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专业平台课教学模式下《表现技法》课程研究

2015-05-30 00:10叶菁
艺术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表现技法

叶菁

摘 要:近年来,在进行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文华学院每年相应的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设置标准也在进一步深化,跨专业平台课程的教学已经成为学校主要教学模式。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跨专业平台课程教学还是存在与专业建设脱节的问题,其结果就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笔者针对这一现象,以文华学院平台专业基础课程《表现技法》改革为例,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和建议,希望对于建筑学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表现技法;专业基础平台课;专业核心课程

表现技法是建筑学、城乡规划及环境设计等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是在素描、色彩等绘画课程基础上的实践应用和表现,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表达设计思想,表现设计方案,完成设计交流。以上三个专业为例,设计能力需求决定了设计专业培养的方向,通过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快题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和正确运用快速表现手法,快速表现方案构思,并尽可能完整、流畅地完成一份设计成果,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而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文华学院不断地进行培养方案的改革,在缩减总课时的情况下,由于专业课程的知识面不断扩充,对于主要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不断加重,表现技法课程作为专业提高技能的要求在总课时没变的情况下要求却在不断提高。专业基础平台课是学院对于课程设置整体结构调整的要求,不同专业的基础不同,对于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不同的要求,但对于专业基础等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整合,求同存异,找出专业共性,用相同的课程得出不同的结果。当表现技法课被转为跨专业基础平台课,从授课方式上去分析,过去分专业小班授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合班不同专业集体上课的需求。过去进行单独辅导,固定模式的临摹练习已经不能胜任当前的教学需求,表现技法教学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逐步调整专业技能课与专业核心课之间的衔接关系,才能使表现技法课作为设计專业的“左右手”,要让学生不只是会画手绘效果图,而是能把心中的设计通过手绘快速准确地表达在纸面上。

如何建立起适应专业课程的表现技法教学体系,怎样才能够让表现技法课程的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设计专业后续课程的需要,成为课程教学主要思考的问题。一般认为,建筑学专业和城市规划专业相对于环境设计类专业,在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情况下对于表现技法课程要求比较多,线条练习,透视原理,色彩理论等等都要系统地学习。而艺术设计类专业,因为有美术基础,对透视、色彩、速写都有了一定的认知,学习室内外表现技法时可以更快地进入到专业技法训练中去,不能和建筑规划专业平行授课。但是,以文华学院近几年本科艺术生水平来看,作为三本院校艺术学生,大部分美术基础较弱。由于高考美术应试型半年或一年突击训练,对线条练习,透视原理,色彩理论等都没有扎实的基础,速写底子弱等常见现象,表现技法的课程基础教学并没有比建筑学或规划无美术基础的有明显优势。

建筑学对表现技法的要求:对建筑物本身结构表现要求比较高,相对于建筑物内部装饰表现,更多对建筑物内外部建筑构件的表达要求,对建筑景观的要求更多的作为配景突出建筑物,而不是画面主体。

规划专业对表现技法的要求:规划专业对室外大型用地设计平面图和鸟瞰图的要求较高,对建筑物自身结构表现要求较低,但是对建筑物组合样式,地块划分,道路分区,分析图的表现要求很高。

环境设计专业对表现技法的要求:环境设计是对室内外建筑设计的深化设计,对室内装修装饰效果图的表现(规划无要求,建筑学要求低)和室外景观透视效果图的要求较建筑学和规划专业更高。

学生的绘画基础能力不同,设计内容的表达要求不同,造成表现技法作为平台课教学上存在专业不同造成的一定差异。但是要将快速表现技法画好的基础是一致的,只是在后期的表达专题训练上可以有不同的侧重点。将快速表现技法练好的基础在于对透视准确表达,线条表达流畅,色彩配色和谐,整体构图均衡。这些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却是共同的要求,可以就以上四点共性进行平台课程教学的插入点,再在以后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对不同专业进行专题提高训练,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不同专业对表现技法的不同侧重点,同时加强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联系。

第一,透视原理训练。不同的空间表达都必须建立在正确的透视基础之上。相对于室外空间的表达,室内空间透视和建筑物透视更加容易对如何正确理解透视原理入手。几何形体块状组合的透视徒手画训练作为基础表现有着重要的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对于建筑学、城乡规划及环境设计不同专业的学生是都要完成的基础训练。

第二,线条练习。钢笔徒手画的好坏决定了效果图上色后最终效果的好坏。理解了正确的透视原理,但是不能把大脑中想到设计通话自己的手和笔准确地表达出来也是大部分同学在快速表现时遇到的问题。如何做到心、眼、手的统一?答案只有不断的有目的地钢笔线条排线练习。徒手画出等距等分的水平长线条和垂直长线条训练,30度、45度的斜线条训练,线条的疏密渐变训练,特殊线条训练都是基础训练中的一部分,每个不同专业学生在这点上都是同样的训练要求。

第三,色彩理论。我们在买马克笔时,经常会看到以不同专业命名的常用色号组合。这说明不同专业效果图有着不同的色彩配色倾向,但是不影响色彩和谐理论的同一性。在初学阶段,觉得别人图纸上的颜色好看,用同样的颜色放在自己的图上却效果不佳,这是教学中同学经常提出的问题。而统一的回答是对图面上色彩的明暗对比关系和冷暖对比关系没有表达清楚。色彩没有美丑,只有搭配是否合适。在看图学习的过程中,光去背几个色号是不能画好效果图的,只有正确地了解色彩明度,灰度,纯度的和谐搭配原理才是提高上色水平的基础。

第四,构图均衡原理。排版对图面表达有着很大的帮助,但是同学们往往忽视了这点。一张效果图的构图好坏决定了图面将来的效果。上色后图面的明暗均衡构图对于图面的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快题表达时,图面的整体排版影响着人们看你图纸的视觉流线过程,从而影响了你的图纸对你的设计方案的传递效果。

除了以上四点,了解不同空间表现步骤流程,熟练掌握设计规范、总平面图的绘制方法,能较熟练地掌握效果图混合技法渲染,能较熟练地掌握马克笔透视图、鸟瞰图的表现方法,都是影响表现技法课程最后学习成果的因素。

更多的专业技能课程成为交叉学科跨专业共享专业基础平台课的趋势上升较快,问题集中表现为可供借鉴的经验较少和试验性教学的成果体现较慢,专业差异和学生自身基础区别较大,造成技能提高效果不明显、课程反映不及时、没针对性等等。我们只有改革过往的教学模式,尽量减少单纯技巧的讲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出适合自己能力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为将来的专业设计课程做好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姚惠琳,杨连峰.基于具体课程的跨专业合作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9.

[2] 林家立.高校跨专业选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美与时代旬刊,2014.

[3] 王伟廉.高等学校课程研究导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3-88.

猜你喜欢
表现技法
马克笔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
综合性院校建筑专业建筑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思考
基于水彩画中的表现技法所具有的艺术性探析
浅析手绘表现技法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手绘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