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创新旅游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格局

2015-05-30 00:12王英哲郭沙
企业技术开发·下旬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技能

王英哲 郭沙

摘 要: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创新性建构新的人才培养格局,笔者经过近8年的深入研究,创新性的提出了应该建立技能+管理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培育的格局。并通过这种格局的构建全面打造旅游教育的品牌效应,最大程度的提升人才培养培育的质量,发挥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最终达到学校、企业与学生三方共赢。

关键词:高职旅游教育;技能+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格局;创新建构

中图分类号:F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7-0130-03

笔者通过多年对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宁波、厦门、武汉、珠海等近15个国内一、二线大中型城市以及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联酋、新加坡、马来西亚等10多个海外国家和地区,近150多家酒店企业的跟踪调研得出:目前酒店行业技能+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大,尤其是即懂技能又会管理的高级技能管理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随着旅游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以及人才的流失,技能+管理复合型人才的地位也在旅游行业中不断提升,针对以上情况,高职旅游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格局应该立足企业需要,以培养不同类型的高技能型人才为基础,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学生为目标,全面培养旅游行业所需要的人才。

1 旅游行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性特色不清晰

目前,旅游专业类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工学交替”、“定单式培养”、“店中校”、“2+1”、“校企合作”等,这些模式虽然各有特点,但是区域特色、院校特色、专业特色等尚不突出。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较为集中体现在:

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虽然以市场为导向,但是在深度挖掘市场所需人才以及细分岗位职能方面还不够全面;

二是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不够鲜明,较少凸显区域特点、院校优势和专业优势,使得大部分人才培养模式同质性较强。

1.2 校企合作层次尚浅,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在目前的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是普遍的一种教育模式,基本上在各高职院校、各院系专业都有不同程度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然而,现行的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多停留在“单向输出”层次,即学生通过高职院校的订单式或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在大二或大三阶段到旅游企业顶岗实习,实现由课堂到企业的转变。旅游企业对学校的硬软件输出,诸如行业专家授课、企业参与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等方面则一直较为留于形式,没有形成制度。校企合作模式的单一化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合作层次尚浅,在合作制度的制定、合作机制的创新、合作的保障体系等方面都需进一步探索。

1.3 机关机制不完善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一大特色,而且基本上在所有高职院校都实现了教师队伍的双师化。然而,该“双师化”离真正的双师型队伍还相差甚远,诸如许多旅游管理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只是具有行业资格证书但是却不具备实践操作技能、无企业工作经历、对旅游行业和岗位缺乏认识等都是其中存在的问题。其实,这也是由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评聘、运行、培训和考核机制的不完善造成的。种种机制的功能不全导致运行不畅,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须在很多相关方面全盘考虑,形成制度化的长效运行机制。

1.4 专业对社会人才培养培训与服务能力薄弱

国家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教育部、财政部启动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对高职院校“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然而现实情况是,具备较强社会服务能力的高职院校酒店专业为数甚少,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在对社会人才培养培训和服务能力方面显得较为薄弱,有的也只是为长期合作的企业提供一些培训资源,社会服务能力在服务区域、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法等方面均须进一步提升。

1.5 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和功能定位不准确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初衷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校内实训场所、校外实习基地,仅着眼于它们本身的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功能,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和功能定位显得较为狭隘。事实上,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应着眼于行业全局,面向学生、教师及企业,其功能是多向的、开放的。

此外,对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方向、建设内容、建设布局等较为缺乏长远规划,且建设的内涵水平还满足不了高职院校长远发展的需要。

旅游专业的职业教育应该为旅游产业行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保障,为旅游产业行业输送大量的专业性高技能型人才,并要为促进湖北省旅游产业行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然而目前的现实状况是,湖北省旅游产业机制体制和旅游专业的职业教育之间的不协调问题日益严重,高等院校与旅游企业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专业综合性人才结构欠合理,旅游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鉴于此,笔者通过8年的研究以及实践探索,创新性的提出了对高职旅游教育建构“两个体系、三个层次”的技能+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格局。

