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水墨画教学

2015-05-30 00:10许春荣
艺术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水墨画教学方法

许春荣

摘 要:现如今各个领域都存在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专科类的美术教学也不例外。国画传统的艺术同样受到西方画派等新生绘画的冲击,很多人这样以为国画教学内容就应该舍去。我认为坚持传统的中国文化艺术是必需的,不仅仅要学好国画,而且更要把国画学精,本文从以下五方面学习国画。

关键词:水墨画;专科美术;教学方法

作为一名跨世纪的专科美术学生,是撑起国家明天的新的力量,本着秉承传统中国艺术的精神,学好中国画是必要的,而且又肩负着教育祖国未来的重大使命。因此,掌握好中国画技能技巧是必须所在。本篇文章对专科美术学生如何进行中国画教学和如何“教”做以下思考和总结。

1 激发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要从专业思想出发

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好老师,浓厚的兴趣和好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这样就会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才能主动积极地步入学习活动,学起来才会其乐无穷。

对学生专业自豪感激发,首先,了解自己的专业并热爱上他们的专业,知道学好国画不但能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技巧而且还能提高综合素质,专业的技能技巧是她们走上美术教师生涯中最重要的生存技能而且能广泛运用。

激发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就要让学生领会国画的审美韵味,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参观各种级别的画展、欣赏历代名家留存下来的旷世杰作或者历届学生优秀的作品等。这样能很好地让学生了解国画的审美所在,更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审美水准,从而喜欢上这种最能体现中国沉淀的艺术形式,就是国画。

2 强化握笔姿势的正确性

绘画的不同种类,都有各自特殊的工具材料。国画中特殊的工具和材料,就是毛笔、宣纸和墨。我们的祖先精巧地制造了不同种类的毛笔,画者们利用毛笔的性能灵活的笔法,或抑扬或顿挫或轻重或缓急,表现出不同的客观物象,挥墨泼豪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只有了解、认识和驾驭国画的工具材料才能成就一副好的作品。

国画的用笔用墨,最讲究的一个字就是“力”字。例如,高山坠石、力透纸背、屋漏痕、绵里藏针等等,都强调用笔要有力量。所谓有力量,首先赋予肯定的是生命力的存在,同时更是一种人格的、精神力量的极具表现。古人云所谓“风骨”,就是这两层的含义。例如,国画题材中被誉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就本身看起来是纤弱的,但其中被赋予了一种内在的力量同时,仍然有一种柔和的、轻盈的美,这就是克刚之柔。

对于专科美术学生这样的初学者,必须从正确的握笔的姿势开始严格地训练,正确的握姿要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指实掌虚”让学生成为习惯,所以,只有握笔姿势的正确作为基础才会有日后漂亮的点、线、面呈现。

3 用笔的训练以临摹工笔花卉为首要

现在的学生年轻气盛,缺乏耐心,表现为急躁、希望“一口就能吃成个大胖子”。学习技能技巧也一样马上有成效。因此,让学生能平心静气,收敛学生燥气的心智,从工笔画入手训练是个很好的选择。

临摹历代名家作品是学习工笔绘画最有效的方式方法,它可以首先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绘画,然后学习典型作品高超的艺术技能,这样就可以对某一画家的画风与技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实践证明,让学生从临摹工笔花卉画入手,选择一些学生所喜爱的题材。例如,荷花、牡丹等花卉进行绘画学习,效果很好。学生画好的作品教师再动手进行简单装裱,俗话说得好“三分画,七分裱”让学生的绘画作品也很像样,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学好国画的自信心。

4 以“写意”练习用笔、用墨

都说西洋绘画是色彩与体和面的交响,而国画就是点、线、面和水墨的合奏,从而“用笔用墨”成为国畫的一个重要符号,有无笔墨,成为评判国画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知道写意画是在生宣纸上直接用毛笔蘸水墨(或色)作画,如果用笔用墨不够纯熟,水墨(或色)稍有控制不当,加之宣纸具有极强的渗透效果,画面就会一塌糊涂、不可收拾。因此,要严格训练笔墨造型是必要的。用笔的训练主要在“意在笔先”即是笔不离意,如果是运笔犹豫、踌躇、笔不达意等都会出现败笔、误笔等效果。而缺乏用笔用墨的衔接会失掉气势以及节奏感。所以学生在进行笔墨训练时首要做到“胸有成竹”,其后再用笔速、笔力、笔势的抑、扬、顿、挫和用墨的浓、淡、干、湿,以及笔法中轻重粗细的对比,使其笔触中点线面的韵律感应运而生。同时要避免用笔用墨的死、板、结、滞等现象。

5 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学生刚开始进行练习时,应该从简单到难循序渐进并且辅助演示指导,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特点,教师首先采用少练、精练、勤练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教师演示更是一种有效的、直观的、形象的教学手段。尽管我们教材中有范画步骤,但是很难全面展示。例如,用笔、用墨、用色的浓淡干湿、轻重、缓急等都需要教师做详细的演示和讲解。要让学生亲眼看到整幅画的全部教学过程,才能真切的领悟其中精华所在。在小学水墨画教学中要充分知道“导”的重要意义,教师也可以结合自身的代表作品,典型范画,将创作的感悟、构思的详细想法、制作的全过程及技能技巧的方法等详细的讲解与示范给我们的学生,引导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长期坚持,形成扩散型思维,增加学习兴趣,达到乐学。

6 借鉴,思考进行绘画创作

“世界上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这是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其中的“创造”运用在初级绘画里即是“变”,这“变”可以是借鉴某些喜欢的典型绘画作品,加上我们自己的构思,来完成一副属于自己的创作。或是改变临摹作品的表现形式、方法以及工具材料的改变。例如,把一幅自己喜爱的动漫画作品用国画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

“变”的创新意识是要培养的,首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这种氛围是宽松的、自由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为前提,还要建立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才能创造认知活动。另外,在课程设置上,必须做一些有利于产生联想的引导和创造思维的教学活动。师范专科学生今天的“学”是为了明天在学校的“教”,以此借鉴,思考学习创作是很重要的。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思考中学。如在课堂上我是这样引导的:出示一个简笔画动物的图片。例如,斑马,要求学生用笔墨把它表现出来,形象生动、有情节。然后教师总结、归纳、概括,这样学生才能“变”出丰富多彩的好作品。

今天,秉承和发扬我国优良民族传统绘画,是我们学习国画的目的所在;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能够真切体验学习国画的乐趣和自信,要以一种自发的形式学习国画,学好国画,使我们的民族绘画得以发扬,光辉灿烂。

参考文献:

[1] 裴玉林.中国画的墨与水[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2]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

[3] 林木.笔墨论[M].上海画报出版社,2002.

[4] 廖咏梅.浅谈教育之德育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09.

[5] 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水墨画教学方法
牡 丹 (水墨画)
“中国画”与“水墨画”——小议“水墨画”称谓在20世纪90年代的盛行
安静的水墨画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看朴庐的水墨画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