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建本科院校视觉传达专业工作室建设的必要性

2015-05-30 00:10舒燕
艺术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视觉传达

舒燕

摘 要:本文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工作室的建设背景,讨论了文山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工作室建设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工作室建设的更高目标。

关键词:视觉传达;实训建设;工作室建设

1 工作室建设背景

文化创意产业无疑是现阶段国家政府大力提倡发展的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大计的重要行业,而视觉传达专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典型代表地位更是举足轻重。视觉传达是为现代商业服务的艺术。目前,文山学院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是文山地区唯一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师资实力雄厚,在办好设计专业的同时,打造服务文山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为文山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足够人才和科技支撑,创出品牌,形成科技产业集团,基本能够满足文山地区终身教育的需要。

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4〕67号文件),加快文山州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优势,增强文化产品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大趋势。文山州分布着文山三七产业园区、砚山工业园区、富宁跨省经济贸易区等产业基地,文山州广播电视台、各县市广播电视台,文山映像传媒有限公司、新画面传媒、文山州大千广告有限公司、文山州雄业广告有限公司、文山州鼎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等数十家设计创意类公司,视觉传达人才大量被需要。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大量需要从事数字图形图像、网站设计与开发、网络媒体设计与制作等工作的实用型高级人才。文山的视觉传达创意产业在规模和质量上必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对视觉传达创意人才的需求会逐年大幅度递增。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本地区每年广告设计师、广告设计制作员需求量至少在100人以上,特别是创意制作实施技能型人才需求总量50人以上,另每年约有200人需要继续培训与考取各类资格证书;预计未来三年本地区对各视觉传达专业需求量在300人以上。

文山州依托普者黑旅游风景区、坝美旅游区等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大力培育和开发具有文山本土特色的国际国内知名旅游景区和线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开发文化旅游产品。这对于文山学院视觉传达工作室的成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地方经济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山学院艺术学院视觉传达工作室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潜在的需求市场,使文山学院艺术学院视觉传达工作室能为文山州及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 项目建设内容与措施

视觉传达专业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因此,文山学院艺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即是以视觉传达专业学科建设为目标,依托地方经济文化和当代国际国内先进视觉艺术表现方法、手段和形式,建立以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装潢设计、景观建筑设计、室内外设计、礼品设计、展示设计、旅游产品设计等设计实训内容为主的综合项目实验室。

2.1 项目建设的具体内容

(1)建立视觉传达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对社会开展实训认证及培训。工作室以有效的硬件设施面向学校及社会做专业教学与技术培训。严格按各视觉传达培养计划开展实训实验教学,工作室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训、认证实训、项目综合实训。

(2)依托工作室,努力构建教学实训人才集聚平台、成长平台和学术交流平台,用5年时间初步形成定位明确、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衔接紧密的师资队伍培养和支持体系。目前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共有专职教师13人,其中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9名,占专职教师的69.2%,博士1人,占专职教师的7.7%,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2名,占专职教师的15.4%,工作室计划在5年时间内使具有硕士研究学历以上教师比例达到85%,教师高职称比例达30%,40岁以下青年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15%以上。

(3)建立工作室教师教学科研奖励机制。按照学校教学与科研管理制度及相关管理制度制定工作室岗位职责和业绩评价指标,确定相应的激励保障措施,对工作室教学科研成果、获奖和应用性成果的奖励制度具体措施。

2.2 实施举措

本项目建设计划分两年三步走,循序渐进的开展工作室建设工作。

(1)工作室设施基本完善、软件设施配备齐全。第一年上半年,专业课程结合基地项目形成良性互动。第一年下半年,以项目展开课程教学,项目是市场真实案例,包括已完成的市场成功案例和正在招标的项目,争取从企业直接获取项目,使企业人员参与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与企业直接沟通的机会。

(2)项目课程衔接完善、项目成果初显端倪。第二年,继续加大实训课程比例,使学生在工作室能整合运用整个学期的知识与技能完成实训项目重点完善课程与课程间的知识与技能的衔接,前一个课程要为后一课程进行准备,后一课程要对前一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复习,减弱每个课程的独立性,增强课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大课程的实训性。联系校外设计团体及公司,推出优秀学生到这些设计公司交流实训,并接受校外设计人员的校内培训,形成互动,使艺术学院视觉传达工作室逐渐成为文山地区各设计公司和团体的挂牌合作实训点。

(3)实训教学服务社会、市场口碑明显提升。第三年,工作室运作正常而规范,结合前期工作逐渐开展对外专业交流与实训服务,使工作室能真正有效的服务于社会。开展校企合作,为社会进行真实的商业设计,形成案例教学实训,以实践促进专业教学,以教学提高专业质量,以质量提升工作室的服务地位和水准。课程教学大纲及专业教学要求以实际真实项目为内容来进行专业教学,使工作室有效的服务于教学、商业设计及社会需求,形成实训教学能服务于社会的实训教学模式,教学要求学生结合项目、市场完成,由此以后逐年完成一整套被社会接受并被采用的视觉传达专业系列作品。

3 预期效果

3.1 实践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凸显实践技能应用教学,积极参加社会服务、职业技能比赛、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校内外服务等活动。提高学生艺术设计实践创新能力,建立并完善了教师教学、学生实践的教与学的质量评价保障体系,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在原有基础上效果明显提高。同时校外的学生进驻工作室参与实验、实习、实训人次也是大幅度提高。

3.2 技术服务效果明显提高

本工作室的建成,可面向社会和企业进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可开展校内外相关包装设计、广告设计、平面广告制作、室内外装饰设计、民族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礼品设计制作、景观建筑设计、民族服饰设计等业务,并申报相关技术专利。

总之,视觉传达专业是艺术学学科的重要专业,视觉传达工作室的建设是为了适应时代需要和要求,紧紧围绕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思想定位而建立。工作室的建设应按照学科特点和视觉传达专业教学实践办学要求,建立可供学生、教师以及社会各界艺术设计专业设计人员进行艺术实践及技能实训鉴定培训的场所。并在基地建设中注重艺术实践与理论教学的衔接及与社会市场商业设计的紧密结合,科学地设置实验实训项目,形成比较完整规范的专业技术实验、实践、实训体系。

参考文献:

[1] 邓泽民,韩国春.职业教育实训设计[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 刘朝晖.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项目“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6).

[3] 彭艳,王波.工作室制在我國艺术设计教育运用中存在的问题[J].艺术教育,2010(2).

猜你喜欢
视觉传达
视觉传达中汉字设计的符号学原理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信息时代的文化传播者
设计素描结合视觉传达专业特点的教学探索
鹤文化视觉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