2 “两个体系、三个层次”人才培养格局的构建思路

2.1 构建出发点

在现有的旅游类专业的“三明治”式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构建旅游类专业“两个体系、三个层次”人才培养格局,旨在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2.1.1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问题

实现旅游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旅游专业的校企合作无缝对接,使得旅游专业的专业特色、办学特色更为清晰、鲜明,旅游专业的毕业生的综合竞争力更显优势。

2.1.2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

通过校企合作的本地化和国际化,提高旅游人才培养在区域经济社会中以及国际市场的贡献度,减少区位、生源特点等对人才培养的制约,提升旅游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以非学历教育与学历教育的统一为突破口,实现企业、教师、学生的“教学相长”,促进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和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2.1.3 解决就业率的问题

针对不同层次人员的专向培养可以降低转行率高、换岗率高和离职率高“三高”问题所带来的就业率低的现状,通过专门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对本专业、本行业的热爱程度,提升毕业生从业的持续性。

2.2 “两个体系、三个层次”人才培养格局的释义与内涵

依据行业需求和教育部的“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合作办学推进计划”,在旅游类专业教育培养与培训体系中,应该有区别、有层次地推进了人才培养和社会培训。以旅游类的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根据酒店行业的特点,在酒店人才培养方式方面,应该突破传统的、单一的培养方式,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和创新,构建适合酒店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两个体系、三个层次”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格局,如图1所示。

图1 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格局

“两个体系、三个层次”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格局具体内涵包括两个体系,即学历教育体系和非学历教育体系(社会培训)。在两个体系中又分别包括三个层次,即学历教育体系下包括:订单班为代表的酒店精英班层次,这个层次在体系中比重要占30%;普通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层次,这个层次在体系中比重要占60%;小微企业创业及经营管理人才层次,这个层次在体系中比重要占10%。非学历教育体系下包括:非学历教育(社会培训)层次,酒店及行业高端人才培训层次,兄弟院校师资培训及技能高考专项培训层次。此格局融合了在校学生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培育中的共性问题,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形成多层次、多方位、多选择的起点,提升学生多方位就业的可能性,这也是“两个体系、三个层次”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格局最直接的目标,其他所有的内涵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的。

2.2.1 正规国家学历教育培养体系

这个培养体系主要是对从国家高考体制中正规录取的学生,进行正规的学历教育。在这个体系中重点是培养服务人员、管理人员、微小型企业店长。在这个体系内,所有的学生培养在这三个层次里进行不同程度的拓展、完善和创新。

①服务人员的培养。

以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为培养对象,针对这个层次的培养,主要是为高星级酒店培养与输送高素质的优秀服务人员。通过校企合作长期的深度融合,笔者认为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成熟的培养模式。因此,这个层次的培养构建将主要根据酒店企业岗位群的要求,适当调整课程体系设置、加大岗位职业技能实践培训。

②管理人员的培养。

它是以“订单班”学生为培养对象,为一些知名的酒店集团和经济连锁酒店培养和输送管理人员。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工学结合的订单式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的设置到学生的校企合作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得到提升。

③微小型企业店长的培养。

为了服务区域经济,职业院校应该和一些本地微小企业或者经济型酒店合作,为他们培养和输送高素质、高技能、懂经营、懂管理的复合型或者创业型管理人才。比如和一些知名经济型酒店集团合作培养店长以上的高级管理人才。

