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拍在人像摄影中的运用

2015-05-30 16:23黎大志方佳薇
艺术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情感性纪实对象

黎大志 方佳薇

摘 要:抓拍是人像摄影的重要拍摄手法。首先从人像摄影的真实性、情感性和社会性这三个特点出发研究抓拍的重要性,并进一步阐释抓拍摄影的要素在人像摄影中的应用。

关键词:抓拍;人像摄影

人像摄影反映被拍摄人物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时代精神及社会环境,抓拍是人像摄影的重要拍摄手法。抓拍这种手法是相对于摆拍而言,这是指在被拍摄人物在自然状态中被拍摄的图像或在拍摄过程中拍摄者所抢拍下的被拍摄人物的自然形态。在这种瞬间按下快门的拍摄人物自然状态的手法是能够最真实地反映被拍摄对象的生理与心理状态,也是最能够贴合摄影的真实性、情感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1 抓拍的真实性、情感性和社会性

1.1 抓拍是真实性的必要保障

人像摄影的真实性是要求摄影师必须客观真实地反映被拍摄对象的原本面目,不能对被拍摄对象做人为的改动。美国摄影师多罗西亚·兰格说:“我站在下面三个立场去拍摄:第一,不要去干涉,对主体不要肆意更改或安排。第二,拍摄对象不能破坏环境,而应作为环境的一部分生动地存在。第三,时间上的现实意义。真实地在线被拍摄物体在时空上的位置,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对拍摄体客观存在的状态不去移动它,改变它,编造它”。抓拍在人像摄影能完美地服从这三个立场。

摄影师在抓拍时,能确保被拍摄对象主体人物的神情姿态都是发自主体人物内心的,被拍摄者是自然融入环境的,所拍摄出的影像也是只有那一刻才有的。多罗西亚·兰格的作品《等待救济的人》拍摄于1933年,照片中的主人公靠在栏杆上,手里捧着破茶杯等待着救济。虽然他的帽檐底下遮住了神情,但是读者依然能从画面中感受到他的沮丧和绝望,反映了处于受压抑下的人物形象。

摆拍虽然能营造出与抓拍极高相似度的对象和环境,但是摄影师如果对被拍摄者进行违背客观现实和社会生活基础的摆拍摄影那就违背纪实这一重要的理念,拍摄出来的作品就往往无法真正震撼读者们的心灵。

1.2 抓拍使情感性得到升华

安塞尔·亚当斯认为人物的内心活动与性格特征只有在行动中才能被体现出来。被拍摄对象的神情姿态总是千变万化的。为了使作品的情感性得到升华,被摄影对象神情姿态的刻画和表现成了最重要和最具挑战性的工作。摄影师应该追求被拍摄对象的神情姿态要经得起反复的推敲,让人眼前一亮,过目不忘。因此,摄影师不应该胡乱按下快门,追逐人物表面的喜怒哀乐,而是要去仔细观察拍摄对象的言行举止和熟悉拍摄环境,通过冷静的思考和尖锐的洞察力来迅速判断此时此刻的场景是否值得拍摄。

美国摄影家玛丽·艾伦·马克的作品集《81号病房》拍摄位于一家精神病院。玛丽住进81号病房36天,在逐步取得了病人们的信任后才开始拍摄这些被与众不同的妇女。这组照片让人们发现即使这些妇女有精神疾病,但是与正常人的情感是的惊人相似的。

1.3 抓拍对社会性现实意义

美国摄影家路易斯·海因说:“摄影不应当仅仅为了美,而应有一个社会目的”。纪实摄影以客观真实地记录现实生活为主要目的,关注人的社会活动,反映一群人的生存状态,反映一种难以磨灭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抓拍是必不可少的手法。

抓拍所记录的瞬间可大可小,它能是身边最微小的一幕,也是能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通过抓拍的摄影作品所产生的影响也可能是影响整个社会的,成为舆论的向导。我国著名摄影家谢海龙先生所拍摄的关于希望工程的系列作品,其中《大眼睛》这幅作品震撼了无数读者的心,更是推动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慈善活动,希望工程项目硕果累累,无数的中国人因为他的照片投身公益和慈善。

