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产品的流行与审美

2015-05-30 06:03杨柳
艺术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娱乐化个性化

杨柳

摘 要:本文分析了流行与审美的概念,以及影响两者的因素,着重论述了流行与审美二者的关系及其对现代设计产品趋势的影响,试图通过对现代审美趋势及设计产品特性的分析找到未来设计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从众心理;情绪体验;娱乐化;泛审美化;个性化;消费经济

0 引言

设计产品的流行与审美是影响设计师设计产品的两大因素。它们两者的关系呈纵横交错的网格状态,并且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深入分析二者关系,及当下流行与审美的趋势,对设计师设计产品有着极大的帮助。要弄清两者的关系首先应搞清楚流行与审美的概念。

1 流行

1.1 关于流行概念的界定

流行与时尚两者概念不同。流行是在新内容出现之后,泛化之前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1.2 产生流行的原因

(1)从众心理是产生流行的根本原因: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2)阶级的存在: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对时尚的理解和认可度也是不同的。

(3)增加人的自信心:在追逐流行的大潮中,人数比例最多的莫过于女性和青年,他们追逐流行的最大目的是希望通过引领新潮流而得到社会的认可,间接满足自我实现和自我扩张的愿望。

(4)人的审美本性:求变是由人的内在心理需求所决定的,对美的认识会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1.3 影响流行的因素

(1)商家与媒体:消费经济时代,审美需求的变化使人们对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许多商家看到了这一点。典型的例子就是2001年王家卫导演的《花样年华》,女主角张曼玉引领一阵旗袍热,一场电影中展示了二十多款不同样式的旗袍,几乎凡是上映过《花样年华》的国家都曾出现过旗袍热。

(2)社会大环境:一个国家是开放还是封闭,直接影响到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而这种对外政策更会影响到产品的设计与流行趋势。

(3)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流行风尚:科学技术是设计产品的三大要素之一。它的每一次进步与创新,都会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甚至引起革命式的变革,对产品设计的影响更是巨大。另外人体工程学的不断进步也是创建新流行的重要因素。它的不断改进,使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人性化。

2 审美观念的形成

2.1 审美

审美能力是人区别动物的本质属性。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得到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从设计的角度看产品的实用功能是其存在的基础,但具有实用功能的产品并不一定就具有审美价值。

2.2 影响审美的因素

影响审美的因素可归结为两大块: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

(1)个人因素:1)个性特征使对象有意无意选择与其气质、性格相符的物品。2)人的审美观通常会与其受教育水平相关,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和一个初中文化水平的人,在审美视角的选择上肯定是会有差异的。3)个体需求不同,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会继续出现较高层次的需求。

(2)社会因素:传统文化与习俗就像是一只无形的手,并不一定能够清楚地知道在影响自己,但它的确存在而且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

3 流行与审美的关系

3.1 流行引导大众的审美观,促进人审美观念的更新

20世纪30年代末期,刚刚出现的化纤传统袜风靡整个西方国家,但由于是军需物品而难以获得,结果有的西方女性在腿上涂抹咖啡色来模仿长筒袜,成为了当时流行一时的风尚,有的女性甚至还给长筒袜画上一条缝合线。[1]用现在的审美眼光去看当时的这一流行行为,不免觉得荒诞可笑,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流行可赋予非理性、不合逻辑的事物以合理性,而且消除了非理性事物的不合常规性,一旦被大众所接受,人们就会认为这种行为是理所当然、自然而然的行为。可见流行对人们审美观念的引导有着多么巨大的威力。在当今消费经济时代中,流行更多地被商家所操纵,常会对大众的审美观念产生误导作用。

3.2 人们现有的审美观制约流行发展方向

影响人的审美观因素有二:一是社会因素。二是人的因素。受二者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审美观是有一定历史文化淀积的,这种沉积会影响制约同一个地区的流行发展趋势。例如,在中国,中庸之道决定了中国人在设计产品的选择上会选取中性产品的设计,而过分标新立异的产品在中国并不能成为主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流行与审美二者的关系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两者互为影响、互相制约。

4 当下审美趋势的分析

当今社会是一个消费经济时代,人们的审美状况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4.1 审美的泛化

随着消费主义与现代媒体的联手,审美开始变得日常生活化,当我们走进办公室或大型超市,我们都会沉浸在美的海洋中,各种美的形式朝我们扑面而来,设计师为我们创造的各种美的幻境让人感到眩晕,甚至回到家中,美的装修、美的家居物件及电视娱乐节目、广告等仍会让人不停地审美,可以说,现在审美充斥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这种泛化导致审美在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2 审美個性化时代的到来

