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绣装饰纹样的艺术特色

2015-05-30 21:39吕春虹
艺术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装饰纹样汉绣楚文化

吕春虹

摘 要:汉绣作为荆楚地区的传统手工艺,是以楚地刺绣文化为背景的区域性绣种,主要流行于湖北的武汉、荆门、洪湖、仙桃等城市。本文从汉绣装饰纹样的内容形式、纹样的独特艺术性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梳理,也对汉绣纹样在衣饰绣品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汉绣的图案纹样丰满、色彩浓艳、立体感强,具有比较鲜明的地域性文化特色。汉绣绣品营造出的热闹气氛也是承袭了楚人爱好浪漫的情感特征。本文的目的是希望在研究汉绣装饰纹样独特性的过程中来展现刺绣的艺术魅力,同时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汉绣艺术区别于其他地方性绣种的显著特征。也希望此次对汉绣艺术的分析能使汉绣获得新的发展和新的机会。

关键词:汉绣;装饰纹样;楚文化;艺术特色

1 汉绣装饰纹样的内容

汉绣作为荆楚地区的绣种,其纹样浑厚、生动、有趣,承袭了楚绣艺术中富于想象的表现手法和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楚绣作品中的动植物纹样都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特别是龙凤纹和虎纹,都表现出了一股蓬勃的生命力。在如今的汉绣作品中我们时常看到的除了传统的龙凤纹外,还有鱼、蝙蝠、牡丹、莲花、石榴等这些具有地域性特色的纹样图案。

1.1 花卉植物类

荆楚民族拥有着灿烂的文化,崇尚自然与人的和谐关系。人们赋予花、鸟、兽以吉祥的寓意,借物抒情,表明楚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汉绣中如牡丹、石榴、莲花、梅兰菊等纹样都有其吉祥和祥瑞的寓意。

花卉作为植物中最富有魅力的部分,是人们用来表达美好愿望的对象。在汉绣绣品中,经常使用的花卉纹样是牡丹和莲花。牡丹作为“花中之王”,自古以来都是富贵的象征,汉绣中常见的有团饰牡丹、纹饰牡丹和缠枝牡丹,它的特点是使整个作品丰满生动、栩栩如生,寓意吉祥富贵、风调雨顺、祥和平安,汉绣绣衣和头巾上就常常绣制“富贵牡丹”来象征着对富足生活的祈求。

莲花,也是汉绣中最常见的纹样,莲花又叫芙蓉花,常常与人们的美好愿望相连。在佛教和道教盛行的时候,莲花成为一种与宗教相联系的象征符号。因为它的叶、花、果实是一同生长,正如佛所说的“因果”,过去今生和来世都一并显现,所以佛坐又叫“莲花座”。在日常生活中,莲花还象征着爱情,莲蓬的纹样寓意着“莲生贵子”,表达了人们对子嗣的祈求。

除此之外,汉绣作品中还常出现梅、兰、菊、松、石榴等纹样。这些花卉植物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的精神属性相统一,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1.2 动物类

荆楚地区的动物纹样与原始社会部落的图腾符合相联系。汉绣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也使用了各种动物的纹样,其中以龙纹、凤纹最为突出。

“凤”最初的原始形态是作为神鸟出现的,是火、太阳和鸟的结合。当地人认为凤是楚人先民的图腾,在荆楚大地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在楚绣中有很多表现。凤象征着和平、安宁,楚人一直把凤看作是美丽和幸福的化身,这种神鸟和荆楚民俗文化密切相关,湖北地区一直就有“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的说法。在汉绣中可以看到,凤纹以单凤、双凤、团凤等不同的形式出现,作品中的凤鸟形态各异,有昂首挺胸、大步跨越或展翅高飞,都表现出了一种愉快、又洒脱的浪漫主义色彩,也寓意朝气蓬勃的精神品格。

龙作为一种想象出来的动物在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许多作品中被详尽的描述到,因而在荆楚民间,龙被寓意为吉祥富贵、福寿无疆,经常出现在楚国的刺绣作品中。龙纹与凤纹的结合则寓意幸福美满的生活,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结合。

1.3 人物类

汉绣中人物纹样的题材有神话类、佛像类、英雄伟人类,绣品的风格仍富于装饰,形象生动。汉绣中的金线人物也是一大特色,将金线运用在绣品中会使其构图简洁、画面丰满、人物生動传神。

