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意识背景下的色彩观念

2015-05-30 07:39索菲娅
艺术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色彩

索菲娅

摘 要:理性的分析色彩的本质是把握与发挥艺术语言的审视标准。不论新色彩观念多么难以掌握,为了升华作品的艺术效果,设计中就要在色彩的规律上积极寻求可变因子,通过对色彩要素、视错感、色彩肌理的延伸研究,拓展及挖掘创造者的艺术潜质必然会获得变化多端的色彩关系。

关键词:色彩;创新意识;色彩观念

色彩总是存在于两种情境:一种是对大自然的感觉,一种是画笔下作者自由自在的色彩,二者并非是统一的形式。我们人类对于色彩的认知在历史的发展中是存有共性及普遍性的,否则我们可能就会失去用色彩交流的形式了,再则,色彩本身无所谓的美丑,美丑是由各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而产生。因此,色彩观念中的审美思维与认知是基于理性和感性共构的一种艺术形态。

美与新奇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艺术思潮中设计的独特魅力就是创新,创新从语义上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色彩是设计领域里重要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板块,色彩的特点除了表现在真实性方面同时也表现在情感方面,它在二维空间里能够丰富直观的传送出设计者的内心世界。合理运用及发挥自己的创意与想法,并能通过纯视觉性理论的分析来总结发现新形式是设计师创意的来源和动力。但是,过分强调和盲目促进创新創意也是不行的,因为艺术的表现手法与技巧也有其发展规律,过于激进及排斥传统的艺术语言也是难以成立的。综上所述,理性的分析色彩的本质是把握与发挥艺术语言的审视标准。就此,我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板块式延伸探讨。

1 基于色彩要素板块的深研究

为了给创新提供美学依据和方向,设计中就要在色彩的规律上积极寻求可变因子,无论色彩有多么复杂,其主要的色彩理论都离不开色相、明度、纯度三要素,色相指色彩的相貌或者说色彩的表象特征,它是色彩体系的基础,也是色彩三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因而在作品中常常以色相来突出画面的色彩个性。相对几个色相,就可以调配出无数个色相来。例如,同属红色色相的大红、朱红、深红、橘红、土红等,按照明暗的递增递减,更多变化的红色会在色谱中显现,如果再加入无彩色系的黑与白,就构成了最基本的色彩变化条件。明度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的程度,它好似色彩三要素中的骨架一样,即是支撑色彩体系的基础,又是色彩构成中对色彩变化起着关键性作用的一个元素。在丰富色彩色调的范围里可以通过加减黑白产生很多的色彩层次也可以融入其他色相来改变色彩的明度基调,以此表现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纯度是指色彩的鲜浊或纯净程度,它在色彩中通过精微变化而造就出无数带有不同色彩倾向的灰色,纯度的高低比例可以影响色彩设计中的风格与整体对比,在使用中主要是以寻求丰富特殊的性质改变及调和色彩的作用为目的。

故此,掌握完整的概念能力是色彩运作者艺术表达功底的保证以及技巧提升的基础,这好比古人所说的“多则熟,熟则精,精则升华”。

2 基于色彩可变因子视错觉的研究

我们知道色彩的精微感是通过比较而产生的,任何一种色彩组合与安排都应该有明确的审美要求,人的眼睛有基本共同的色彩感觉,造型基础训练、创意表现训练可以拓宽创新思维能力,但寻求新观念就要利用色彩、明度、纯度在要素中存在的可变因子,因为每一类可变因子中又有很多的可变样式存在,将可变因子的各种组合创造出绚丽多姿的创意形式。前面我们提到了色调是画面表现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色调有冷暖、轻重之分,冷暖感觉是与色彩领域的联想、想象结合在一起的,它不是指物理上的实际温度高低指数,而是视觉上和生理、心理的相互作用的知觉效应。轻重感主要依靠色彩的明度来表达,依据常规经验明度高的色彩会感觉轻盈,相反明度低的色彩感觉就重一些。例如,红色和黄色,红色就比黄色显的厚重些,暖色调的红色让人温暖、兴奋,同时极具侵略膨胀感,在大面积强烈红色的刺激下,很少有人能抑制住心里的激动,所以在使用时会有从实际位置向前进跃的感觉。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视错感起了作用,视错感觉从理论上讲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歪曲的知觉,是主观意识不能改变的一种现象。通过提炼、升华、扩展错觉现象,可以使作品从一个过程中产生的一个设想延展到另外一个设想或更多设想的诞生,顺着这一思路,不仅可以避免色彩中的消极现象产生,还可以更完善的增强艺术的感染力。此外,色彩中的色彩对比也是造成视错觉的一个重要表达手段,它通过将不同颜色比例“同时并置”时所造成的比较,可以把原本色倾向明确的色转换为奇特的物形新形象。例如,在色彩造型中,将小而密的黄色圆点分布在底色为红色的画面上,通过视觉生理机制的中和作用,会使人产生介于两者之间的橙色错觉。可见,运用好被称为“视觉谎言”的视错现象,能够让设计师们“将错就错”地创作出即有可视性又能诱导出符合视觉美感规律的艺术作品来。