2.2.2 社会人员的非学历教育培训体系

这个培训体系主要是针对社会上各领域、各层次、各岗位的相关人员进行的学历提升的非学历教育。在这个体系中重点是对企业员工培训、社会人员培训、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三个层次。这对不同的培训人员,开展不同的培训项目,比如:对于企业员工培训项目,可开展岗位适应性培训、转岗培训、师傅带徒培训、技能提高培训等。;对于社会人员培训项目,可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创业人才委托培训;对于职业院校师资培训项目,可开展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场所和设备,承担实习或见习任务。总之,在这个培训体系中,主要目的是提升社会、行业企业、同行、学生对职业院校的满意度,提升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两个体系、三个层次” 互交存在,形成“ 知行化育,六力合一,”的新型的人才培养格局。它的构建理念是立足于以职业教育“适度、够用”的原则,以就业核心竞争力为导向,通过“行”(行动领域)、“知”(学习领域)的融合化教育,达到校企合作力、社会服务力、教师教研能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专业品牌竞争力“六力”协调统一。

3 “两个体系、三个层次”人才培养格局实施途径

“两个体系、三个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格局其根本是以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以从业和就业持续力为终点。因而,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从下列途径入手。

3.1 学历教育培养体系的实施途径

3.1.1 校企联合教育,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

在学历教育培养体系下,首先要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行业企业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这一点非常重要。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企业也要高度参与,直接参与到课程教学或通过参观、讲座实现专业教育。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深层互动、交往,将有利于缩短学生对企业的认知、认可时间,也有利于学生尽快融入到企业文化中。

3.1.2 校企共同参与,以企业实际经营为剧本进行课程设计

为了减少学校教学和企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使学生真正的了解和掌握企业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课程教学就必须以企业实际情况为剧本、为框架进行专业课程的设计。并把企业在服务、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具体案例,形成主干教学的教学线索和案例来源。这要才可以真正做到校企人才培养方案的无缝对接。

3.1.3 加大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的力度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为创业的学生开设了相关的创业课程,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并帮助创业学生争取相关的政府资金和优惠政策。同时为创业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不同环境中进行社会磨炼,完成挫折和成功能力训练,提高寻求与把握机会的能力,提升解决问题,承担责任,创新和创造价值的创业能力,最终形成终身学习的动力。

3.2 非学历教育体系的实施途径

3.2.1 构建旅游类专业人才资源云平台

在非学历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是要构建旅游类专业人才资源云平台。在这个云平台里,实现企业、学校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比如学校将学生实训信息上传,企业在这个平台里能够更直接感受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能水平,以及学生在团队中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可以缩短企业对学生的认可期。在这个平台里,各个院校和各个企业能够互补信息、优化资源,学校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为企业提供社会服务,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企业在这个平台里,能够更好地寻求到优质的人力、信息资源和技术支持。最终达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局面。

3.2.2 建立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体制

依托合作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业务进修和培训制度。开展技能提升、管理岗位培训以及职业素质的提升,推行职业技能+管理带头人制度,完善名师带徒的措施。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文凭证书“双证书”制度,提高培养人员的理论知识素养、实践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构建高技能管理人才培养新平台,推动办学体制多元化。

3.2.3 建立完善奖励、激励和投入机制

鼓励符合我国法律和办学资格要求的国外组织和个人,与省内职业教育机构合作举办高水平的职业培训机构。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创办技能+管理复合型人才教育的新模式。建立完善的奖励、激励机制,形成“事业留人、文化留人、待遇留人”的激励体系。完善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投入体系,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国家、社会、企业和劳动者个人多方参与的技能+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投入机制。

4 结 语

高职院校技能+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格局的实施,必须按照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形成服务需求、开放融合、纵向流动、双向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和总体布局。技能+管理复合型人才培养格局要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围绕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这个“三级跳”形成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贯通从基础理论、深度研究到实践创新到具体应用的价值链;实现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的统一,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合。

参考文献:

[1] 狄成杰.建产教结合模式促职业教育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2).

[2] 李建求.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特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1,(31).

[3] 陈宇晓.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切入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2,(4).

猜你喜欢
技能
技能强国 创新有我
星座说:厉害了,十二星座的隐藏技能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新学期,学习技能get √
画唇技能轻松
医院院长必备十大技能
护理技能大赛技能指导之前期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