汉绣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在绣制人物头部上也形成了独特的技法,它是用多种针法的组合绣制完成对脸部及五官的塑造,这也是在其他地方性绣种中极少见到的。如果说苏绣中的人物细腻温软具有油画般的质感,那么汉绣中的人物则粗狂豪迈重在写意传神。

1.4 文字性图案类

文字性图案,是用中国的文字作为装饰纹样来展现刺绣的艺术魅力,这也是汉绣区别于其他地方性绣种的一个显著特征。汉绣的诸多作品中常见的是,在中国吉祥汉字的字形中填充牡丹、菊花、月季等花卉的花字。

汉绣“绣字”题材作品内容丰富,有单纯的绣字,重复的绣字和花字组合等。最具有特色的花字组合因为色彩艳丽、构思奇特、字中有画、画中有意而独具一格。例如,在寿星服饰上的“寿”字中常常装饰着“寿桃”、“仙鹤”等图案来寓意长寿;最常见的还是在大红的缎面上绣出五彩的“喜”字,在字中装饰有梅花与喜鹊的图案;在“福”字中则填充各种奇花异草,这些文字都用来寓意吉祥喜庆,表达了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色彩处理手法也成为汉绣区别于其他地方性绣种的艺术特色。

汉绣中运用吉祥图案、花卉、吉祥物件等组成绣品,通过图文结合,从视觉上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文字的寓意。它的表现手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动植物纹样满满的填充在字形之中。另一种是将文字若隐若现的穿插在动植物的纹样之间。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福、禄、寿、喜”等字样的琢饰,常常运用在门帘、被单和窗帘上。即使是单纯的汉字,经过精心的刺绣,也能变得很有特色。这些富有创意的“花字”让人们更形象的认识汉绣。

2 汉绣装饰纹样的独特性

2.1 艳丽的装饰色彩

红色是楚文化的主流色彩,象征生命热情。在远古人们的心中,红色是太阳和火的颜色,是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的。于是,楚人形成了“尚赤”的习俗。楚人的丝织绣品色彩丰富、艳丽,大都以红色为主色。汉绣在色彩上的运用与楚绣一脉相承,仍多用红色作为底色。在其他地方性刺绣中,大多都是以浅色作为绣品的底色。比如说在绣制人物的服饰上,苏、湘绣多采用多种颜色的绣线来表现衣服的明暗和衣纹的变化,而汉绣常采用一种颜色的绣线。汉绣的绣线颜色主要以五色(红、黄、蓝、白、黑)为主,然后以藏青、深褐、大红等重色作为底色,这样的颜色搭配使绣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荆楚民间一直都有“远看颜色近看花”的说法,这也强调了色彩的重要性。

汉绣配色突出“热闹为先”的原则,所以大多在深红底色上绣花,在红底上的配色也是强调色彩的明度对比和装饰,否则整幅绣品都会显得沉闷而没有生气。汉绣作品色彩明艳动人,即使年代久远也不会掉色。制作中还常常夹杂着金线银线的搭配,使汉绣具有一种亮丽的效果。汉绣在长期的配色实践中已经积累了一套基本的用色规律,可以归纳为:“大红底色喜洋洋,牡丹花朵亮堂堂,深浅色线搭配巧,金线勾编花姿靓。”这将帮助我们更为清楚的认识汉绣的色彩原则,也正是这些鲜明的艺术特色,使汉绣更具有欣赏价值。

2.2 丰富的造型与构图

汉绣“专于装饰”,为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在结构上的整体构图中饱满,在局部的地方富于一些变化,这样就形成了强烈的装饰效果。在造型表现手法上常用的有三种:

一是夸张变形,艺人们擅于将传统的龙凤形象肢解打散,给予变形后再重新组合绣制。二是大胆想象,在作品中你可以看到一株植物上竟然同时开放着不同季节的花,也能看到植物从发芽、开花到结果的生命轨迹。三是立体感强,通过让色彩由深到浅的方式渐变,再反复的铺针使绣面凸起,产生立体感。

汉绣的构图形式有对称式、自由的连续式、两侧均衡式及散点式。常用的两种:一为对称式,是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两侧均等的构图方式。汉绣中常见的一些吉祥图案,如“二龙戏珠”就是典型的左右对称图案。二为均衡式,是指两侧的形体不必完全等同,给人一种大与小、轻与重都平衡的感觉。