3 基于色彩肌理的延伸研究

所谓肌理,是指物象表面的组织纹理。手感、质地、触感都是表达这一词的专用语汇。在色彩创作中,如果只是顺着某一思路思考,往往会因找不到最佳的视觉感觉而进入不了创作状态。而在实际艺术表达中,不同物质手段千差万别的表现方法,能造就出不尽相同的视觉状态及审美形式。例如,画家莫奈创造的色点描绘法,就是借助闪烁的、颤动的笔触在画面上进行厚薄、长短、大小等有意识的描绘。借此表达出了丰富多彩、诗意盎然的色彩作品来,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绘画风格。

通常而言,肌理必须要有新鲜感而且与众不同的特性才能突出创作灵感。肌理在色彩中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两大类。视觉肌理指触觉不能切身感知,视觉却能直观的辨别出(形和色)造型外观纹理特质的构成形式。其制作表现方式主要有传统手绘、偶然形制作、电脑设计三种形式。

(1)传统手绘方法主要以平涂、晕染法为主,传统手绘最广泛的表现技巧“平、板、洁”是其鲜明的艺术特征,具有纯粹的色彩造型视觉形象。

(2)偶然形制作方法主要是借助各种不同造型材料创作出新颖且不可复制的偶然形纹理特质,常用的方法有:喷绘、拓印、流淌法等。在实践中,这种表面看似来自颜色的变化,其实是通过特殊物资媒介来体现的,实质上色彩的变化来自材料,色料等科学因素。某种程度上偶然形制作这种形式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3)电脑设计制作方法主要是利用专业程序编排的设计来表达视觉肌理的全新理念,他的优势体现与摈弃传统绘画工具,通过利用不同限制的非物质化抽象形态,编程设计出超乎人们经验和视觉想象的作品来。由此达到观念和内涵进行充分的汲取与借鉴,这使创意色彩可以不拘一格地进行风格演绎。

触感肌理:是指视觉即能判断,用手又可以摸到画面造型表象纹理的构成形式。它是相对于二维的视觉肌理而言强调立体空间的肌理形式,这可以让我们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的进行全方位研究。触觉肌理制作表现方式主要又分为“原生式触觉肌理”和“改良式触觉肌理”两种形式。“原生式触觉肌理”指不用做外观改造的质地轻薄的现成材料,如纸、线等。其艺术魅力表现在利用立意、造型、取材、组合等各方面的整合作用,使画面显现出生动的、多层次化的造型意境。常用手法有拼贴法和镶嵌法。“改良式触觉肌理”指对现有的材料进行一定的艺术处理后使之与原触感产生明显差别的触觉构成。打破常规是其造型手法的核心力量,其常用手法有挤压法、刮刻法和编织法。

综上所述,在各尽其趣的色彩板块中,延伸设计过程中为了丰富画面的肌理效果,色彩艺术的培养实践告诉我们,如果总是按照常规的思路可能会陷入创新的死角,只要将观念和内涵进行充分的汲取与借鉴才可以使创意色彩不拘一格地进行风格演绎,使今后创作的色彩作品更富表现力。

参考文献:

[1] 崔唯.色彩构成[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2] 周至禹.设计色彩[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 庞绮.服装色彩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色彩
神奇的色彩(上)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