刘氏,此生未再得皇帝召见,李忠即使贵为皇长子依旧受人冷落欺侮。因此,她们对爱的渴望比常人更为强烈,也加剧了争宠斗争的残酷化。

后宫诞下龙子便是稳固了地位,也是后妃给自己晚年生活落下的一个保障。

皇嗣牵引着武如意逐步帷幄后宫乃至最后登位,在剧中有多集续写了她与太宗多子的情感纠葛。她为太子承乾献计,助李治登位,又与李恪暧昧难清,制造了多个矛盾点,完善了人物个性的转变。

古来立储的问题涉及太多的政治斗争,即使幸免于后妃的辣手摧花,而手足之间暗自较劲谋权谋势亦是掀起惊涛骇浪。彭婆婆本是太宗的乳娘,但皇上为了皇位权力杀兄轼弟,婆婆自此便不愿见他,这一延展开的副线暗合王权之位的凶险。

在武则天由才人到称帝这一过程中,她亡断了手中四个亲子的性命铺就道路。利用安定公主之死铲除了王皇后,废太子李忠立亲子李弘,李弘体弱又立李贤、李显……后宫专宠令她有恃无恐,这也是为妃最大的放肆。后宫与前朝的纠缠不休成了这部剧最有张力的矛盾点,也是最精彩的卖点。

剧中两次上演了夺皇子的阴谋,在之前韦妃之处为一,又有王皇后毒害宫人刘氏抢夺李忠,可见膝下有子是后宫生存之法。

后宫制度是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产生而来的,它是专政皇权的补充和附属品。中国的专政政治从来就是一种“家天下”政治,它的基本原则就是化家为国,以国为家,家国一体。由宗法制构成的男权社会,“家天下”的根本特征不仅在于皇权的世袭,还在于通过家庭力量来控制全国,“家天下”的专政政治实质是一种“家族分肥制”,即庞大的国家机器完全被操纵在一家人手中。因此,专制君主必须广育子嗣。只有子嗣众多才能通过广泛的皇家支系来支撑皇权,才能保证皇位的继承人的充分选择余地。[2]

权力获得的巨大代价与牺牲,当权欲、亲情、伦理道德夹杂在一块时,权力往往表现得最为突出,掩盖其他二者。而当这时关系到最高权力的再支配,利益的再分享时,母子的亲情被权势和利益吞噬了,女性本来的母性也丧失殆尽。

后宫的生育矛盾,不仅仅是妃位之争,亦是向权望伸出手,女非妻非妾而为妃为嫔,身子再不由自己,而欲望不断滋长,最终模样亦不再是自己。

注释:①参考自《后妃传》《唐会要》卷三《皇后》条。

参考文献:

[1] 陈万良.唐代“妒妇”现象研究[D].鲁东大学,2008.

[2] 王锦花.女性与政治权利——从中国古代的后宫女性入手[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第26卷第1期.

猜你喜欢
宫斗人物塑造驱动力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宫斗剧风靡映射了什么
温暖厚实,驱动力强劲 秦朝 QM2018/QC2350前后级功放
突出文化产业核心驱动力
以创新为驱动力,兼具学院派的严谨态度 Q Acoustics
美国军情系统闹“宫斗”
巴西危险的“宫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