2.3 多变的针法

针法是评判一门绣种的标准,也是刺绣艺术最根本的构成元素。历代汉绣艺人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创造出了许多特色的针法,形成了一套基本的针法体系,包括:平针、齐针、直针、抢针、套针等。

常用的有平针,可以统称为“铺针”。汉绣主要是依靠针脚的长短变化来构成图形,在运针的过程中针距较短,再一层层的反复铺针,排列得又直又顺。因此,绣品看上去就层次分明、平行整洁。

在汉绣中尤为突出的特色针法是将金线和彩线的组合应用,就是人们熟知的“平金夹绣”。这个盘金绣的技艺难度大,既要把金线银线绣制得紧密,把头线和尾线埋于成形的纹样里,又要塑造完美的形态,把握分寸。在绣制戏衣上的龙纹时,常常夹杂着使用这种金线银线的搭配。

汉绣中有一种针法叫作“齐针”,它要求每一针的起落都必须在所绣图案的边缘上,这样绣出来的纹样均匀、整齐、既不会交叉重叠,也不会露出底色。还有“掺针”,又称长短针,它是以长短不同的直针参错运针,后一针起于前一针的中间,边口参差不齐,由里向外辐射。这种针法变化自如,容易出效果,所以受到汉绣艺人的喜爱。

3 汉绣纹样在衣饰绣品中的运用

汉绣的装饰纹样多是花卉植物、动物、人物等,取材范围很广,大多以吉祥富贵、民间纳福的内容为题材,像喜鹊登梅、龙凤呈祥。传统的汉绣用品主要有荷包、抱裙、坐垫、对联、堂彩、挂件、桌帷等等。这些民间日用品的发展给刺绣增添了浓重的民俗文化特色。

荷包,是可以随身携带的袋囊,也可以称为香包、香囊。在荆楚地区,人们都喜歡在腰间佩挂荷包,因为香包上绣制的一些吉祥的动植物纹样表达了他们祈求平安的愿望。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香包通常是用红、蓝、黄、白、黑等五色丝线绣制而成。香包图案纹样一般以荷花、喜鹊、梅花、莲蓬为主,自由的穿插在绣品中。梅花与喜鹊的组合表示“喜鹊登梅”,寓意吉祥、好运的到来。

抱裙,在湖北地区小孩处于婴幼儿的时候,母亲们多使用抱裙包裹小孩,抱裙上绣制的图案多用来传递父母对子女的爱。图案纹样常选用对称的龙和凤的组合寓意“龙凤呈祥”,周围再配上大朵的花枝缠绕或以石榴为主的图案装饰,用来寓意“多子多福”。

堂彩,是指挂在客厅里的装饰物品。荆楚地区民间一直都有在堂屋悬挂饰物的习俗,将吉利的字画挂在家中是求锦上添花、富贵荣华。堂画的纹样常见的是在大红的绣面上用盘金绣的针法绣出“寿”字,在字形中装饰仙鹤、松柏、寿桃等吉祥图案,寓意“健康长寿”。

4 结论

近年来,传统纹样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非常广泛,这给汉绣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汉绣艺人们应该抓住这样的发展机遇,将汉绣图形元素与现代设计元素相结合,吸收各地刺绣文化的精华将其化为自己创作设计的亮点,也可以结合其他的工艺,如扎染、蜡染一并使用,来增加汉绣的整体效果。蕴含浓重的地域性文化色彩、具有强烈艺术气息的现代设计用品,必然受到当今追求个性与时尚的消费者们的喜爱,从而开阔汉绣市场。因此,研究汉绣的装饰纹样,对汉绣的保存、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汉绣作为地域性绣种,代表了荆楚地区的文化特色,其色彩鲜艳亮丽、手法夸张、造型生动、针法灵巧多变,继承了楚地色彩斑斓、想象奇特的文化特色,所以汉绣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传承和发展汉绣文化也是弘扬民族国粹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1] 冯泽民.荆楚汉绣[M].武汉出版社,2012.

[2] 陈元生.汉绣传奇[M].武汉出版社,2014.

[3] 冯泽民.汉绣与非物质文化遗产[M].武汉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装饰纹样汉绣楚文化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荆风楚韵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绣
浅析汉绣的现状与发展
秦楚文化交融的结晶:商洛花鼓
第二届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点摘编
以纹样观西南民间蜡染艺术之审美
荆楚汉绣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