2 抓拍的要素

2.1 刻画人物脸部

摄影的重点在于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只有准确把握人物的典型特征和内心情感才能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人物的脸部特征是能展示拍摄者内心喜怒哀乐丰富情感最直白的载体。摄影师拍摄时应该以被拍摄对象的脸部表情为重点,紧紧抓住人物的神情,力求刻画出人物的内心活动,使其神态跃然于照片之上。

史蒂夫·麦凯瑞说:“在纪实人像的拍摄中,我特別喜欢抓取那自然真实的瞬间,人物的脸上镌刻着他们人生的历程,甚至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在的灵魂。”他的作品《阿富汗少女》拍摄于1984年的巴基斯坦的难民营,照片中的少女眼睛直直地望着前方充满了恐惧。这幅作品向世界展示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社会底层妇女以及儿童。

2.2 选取典型环境

摄影中的环境背景往往能交代许多的信息,典型环境更是可以有效地突出地主体,渲染气氛,给读者提供一个明确故事背景。越是典型的环境越能够使摄影师抓拍的人物更加真实,情感更加丰富,获得更具视觉冲击力的照片。

本文作者的作品《往事》抓拍于一次旅行之中,照片左边的铜色雕塑是一位坐在石墩上、戴着帽子、低着头在敲打脸盆的形象,与之相对的右边是一位穿着一模一样服装的老人,坐在长凳上,低着头仿佛在思考着什么。照片左右两边不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且被拍摄的老人也完美地融入了铜像环境中。如果整幅照片中只有低头思考生活的老人,没有一个与之形成对比的铜像环境,这幅作品也就不如现在这般引人入胜了。

2.3 把握抓拍时机

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提出:“对于摄影来说,选择的环节是最重要的。”在拍摄纪实摄影时,摄影师决定何时按下快门是这张人像摄影照片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这要求摄影师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被拍摄对象的本质并表现出来。摄影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紧急抓拍到的一张照片就是一幅成功的人像摄影作品的机率是极其小的。了解被拍摄对象的背景是摄影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如果对被拍摄对象没有丝毫的观察和了解,那么摄影师是完全无法捕捉到人物个性的,所拍摄出来的照片也就没有生命力。摄影师要静静观察被拍摄对象,甚至同被拍摄对象进行融洽的谈话,在交流之中捕捉时机按下快门,还原被拍摄对象的自然生活状态。

本文作者拍摄的作品《藏族女青年》完美地把握了拍摄时机。照片中一位藏族女青年身上穿着美丽的藏族服饰,与此形成对比的是脸上却戴着时尚的防寒口罩。藏族女青年在轻微扭动身体回头一看的瞬间被作者抓拍下来,使读者观看这幅作品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照片中这位藏族女青年目光,给读者一种与她对视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摄影师抓拍时一定不能犹豫不决,不能过分耗时间在这个场景是否值得拍摄,精彩瞬间往往是稍纵即逝的。所以,优秀的人像摄影作品源于对人和社会的认识,是和一个和被拍摄对象相识、相知和相融的过程。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一定的环境范围内抓拍出感染读者的照片是每一个摄影师应该钻研的学问。

参考文献:

[1] 黎大志,吕不.数码摄影基础教程(第1版)[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3.

[2] 谢白.摄影基础与纪实摄影通论(第1版)[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 许宗馨.瞬间抓拍100图例(连载4)[J].照相机,2013(4).

[4] 高涵.纪实摄影的艺术表达——浅谈萝茜娅·兰格的人文关怀[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猜你喜欢
情感性纪实对象
神秘来电
砚边纪实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后现代椅子设计中的情感性语义表达
混乱实验室纪实
浅谈语文课情感性的激发
语言的情感性之于高效课堂
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