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流行唱法中的声带压缩技巧

2015-05-30 07:59孔卓
艺术科技 2015年9期

孔卓

摘 要:流行演唱的教学重点是研究两个因素:基音与共鸣,才可以创造良好的音色,即好听的声音。在实际的教学中,基音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共鸣也是可以调整的。人可以违背科学发声的要求,但音色就无从谈起了。在基音的训练中,声带的压缩作为一种重要的训练方式被欧美的流行演唱教学屡屡提及,对最终实现好听的声音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压缩;声带关闭;声带无力;声带退化;技术压缩与风格压缩;分离式训练

1 声带压缩与流行唱法

1.1 声带压缩

在欧美流行演唱的教学范畴里,除了基本的气息和腔体要求之外,压缩被屡屡提及并称作为Cord Compression(声带压缩,后面简称Compression)。加尔西亚提出起音的感觉应像:极轻微的咳嗽、似咳未咳前的感觉——正是声门肌肉收缩的感觉,而放松、自然地发出Vocal fry(气泡音,英译:油炸的声音)既是声带压缩的第一步,同时也做到保持声带的最佳状态。随着音阶一步步爬升的气泡音,随着声门的闭合与声带下方的气息压强逐渐增大,声带必须学会自主拉紧、减薄并逐步增加声门的闭合力,这个过程被称为声带的压缩。

1.2 声带无力与声带退化

声带无力是指歌手在发声演唱中,声带松软肥厚甚至不能够正常地关闭来发出实的基音,常见的现象有:漏气、抖音、跑音走调等等。大部分与歌手的歌唱习惯有关,演唱者在日积月累中形成了身体懈怠声音状态不积极不兴奋的习惯,发声系统不能够积极工作;错把流行唱法中常用的主歌轻声演唱、弱声处理理解为虚声、半声,进入副歌后仍旧保持声带松软的状态,只是加大气流的强弱,最终导致破音和走调。声带无力的音色特点是:松、散,基音缺乏起码的声线要求。这样的声音大众普遍认为是缺乏声音魅力的、虚弱的音色。尽管在一些Bossa nova(拉丁爵士)的演唱中要求“歌手仿佛在与观众窃窃私语”式的轻声演唱,并不代表弱声后的声音不稳定、音色软弱,歌手往往会把听觉的表象理解为自己演唱中的半声甚至过分漏气的虚声处理,并且坚持这一演唱风格是錯误而危险的。

声带退化是指长时间不科学的发声演唱中,声带缺乏调动而与发声无关的多余肌肉参与发声。例如,咀嚼肌肉的牙关、下巴、舌根等;吞咽肌肉的舌下肌、会厌、喉部肌肉等等。这些肌肉的紧张即阻塞了声音的通道,又使本身就脆弱的声带变得更加习惯保持松软,长此以往,声带的本身能力也逐渐丧失。导致的结果便是声带退化。

我常常跟学生们解释:声带就是一个小小、弱弱的“妹妹”;而其他与发声无关的肌肉就如同她的“哥哥”和“姐姐”,当“哥哥”和“姐姐”都来帮忙,“妹妹”原有的能力就会退化,变得越来越懒,越来越依赖“哥哥”和“姐姐”的帮忙,最终成为习惯成为自然。对于这样的情况,并非不能改变,而是人对于习惯而言比较难改变。声带就是两片薄薄的肉片,如何让声带这样原本脆弱的“妹妹”变得可控、主动和强壮起来?是改变声带退化的主要研究方向。

1.3 压缩在流行唱法中体现两个层面

技术层面上的压缩,主要是指在练声过程中收小气流,拉紧声带来精准地控制声带发声,以气泡音作为起音,并保持气泡音声带的状态,最后以气泡音结束的练声方式。当中声区进入高声区时,喉咙部位有一种“收紧”的感觉,这不是喉部肌肉的力量,相反,有关肌肉必须是很放松的,像正在“打呵欠”一样,但你必须促使声音更压缩,在开始学习掌握这种感觉时,似乎“失声”了,这样使声音变化了。开始时,会经常把声音挤压破了,这是正常的,然而,当正确的方法开始被掌握时,那就是十分安全而保险的方法了。即使一时还不能有漂亮的声音,驾驭熟练后就会漂亮起来。这里指喉咙收紧,实际上指的是声带压缩收紧。歌手在演唱过程中,为了增加声音的力度和结实程度,用意念来控制增加声带拉紧,这样做会让声线更加明显,有效地避免了声音在乐句中出现松、软、漏气现象,并且还会让声音变得有穿透力,并更容易做到无痕过渡。这样的练声与演唱是在技术层面上的压缩。

