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真实

2015-05-30 00:59张膑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校美术

摘 要:费欣的绘画作品色彩明快、明暗对比响亮,表现力强。素描头像用炭笔画在坚实光滑的纸上,自成一家,刻画深刻入神。费欣的作品倾向于从生活中直接取材,追求自然与真实、纯正与鲜明,钟情于肖像画与风俗画的创作,显示出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画面驾驭能力。他的素描头像表现技法,油画中人物刻画的生动感,成为很多艺术家在画面上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费欣;自然绘画;高校美术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费欣1879年出生在俄罗斯伏尔加河畔喀山的一个木雕手艺人家庭。孩童时代的费欣就跟着父亲的木雕和镀金包工队一起到附近和遥远的农村闯荡,那里的湖泊和森林深深吸引着这个儿童。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儿子的绘画和木雕手艺让父亲颇为自豪,他一心想让儿子当个好艺人。16岁的费欣考进了喀山美术学校,这个少年以满腔的热忱忘我地学习, 1901年费欣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推荐到美院做旁听生。在美术学院费欣幸运地成为了列宾等大师的学生,他接受到学院严格的素描教学和最新的绘画技法。列宾对于他的培养和特别关照及温暖的体贴给了他莫大的鼓舞。费欣的成熟与天才在1908年美术学院春季展览会上开始显露,他的两件作品《婚礼》《菩提树下的妇人》在展览会上展出,《婚礼》还使他获得了阿·库因芝奖金,《菩提树下的妇人》被美术学院博物馆收购。费欣后来成为一名教师,他教学认真,特别注意因材施教,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习作。他常常把自己的画架和学生们的画架摆在—起,与学生们—起画模特儿,这是一种直观有效的示范教学方法。他为俄罗斯培养了大批天才的艺术家、教育家。课下的费欣常常与朋友和学生们热情地谈论克拉姆斯克依、列宾、谢洛夫等俄罗斯著名画家,也谈起西方的荷尔拜因、伦勃朗等等。他也常谈起现代派,他说:“你们不要听他们的,不要离开自己正确的道路。那一套是赶时髦的东西,今天穿窄裙,过几天又要穿肥大的,你们不要学这个,这是把自己引向虚伪的道路。”

在学院毕业前后的几年里,费欣创作了—系列出色的肖像画,《紫衣少女》 让他在1908年慕尼黑国际博览会上捧回了小金奖。1914年费欣创作了《瓦丽雅·阿多拉斯特卡娅肖像》,作品柔和、精练、和谐,就其艺术性而言完全可以和列宾的《蜻蜒》、谢洛夫的《少女和桃子》相媲美。费欣是位很有天赋和个性强烈的画家,他不盲目崇拜和模仿别人,也不参与任何艺术流派和组织。虽然老师列宾对他赞赏有加,但费欣自己却说:“我无法成为列宾的追随者,因为我的艺术志趣完全不同。”他不画重大历史题材,而是更倾向于从平凡生活中直接取材,追求自然与真实、纯正与鲜明,钟情于肖像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他不喜欢用单一的艺术表现手法,费欣用丰富的线条和色彩来塑造形体,下笔果断。他对五官保持着坚实的造型,形象生动。而对于衣服、背景和无关主题的细节用宽阔的笔触、色块迅速扫过,融写实、抽象、表现于一身,他特别喜欢使用“调色板加画刀”的技术,其独特的艺术语言,成就了“费欣式”的绘画风格。费欣留世的作品很少;作品大多毁于战争和移民,有些遗失在国际展览中。费欣在美国走完了他的艺术之路,虽然后期费欣远离他热爱的故土,但其艺术成就在俄罗斯美术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1926年俄罗斯伟大的画家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在回答谁是当代最天才的画家这—问题时,他爽朗地说:“费欣!”

俄罗斯绘画艺术与中国确实经历了很长的一段蜜月期,从契斯恰科夫体系到俄当代绘画,不同时期所造成的影响深度是不同的,对解剖和透视的严格学习成为苏里科夫美术学院的基础课程,这样的基础课程对一般的入门者来讲已经是更加高阶的训练方式,我国目前除几大美术专业院校外,几乎所有高校均设有美术专业,如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大学美术学院,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青岛大学美术学院, 青岛科技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美术学院等。由于在国内美术专业范围划分比较大,分类较细,绘画一般下分为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四大板块的设置,四个专业的第一年统一的都要上素描,色彩,素描课根据专业种类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侧重方式,套路是静物—头像—半身带手—全身着衣—单人体—双人体—创作(带场景或背景的人物组合). 这和俄罗斯的美术学校采用的方法基本吻合,有的学校要专门教授人体解剖知识,或画石膏的解剖分面像,这样的基础部分每个阶段一般是在120—220课时之间,而国外在该阶段的教学时间长达1-2年。过多的石膏写生和人像写生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技法,有些学校连续几年都聘用同一个年龄较高的模特参与头像和人体写生,而国外对写生的模特要求之高是我们难以理解的,所以我很羡慕费欣写生时所遇到的模特是如此的入画,参照物给他带来的那种感觉是创造优秀作品的第一步.我认为不论是借鉴俄罗斯的教学方法还是欧洲传统的绘画教学方法,学习其中精要然后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改革和创新,高校不应该是某种艺术派别的堡垒,应当是融汇创新的前沿阵地。

随着近年来报考美术类的学生成倍的在上升,许多考前班针对高中生的艺考培训成了学生接触到绘画的第一次经历,而快餐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只能短暂的应对各省的美术联考,而基本功的训练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许多学生进校后往往跟不上正常的基础教学进度,从画静物开始就对基本的构图手法,结构关系,黑白灰关系处理上非常困难, 那么后期的学习困难就不言而喻。这样一来四年的学习转眼即逝,学生被迫走向工作岗位,有的学生出学校后不到一年就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专业,有的干脆在学校附近办学习班教其他未入门的孩子学习绘画并报考艺术院校,有的埋头专攻当代绘画,绘画的学生现在社会上很难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绘画这样的艺术形式不同于音乐,舞蹈和表演,无声无息透过画面在视觉上传递丰富的信息,是画家本人将自己的感知汇聚再通过笔触用以情感表现在布面上它是一种静态的,凝固时间的再现形式。

我们看到费欣的绘画作品时,看到了扎实的基本功和极高超的画面驾驭能力,虽说不能要求每个艺术家都能像他一样,至少我们可以透过他画面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信和自然状态来反思自己的艺术作品,在教学上如果我们能够将四年制的文科艺术类提高到5年或者6年或者更长的话,那么我国许多喜爱绘画又愿意为此付诸于青春的年青学子将更为系统的学习到与欧洲传统绘画学校一样的技法,欧洲学校要花15年来培养一个艺术家,而我们四年就是一批,数量和质量比差太大了,根据教育部官方数据公布我国2015年将有749万大学生走向社会,这里面可能还没有包括部分私立学校,这里面有多少是从事艺术事业的呢?全国高校的美术类学制为6年的话我们又会培养出几个中国的费欣呢?可能这只是我的杞人忧天吧,最后让我们去临摹费欣的画面,让我们细细体味他在画面上所做的所有努力与尝试,让他那跳动的色彩伴随着酣畅的画面结构引领着绘画爱好者走进绘画艺术的天堂。

作者简介:

张膑,山东美术馆,博士,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美术
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改革
试析微课对提升高校美术教学效果的作用
创客时代高校美术教育改革之我见
浅析中国画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浅析中国画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高校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的作用研究
浅谈高校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审美能力
探讨如何在高校美术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云南高校美术采风教学的应用研究
试论高校美术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