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中国现代艺术的特点

2015-05-30 06:03罗霄
艺术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现代艺术变革

罗霄

摘 要:民国初期作为一个社会阶级和思想观念大变更的时代,衔接了中国古代文化和近现代文化、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出现了大量复杂而又纯粹的文化变革,也形成了众多全新的文化观念,表现在现代艺术方面更是如此。本文作者和众多历史艺术爱好者一样被这一时期的中国现代艺术深深吸引,通过对一些当时的艺术状态和代表人物的描绘来展现那一时期中国现代艺术的特点,并给出作者对这一时期现代艺术的观点。

关键词:民国初期;现代艺术;变革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但中国社会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动荡和变革仍然是当时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20世纪上半期,中国人民不断地开展着救亡图强运动,主要表现在引进西学和革命斗争两个方面,因而民国初期的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背景也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学习西方的组成部分,现代艺术不断冲击着中国的传统艺术,两者在混沌之中彼此对抗而又相互融合。二是此时的现代艺术带有鲜明的社会化和政治化倾向。

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民国初期的中国,这样一个混乱时代不断展现着它的时代性特征。除了艺术思想和观念的变革,本文将主要通过建筑、美术、手工艺等方面来表现一时期的中国现代艺术。

在建筑方面,早在清末开始,西方入侵我国,在势力范围所到之处,渐渐出现了一些洋式建筑。民国初期的建筑是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一个缩影,尽管处于同一历史时期,但各个地方的建筑风格又各不相同;一般都为砖混结构,这是一种混合结构,是采用砖墙来承重,钢筋混凝土、梁柱板等构件构成的混合机构体系。就建筑风格而言主要分为西方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和新民族主义三种,西方古典主义建筑指运用古希腊罗马建筑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样式和古典柱式的建筑,主要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以及其他地区受它的影响的建筑为模板建造的建筑;新古典主义建筑是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表现形式,直接描绘现实斗争中的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服务的具有鲜明现实主义倾向的建筑风格,这正好符合当时的资产阶级民国政府的意识形态;新民族主义建筑是在民族主义大行其道的历史背景下,众多建筑艺术家在民族主义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思想而发展出的一种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这三种风格的代表建筑有上海外滩建筑群、武汉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原汉口南洋大楼和南京各类官员府邸等。此时的建筑艺术装饰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材料演变和欧式风格的再现与演变。在建筑材料上,从晚清开始,西方的建筑材料,如砖块、水泥、石材、玻璃等被引进到中国,打破了我国传统的木材在建筑中的构造主体地位;此外红砖、钢筋混凝土也被大规模的运用,几乎在整体上改变了中国今后的建筑材料风格。在建筑形式上,民国初期建筑在汲取西方古典主义风格上,保留了西方古典形式的装饰,结合近代工业设计思潮,并加入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等思想观念构建出了大量的杂交建筑。

在美术方面,从19世纪后期开始,中国就有很多去国外留学的学生开始修习美术专业,到民国初期,一大批留学生回国开始致力于推动中国美术发展。清末中国美术依然主要秉承传统的一些技法,但也开始融入西方的元素,其代表人物有吴昌硕和徐悲鸿等人。作为“海派”绘画的创立者,吴昌硕的绘画以篆印入画,大胆使用西洋红,深红古厚,他生于晚清,卒于民国初年,但此时他的作品中已显露出了一些中西结合的元素。作为一位大器晚成的艺术家,吴昌硕却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的新纪元;他的艺术对于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并远传日本、韩国,深受海内外学者的推崇,是那个时期中国传统现代艺术在历史条件下最美妙的艺术瑰宝。徐悲鸿的青年时代正处于清末民初,出国求学的经历使得他更能领会中西艺术差异,在之努力之下开创了民国初期中国现代绘画艺术的风格,并为后世确立了艺术基调,其代表作《愚公移山》用西方油画风格,以中国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中国古典历史题材,成功地使中西艺术相结合,是当时中国现代艺术的经典之作。

在手工艺方面,以木刻版画为代表,出现了新兴木刻运动,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是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版画作为中国手工艺的一个重要门类,能充分代表中国手工艺的发展方向和创作方法,木刻版画自古便有,由于其独特性使得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与地位。民国初年,欧洲资产阶级形形色色的艺术流派泛滥,并在我国艺坛上产生影响,鲁迅针对此情况说:“盖中国艺术家,一向喜欢介绍欧洲19世纪末之怪画,一怪,即便于胡为,于是畸形怪相,遂弥漫于画苑。”因而鲁迅大力扶植木刻艺术发展,特别重视表现形式要切合内容的需要,努力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他既反对徒有其表而内容空泛的作品,也反对因艺术性差而致使不能表现内容的作品,更反对资产阶级形式主义的东西。鲁迅先生为使木刻青年能在借鉴外国的进步木刻中吸取养分,更快地磨利木刻刀,刻出更好的作品来,经常在他并不宽裕的生活中挤出钱来自费精印画册,提供创作参考,就当时情况来说,尽管社会主体制度是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木刻运动,却是反对资产阶级形式主义艺术美术领域里的重要斗争运动。木刻版画一直都以中流砥柱的艺术形式,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华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解放区还是国统区,木刻艺术都坚守正义,为中国革命事业和世界和平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在现代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并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的发展往往能体现一个国家民族的思想觀念和人文特征。中国人在个人发展的潜意识中一直秉承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艺术领域的人也是如此,因而在民国初期的文人艺匠的艺术创作中往往带有鲜明的政治性,他们学习西方,却并不向西方艺术低头,或是摒弃自己的传统艺术,而是希望通过学习西方艺术的先进性来实现自身抱负和民族抱负,无论是建筑、美术还是手工艺,都有崇高的自我抱负在其中。

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在各方面都在不断开放,现代艺术的发展更是展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然而从深层次去思考,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一系列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在走民国时期的路,政治上、经济上如此,艺术上亦是如此,就如乱世出英雄一样,民国初期现代艺术中所产生形成的理念与实践是历经动荡与沉浮而留存下来的,经住了时代的考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当代艺术工作者去好好学习的。

参考文献:

[1] 吴衍发.民国时期中国艺术史分期思想的考察与反思[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86-91.

[2] 乔志强.民国时期中国美术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9:4-8.

[3] 陈静.论建筑艺术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以武汉民国时期金融建筑为例[J].建筑知识(学术刊),2014:35-35.

[4] 吴昌硕.吴昌硕谈艺录[M].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

[5] 马蹄疾.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M].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现代艺术变革
以变革迎接新时代
变革开始了
中学美术欣赏简述
民俗艺术文字符号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综合材料在水彩画中的应用
海尔变革
夺变革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