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趣”“活”“新”

2015-05-30 10:48俞春波
陕西教育·教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长方体图形笔者

俞春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课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也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纵观现在的课堂,学生的作业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多数学生认为完成作业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教育家巴班斯基曾告诫笔者们:“从一道练习作业中取得最大可能的效果。”

当今的高考制度下,“考试”是必然的。正如湖北武昌实验小学张基广校长说:“考试是必然的,关键是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达到高分数。”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无力改变考试制度,能做的是设计高效的课堂作业,争取做到“异”“趣”“活“新”使学生乐做,并点燃他们创造的火花,促进学生知识、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升华。同时,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实现课后“零作业”。如何设计高效的课堂作业,笔者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的:

一、因人而异——具有层次性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受天赋、家庭、教育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尽可能设计难易有别、层次不同、形式各异的弹性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均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否则,优生觉得吃不饱,智力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差生就会觉得压力太大,对学习目标望而生畏,失去学习信心。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层次性作业。

1.“星级”型。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把作业设计成“三星”:“一星”题为基础题;“二星”题是提高题,班上后10%左右的学生不作要求;“三星”题为拓展题,供有兴趣的,学有余力的同学讨论。

例如:在完成《圆》的认识这一知识点后,笔者给学生设计了如下作业:

基础题:学校的圆形花坛半径为6米,求它的面积。

提高题:已知校园里的圆形花坛周长为314米,求它的面积。

拓展题:有一只山羊被主人用5米的绳子栓在一个长着青草的长方形院子的木桩上,院子长为11米,宽为10米,请问小山羊能吃光所有的草吗?为什么?它能吃到多大范围的青草呢?

这样的作业设计是让每个同学都能从数学中得到成功的体验,让能力突出的同学有“炫耀”的机会。

2.“多味”型。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设计具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结果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例如:在教学了《长方体好和正方体后》,笔者设计了如下作业:

A.一个长方体纸盒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做这个长方体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B.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是72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C.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48平方厘米。表面积208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这种设计可以让学生选择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题型,多了一份选择权,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在解题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 寓教于乐——提升趣味性

在小学生的眼里,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更容易引起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根据这一规律,笔者在设计作业时,尽可能地使作业富有童趣性和亲近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

1.童趣性作业。作业设计时,可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了“数的整除”这一内容后,笔者设计了一道猜数题:我们学校的电话号码为8位数,从左往右依次是2的4倍数,2和3的最小公倍数,最小的合数,其次是5的最大因数,一位数中最小的合数,既是偶数又是质数,最小的奇数,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少1的数。这个电话号码是几?有趣的猜数游戏,让学生乐在其中。

2.游戏类作业。游戏是激发兴趣的最好载体。游戏作业带有“玩”的色彩,设计游戏类作业要考虑与所学习的数学内容有关系,此类作业主要用于低中年级。

例如:学习《认位置》后,布置学生回家和邻居的小朋友一起做左手、右手的游戏;学习《认识物体》后,让学生做一个认识物体的游戏。又如,教学“6的乘法口诀”一课,就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1.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口令”游戏。(1)一位同学说出“二六”,另一位同学则说出“十二”;(2)一位同学说出一句完整的口诀,而另一位同学说出两个乘法算式。2.两人合作给“小动物找家”。给每组预先提供6张数据卡片:6、12、18、24、30、36(画成小房子),相应的12张算式卡片(画上小动物)。活动时先由一位同学出示一张数据卡片,另一个同学迅速地找出两张算式卡片与此对应。这样的练习,既避免了机械呆板的重复练习,又使具体计算与熟背口诀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让学生在熟练技能的同时,思维也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三、灵活多样——凸显探究性

好的教学不是消除掉学生心中所有的疑问,而是将学生领到通向未知世界的路口。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究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究者,这样完成的作业印象深,效果好。

1.观察性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口。观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例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观察一些蜻蜓、蝴蝶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2.调查性作业。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折扣”这节内容前,笔者布置了预习作业,让他们进超市,看看哪些东西打折,折扣是多少,打完折后是多少,比原价便宜多少钱。学生欣然接受了这项作业,他们自发组成小组,去超市完成作业。到预定的时间,每个人都有好多收获,全班同学不但弄清了折扣的意义,并且会进行相关原价和现价的计算。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有的自主思考,有的同伴讨论,有的询问调查……笔者想,这样的作业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数学知识,更多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不正是需要这样的效果吗?

3.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

例如:在教学了“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之后,笔者让他们用自己可以利用的一切工具,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第二天,有的学生带来了剪纸作品;有的学生设计了楼房图案;有的学生用橡皮泥捏出了泥人……作业五花八门,形状千姿百态,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设计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看着学生这些“杰出”的作品,笔者知道,他们对于本节课的内容已全部掌握。

四、求索不止——力求创新性

设计巧妙、形式新颖、解决问题具有发散性的开放性作业,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开放性作业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唯一、策略多样化,学生容易下手,能使所有的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切入点,进行思考,体验成功,体现“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数学思想。同时,也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以发展。

例如:

(1)小军有一间小房间,长5米、宽4米、高2.8 米;有一扇高2 米,宽0.8 米的房门,另有两扇长宽各为0.8 米和0.6 米的玻璃窗。现在父母让他自己来设计、装修,你能帮他出出点子,设计一个装饰的方案吗?

(2)学校里有一块边长为12米的正方形的空地,现在要在空地上设计一个花坛,使花坛的面积是空地面积的二分之一,问该如何设计?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是个创造性的工作。作为一线教师要把学生从过多、过滥的作业中解放出来,设计开发出最利于学生长远发展的作业资源,拉大作业的“长度”与“宽度”,让学生在“做”数学作业的过程中,既能掌握学习和生活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学会创造,还要放远目光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生活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享受多元作业的乐趣中发展自我。同时,实现学生课后“零作业”。

作者单位   浙江省新昌县羽林街道三联小学

编辑  张晓楠

猜你喜欢
长方体图形笔者
拆拼长方体
拆拼长方体
探究组合长方体的最小表面积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抓不变量巧解题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