大工业生产要求艺术设计采用标准化原则,但现在人们更多地会从自身的审美需要出发来选择产品,这就要求艺术设计尽量体现出个性化的设计原则。人们不再像过去物质缺乏的时代那样去选择商品,而要在众多同类商品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

4.3 审美娱乐化

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大多是“工作—休闲”的模式,休闲也就是放松,其基本方式就是娱乐,人们在娱乐中使紧张的工作压力得到舒缓,使身心得到愉悦,审美成为诱导人们娱乐的手段,人们的审美观也逐渐向娱乐休闲发展。这种趋势反映在设计艺术上,出现了许多富有幽默感的设计作品。尤瑞安·布朗设计的办公用品,使用了鲜艳的塑料作为材质,夸张可爱的动物造型,是通常感觉冷漠、程序化的办公用品憨态可掬。[2]

5 当下设计产品的流行趋向

上述对当下审美趋势的分析直接影响到设计产品的设计方向。当我们拿现在流行的设计产品与往日的设计产品做比较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设计产品目前的发展方向。

5.1 产品设计向高效能方向发展

实用功能是产品存在的前提,科学技术对产品功能上的提高,同样给人带来了审美体验上的愉悦。50年代初,中国刚刚试产摩托车,当摩托车刚刚进入农村时,农村青年第一眼看到它,并没有对这种新产品产生什么美感,更多的是觉得新奇古怪。但当他骑上摩托车,速度与便捷就使他产生了愉悦的情绪体验。可见好用的产品能提高人们的满意度,从而使人们感到它更迷人。人们对科学技术美的向往是新设计产品生产与流行的动力。1883年汽车的车身造型基本上模仿马车的形式,因为汽车作为一种新的交通工具,历史上没有任何设计范本可以参照。到了1934年,由于空气动力学实验,科学家发现类似鱼和鸟的那种前圆后扁的流线造型阻力最小,这项科研成果很快被应用在对汽车车型的改造上,推出了甲壳虫型车。而在1952年鱼型车的出现同样是为了减少高速行驶带来的强空气涡流而设计的,把车窗改为倾斜式。1999年,为了克服在高速行驶中产生的浮升力,设计出楔型车。从汽车造型的四次大的变革中,我们不难发现科学技术是推动设计及产品变革的最大动力。

5.2 感官刺激越来越出现在设计产品之中

这种趋势在现代艺术作品的设计中随处可见,利用刺激人的感官带给人情感体验。其又分为四个层面:

(1)形色刺激利用现代视知觉原理,满足人们最本能的对性的偏好和情绪体验,甚至刺激人的食欲想象。例如,方便面包装袋的设计,常会把做好的美味的面条放在封面上,以刺激人的食欲;而把扬声器做成花瓣是典型的利用人对形的偏好心理来做的一款设计。

(2)情色设计通过激发人们的生理快感,使人们对产品进行评价,这种现象能在广告中找到很多的例子。SISLEY是意大利著名时装集团——贝纳通集团属下的便装系列品牌之一。SISLEY平面广告常用很浓重的色彩以及很暧昧影射的拍摄手法演绎了其服装的风格。其他像CalvinKlein的“迷惑”香水广告等都是很典型的例子。

(3)恐怖刺激通过激发人的恐怖感而达到特定吸引的目的,因为恐怖刺激能通过刺激人的感官迅速把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近些年骷髅头装饰的流行就能够说明这一点。

(4)搞笑刺激审美娱乐化,使设计产品中幽默、童稚的成分有所增加,最普遍的例子就是色彩鲜艳的搅拌棒。

5.3 现代材质美使设计产品有着新的审美体验

材质美是设计形式美的要素之一,人们对不同材质美的向往始于远古时代,不同的材质会带给人不同的情绪体验。就拿塑料来说,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材料,其可以做的光洁明亮也可以做成磨砂的朦胧效果,重量上很轻便。因其造价低廉又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它几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其材质自身的轻便光洁感应用到产品中会与传统材料给人的心理感受完全不同。

6 结语

上述对当下设计产品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审美观念与当下的流行趋势一直潜在的影响着设计产品的走向,流行更是促使设计产品不断更替的潜在动力,而设计师作为流行与审美文化的推动者和实施者,更应深刻认识到影响流行的因素,把握当下人们的审美趋势,满足人们的审美趣味,生产出自己满意并且受人们欢迎的产品。

参考文献:

[1] 王厚石,孙海燕.设计原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62.

[2] 柳沙.設计艺术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99.

[3] 凌继尧.设计艺术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 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5] 余虹.审美文化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娱乐化个性化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反腐报道娱乐化之忧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寒风吹彻》的个性化解读
高考议论文的个性化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