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2015-05-30 10:48乔丽
陕西教育·教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学会习惯

乔丽

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并且有很多的小学老师及班主任在此方面也不断地努力着、研究着,也有了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城市化的“畸形”发展,让农村小学生受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变化,这种环境的变化对于他们行为习惯的影响是很大的。笔者在农村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十几载,经历了不同环境下的教育工作,对于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中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也一直研究和学习着,也有一些感触和体会。

一、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做起,实事入手,以身作则

小学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开端,而这个起点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最为关键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小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还没有“成形”,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教育是完全可以转变的。小学生还没有进入学校之前,所养成的行为习惯主要是家庭教育所形成的,这些行为习惯对于学生到学校后的学习是有利有弊的。特别是当今农村的小学生,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大都由爷爷奶奶照看,他们只能提供生活上的照顾,而在学习、思想以及行为习惯上培养较少。这种隔代教育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当孩子进入学校开始接受学校的正规教育时,作为小学老师就应该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从每一件小事情进行耳濡目染的教育和培养。

二、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要注重经常性和渗透性的教育

例如,学生在学校不能随地吐痰,不能乱扔果皮纸屑,要随时注意公共卫生,这是最基本的卫生习惯。再如,团结同学,不打架,不骂人,不说脏话;尊敬老师,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候;尊敬长辈,学会照顾和感谢亲人;会使用文明用语等都是最基本的文明礼貌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时养成了这些好习惯,但是有可能一回到家里,由于受家庭环境氛围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就会随大流而抛弃了这些好习惯,即使再回到学校,他们也可能会不再延续。这其中除了学生个人的身心因素以外,也反映出了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未得到延续和巩固。针对诸如此类的情况,对于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和培养是需要我们小学班主任老师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连续的培养。不能因环境的改变、年级的改变而中断,必须注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连续性和延续性。

三、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要运用好评价和欣赏教育

在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与培养过程中,他们积极主动的行为表现和犯错表现是经常出现的,对于一些小的言行举止,我们要用心去感受,让他们觉得我们是很关注和关心他们的。对于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比较好的行为,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适当的赞许。例如:帮同学捡起掉在地上的铅笔,敢于承认自己所犯的小错误,谅解别人等。对于小学生的这些行为举止,我们要给予欣赏赞扬。对犯错的小学生,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去帮助他们进行纠正。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让他们充分发挥个性特长,他们就会沉浸在喜爱的事物中,各方面的行为习惯也会潜移默化的发展。

四、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要以实际活动为载体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是我们对小学生思想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爱活动。学校组织多项集体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培养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和集体荣誉感,有利于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如组织文艺汇演、学校运动会、班级故事比赛等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通过深入浅出的活动,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故事、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教育也就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认识到,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要坚持从小事做起,实事入手,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教育他们,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长抓不懈,实现教育成果的最优化。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第二小学

编辑  薛小琴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学会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上课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学会分享
好习惯
学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