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元代绘画的艺术特点与精神品格

2015-05-30 01:18任舒森
艺术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艺术特点文人画

任舒森

摘 要:在中国美术的发展历史上,作为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元代绘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标志着艺术已经不再仅仅是模仿自然,而更加注重对人的主体精神的自我表现和对自然本质的领悟,从而在历史的进程中将水墨文人画大大的向前推进了一步,使文人画成为以后中国画画坛上的一支主流,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美术现象。

关键词:元代绘画;艺术特点;文人画;外事造化

元朝统治第一次结束了汉人的天下,为巩固其统治元朝政府也注重吸收华夏文化重用汉族文人,但民族歧视还是十分明显。他们将不同民族依次分为四等,尽管如此,元代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汉族文化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必然输入一些新的营养,也同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这个时期的重要成就是文人美术的崛起和一些美学思想的盛行。文人士大夫由于政治上不得意借书画来抒发内心的思绪,将文人画推向新的高潮。他们的山水画形式上比较注重用水墨,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多流露心情悲怆,冷漠,孤独,无助等反映情绪动荡不安。较艺术作用而言,被誉为“写胸中逸气”没有趋附社会审美趣味,倪瓒的《六君子图》用六棵树来比喻为“六位君子”同时也在比喻自己。另外,元代绘画的画风和艺术观点对明代江浙地区的文人画发展起着非常大的影响。

元代绘画的发展突出在文人画,此时文人画家们进一步提出把书法归结到画法上。元初最有影响的画家赵孟頫在《秀石疏竹图》卷中题诗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在元人的论画中,还流行着一种“士大夫工画者必工书,其画法即书法所在”的说法。对于文人画的另一个特点吴镇说:“画事为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興趣”明确道出了文人画就是文人读书弄翰的余事,同时要求文人画家要有文学修养。这个时期普遍地出现了诗、书、画三者巧妙结合的作品,使中国绘画艺术更富有文学气味,也更有民族风格特色。同时,元代取消了宫廷翰林图画院制度,宫廷绘画急剧衰落,文人绘画自然也就成为主流。元代士大夫绘画在宋代的基础上有突出的进步,元朝初期也出现了一大批馆阁士大夫画家。例如,赵孟頫、高克恭等。还有一些宋朝遗民画家,到了元代的中后期文人画屡造挫折、人生坎坷对生活采取隐逸遁世的态度,艺术创作上多以山水、花鸟、为主,重视笔墨和书法、文学在绘画中的作用,并直接对明清文人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因过分强调“聊以自娱”和“写胸中逸气”,这又给绘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从绘画的内容来看山水画在元代最盛行,不少有成就的画家,都曾致力于山水画的创作。例如,赵孟頫、高克恭及称为“元季四家”的黄公望等。首先,创建一个薄淡赭色应用花青素浅降或水墨山水画。第二,皴法颇多,如“披麻皴法”、“牛毛皴法”、“褶带”等。第三,诗与书画相结合。这些特点对明、清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绘画创作成了画家们个人怡情悦性、抒情言志的手段。强调笔情墨趣的形式感,是绘画自性律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追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事物认识更加注意神韵的感悟和内心传达,必须以现实美为源泉。

在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处于元代前期的赵孟頫和高克恭,他们对元代的绘画新风起到了启导和变革的作用。赵孟頫的画风对其他文人画存在巨大影响,他提倡的“古意”力排南宋画风,明代董其昌评其:“有唐人之致而去其纤,有北宋之雄而去其犷。”这种清雅朴素的画风和用笔用墨之道也形成了一种时代特点。他在《二羊图》卷中自识云:“余尝画马,未尝画羊,因仲信求画,余故戏为写生,虽不能逼近古人,颇于气韵有得。”元四家中黄公望和吴镇一生穿过了整个元代的发展,他们的艺术创作生涯见证了元代的发展,可以看作为中期的画家。倪云林和王蒙之卒年已经进入到了明代,他们的创作直接影响了明代山水画的发展,可以看作为元代的后期阶段。

元代山水画的发展与水墨画风的形成与元四家在这方面的努力有很大关系,换言之,元四家的水墨山水画也正是这一时期山水画的代表。元四家的为人讲求“清高”他们在既得利益的前提下,竭力摆脱世事对他们的约束。他们在思想意识上的共同之处,是以儒家为本既学道又参禅。他们所交往的诗人、居士、高僧、道人都是与世采取消极态度,是“超然于物外”者。在生活上愿与“深山野水为友”对于卧青山、望白云有着极大的兴趣。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道家的思想有密切的关系,道家对人世间许多变化往往以唯心主义的许多变幻现象来解释。因此,他们寄情于山水间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也融合于云烟风物之中。

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和艺术家自身的经历、社会变革、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因素密切相关,而这一点在元代画家中表现的最为明显。但在表现技法与意境开拓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为明代以后真正意义上文人画发展起到了先导作用。反映了社会因素促成的艺术成就与画家自身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

元朝统治者以强大的武力获得了全国的统一,名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地存在着。绘画艺术在这九十多年的时间中发生了较大的变革。社会政治的变化导致绘画思想的转变,元代画家所面临的境况不像前宋时期“君亲之心两隆”的盛况。在面对现实的时候留给人多是绝俗隐逸山林,绘画主题的转变多是生活清贫所致,艺术情趣上透着一股野逸、荒寒、颓淡的风致这也是对生活真实写照。在题材的选择上,都是比较主观的,大多借梅兰竹菊自我比喻强调画家的感情色彩颇多。对于元代的艺术家来说,这正是在野文人人生观念的自我表白和切实写照。后人概况为“唐画尚巧,宋画尚工,元画尚意”元代绘画在继承的基础上出新的地方。其次,在主观心境上的表达会比较突出,尚意的审美趣味为各家所追求的表白方式,客观对象的“似”与“真”已不再是元代山水刻意追求的了。这个时期,强调“画法,即书法所在”要求诗、书、画密切结合且成为风尚。在笔法上讲究严密精工体现出严格的写实原则,而元代绘画则把侧重点放在“写意”、“趣”、“兴”、“法心源”上。元代绘画不同于其他朝代的独特方面,倪瓒一再强调“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在对待前人的技法方面,更是逸笔草草,不求神似,敢于创新是元画又一突破性的成就。

元代绘画处在一个转折时期,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表明中国的绘画艺术不再停留在全部模仿自然上,更多是注重对自然本来面貌的本质领悟和艺术家主体精神的自我表达,将水墨文人画向前推进了一步,走在历史进程的步伐上是一个新的绘画流派。使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画坛上的一支主流,清纯不阿,洁身自好,笑傲山林,淡泊宁静保持人性的自然向往内心表现和追求精神自由,注重维护人格的尊严,都反映出元代文人画家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人性的深刻内涵,绘画已经变成了追求人生主体精神的完善化和陶冶改造精神品格的手段才是实质,这正是元代绘画不同于前人的可贵之处。

参考文献:

[1] 王伯敏.中国绘画史(第1版)[M].文化美术出版社,2009.

[2] 朱立元.美学(第1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阮荣春.中国美术史(第1版)[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4] 顾平.艺术概论教程(第1版)[M].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艺术特点文人画
文人画文人
古代文人的特殊规定性及文人画的发生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廿一世纪的文人画——观白德松画展有感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