演唱风格层面上的压缩,其实在欧美流行演唱里是普遍现象,我们通过案例分析。R&B女歌手Alicia Keys经典的《Falling》,恰到好处的Compression使她的演唱带有黑人的Power感和力度,无论是入唱、起音还是结束,声音始终保持清晰而有质感。在中国歌手里,这样的风格并不少见,曲婉婷的《我的歌声里》中“防备”的“备”,“在”、“样”、“的”等等,都自如地加入气泡音来拉紧声带,网友评价这样听起来更“现代”和“洋气”,其实这种所谓的“现代”和“洋气”就是演唱风格层面上的压缩。

2 声带分离式训练与气流控制

2.1 放松的要求:分离训练

之前讲到的音高在人声而言是由声带振动(打开和关闭)的频率决定的,这又是由声带的张力决定的。声带张力越大,分开之后回复关闭的速度就越快。振动的频率越高,音高也就越高。

然而这里所指的声带张力并不是导致声带紧张的那种压力,这是两种不同的力。声带张力应该是在正确演唱时感觉不到的,由喉咙内部的肌肉的共同作用产生。这些肌肉帮助声带阻挡来自肺部的气压,而可能导致声带紧张的压力,则是喉咙外部的肌肉常常拉紧在喉咙周围紧张以便控制音高、音强时产生的。歌手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就是分清哪些肌肉是需要放松,而哪些肌肉是需要拉紧的,从而改变人的习惯本能,实现声带自身(喉咙内部肌肉)的张力,即纯声带的能力。这需要做声带(及喉咙内部肌肉)与其他发声无关肌肉的分离训练。

先要做放松肌肉训练:放松哪些与发声无关的肌肉。大概有60组肌肉会参与帮助发声:会厌软骨、舌骨肌、茎突舌肌、茎突舌骨肌、声带等等。流行演唱的学习是“减”的过程而不是“加”的过程;学习如何“减”掉哪些影响发声畅通的肌肉,而不是“加”上更多无用的声音负担。无声训练是有必要的,让歌手学会主动放松咀嚼肌肉和吞咽肌肉的功能,学会放松地张口、自然松弛地咬字,避免更多的声音挤卡,才会精准地做到声带的压缩,才可以使歌手真正在练声和演唱中受益。

2.2 重点在于控制气流

声音的散、大、空,歌手在话筒前干张嘴没声(指歌手张嘴很大音量很大,声音的质量却不高,很难被话筒拾音),特别是在高声区的散、大、空就更为明显直至破音,很多演唱者都有这种现象,从大众的审美而言,这样的声音是歌手费劲听者也会感觉不舒服,歌手的紧张与失控感会通过声音传递给听众。

在这种平衡训练中,要求歌手学会在音阶上行时候要学会收小气流,这就完成了压缩声带的第一步,这样做会使声带可控变得容易,声音可以变得小而集中、更结实有穿透力。如果反之,气息量过大就会让多余的肌肉调动起来帮助声带拦气,声音音量增大从而失去平衡,直至声带失控破音。

3 结语

声带压缩对于流行歌手的训练效果是显著的,对演唱时实际的运用而言也可以说压缩是流行演唱的一种风格。对于流行歌手而言,并非每个人都适用这种演唱的习惯和风格,但适当地进行声带压缩的训练可以让声带更加健壮,声音更加有力度,更“欧美”些。除此之外,声带压缩还可以有效地治疗声带无力和声带退化。只要通过科学、精准的训练,就可以使得演唱者受益。

参考文献:

[1] 林俊卿.“咽音”练声的八个步骤[M].上海音乐出版社,1985.

[2] 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华乐出版社,2003.

[3] 加尔西亚《歌曲艺术大全》[J].声乐艺术心理学,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