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打误撞的乐趣

2015-05-30 08:11亚力坤·奥斯曼
社会与公益 2015年8期
关键词:志愿者公益新疆

亚力坤·奥斯曼

2007年11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为了兑现对朋友承诺,协助公益人参与公益活动,维修乡村学校校室,被人“忽悠”开始公益工作,已经7年,足迹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行走乡村学校 约15万公里。公益项目有农村小规模学校援建系列。

2007年11月,我组建了乡村校园志愿者团队,2009年5月被批准成为新疆志愿者协会直属总队。2008年8月、2009年8月,中文、维文公益网站投入运行,2011年8月,中文、维文公益官方微博,2014年3月公益微信公共平台也分别开通,从而使乡村校园志愿者的公益服务理念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迅速传播。乡村校园志愿者的成员由最初的一、两个人发展为拥有200多名成员的团队。

作为“乡村校园志愿者”组织的发起人,志愿者团队里的一点星星之火,回忆自己走向这条“不归路”的心力路程,是一件非常复杂却也让人心潮澎湃的事情。初次了解“志愿者”这一名字,是在1985年,即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因工作关系,我和我的同事就一起走私违规案件的调查,驱车前往米泉水稻种植站,找该站负责人询问相关的一些问题,就在我向水稻种植站站长问话的空隙,突然进来一个人:他戴着一副眼镜,30来岁,穿着胶鞋,浑身沾满了泥土,气质不凡,看样子刚从水稻田里出来。他进来后就接着和站长用日语旁若无人地聊开了,像是谈事,这不仅影响了我们的工作,而且引起了我对站长的不满。但在那样的场合下也不便表现出来,再说这个日本人的确有点与众不同,他虽然干的是农活,但我能感觉到他肯定不是农民。正是出于这份好奇,于是我们索性停下手中的工作等他们说完。当日本人拿着喷雾器离开办公室后,我才第一次了解知道志愿者的称谓,知道原来竟然有这种“白干活的”。

真正启发我走向“志愿者”道路的是我的一个朋友周宣。我们是在1998年认识的,平时也只是一般的交往。她是北京某公司的负责人,尽管工作繁忙,她却一直都在从事志愿者活动。每周她都要定时去北京某县的敬老院去做半天义工。我是一名公务员,平时工作也说不上多忙。2005年8月我到北京出差,在和周宣等几个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周宣略带感慨提到她的一个心愿,大家各出5万元为偏僻的农村学校做一点事。后来各种愿意不了了之。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我们再也没有提起过这件事情。2007年的一天,我和周宣通电话,她给我说她有一个心愿未了,再次提到学校的事情。感觉到她的期盼,我当时表示“你要是觉得可以并且没有区域限制的话,我可以在新疆帮你找找,新疆贫困的学校比较多。”说着说着,不知何故我的倔强劲儿又来了,立马向她承诺:如果捐款到位我可以用我的休假负责监工,保证说到做到。

接下来的一周里,我一直忙于此事。通过一些热心人士的帮助和推荐,我终于把目标暂时锁定在巴州和静县的一个学校。接着我就给该校的赛买提校长打了电话,详细地说了我的朋友周宣要捐助的事情。他很高兴,并且很快带着他们学校的一些资料和照片专程来到乌鲁木齐找我。在我的办公室,我给他说我是受人之托来办理这件事情的,这是一个无条件、无报酬的捐赠。赛买提校长非常感谢我们善意的举动。接着,我就给周宣打电话说了该校的一些基本情况,并且决定利用周末的时间去现场勘查下。当时在我拒绝的情况下坚持给我银行卡打入了5000元钱。说我留着以后用,后来我才明白,说心里话,在以后两年半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我具体贴了多少钱也说不出,但肯定不少,为此我也没有专门记过账,毕竟每一次都是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007年11月的第一个周末,我和我的伙伴就驾车出发了。(后来,这一天也成为了我们这个团队聚会的日子,即我们的纪念日。)车行驶了五个多小时后,到达了和硕县收费站。赛买提校长和其他的几个老师们正在那里接应我们,当时我还开玩笑地说:“今天你们在和硕县收费站接我们,离你们县城30公里,这是高规格的。下一次来你会在10公里处等我们,再下一次你会在学校接见我,再下一次……”。赛买提校长笑着说:“不会,不会的。”事实确是如此,在以后的一年里我因公益活动无数次去和静,还经常拿“30公里,10公里……”这事给他开玩笑,这当然都是些后话了。

我们到达和静县简单吃完饭后,就去了巴州和静县和静镇察汗通沟村第二小学。校园里根本没有城市里那样整齐的教学楼和标准化的学生操场,有的只是简单的几间瓦房和一望无尽的干枯的草场。几棵老榆树相间在其中,再加上是周末,那种宁静更带给人一种苍凉之感。走进一间教室,我们看到粉刷的墙壁多半已经剥落,孩子们的书桌也大都像风烛残年的老人一样,黑板也是东西拼凑的几块水泥块……看到这些我的心里也没什么特殊的感觉,与往常一样,心想农村的学校是不是都是这样的?和城里的孩子相比,这里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和学习也是自由自在的!

随后,我们就针对校舍的维修包括加固等各个方面做了大致的预算,总共需要十多万元。我把情况如实向周宣讲了下,说来也不凑巧,她的那个律师朋友因没有耐心,早就把以前说好的自己的那五万元钱捐给别人了。在这个时候,周宣没有丝毫的犹豫,最终决定自己出十万。随后,周萱起草了协议书,并委托我作为中间人协助校方与其签订了捐赠协议书。

按照协议,周宣将这十万元捐赠的资金分两次支付,一次是2007年的12月,一次是2008年的2月。期间在与周宣的两次沟通中,她都提到钱的使用情况,我当时虽不太明白她的真实想法,但我却能感觉到她对善款使用情况的担忧。于是,作为朋友我决定帮她去监管善款的使用,她自然很高兴。话一出口,我也不能言而无信,再加上我本身也很向往农村的自然环境,于是我最终决定前往那里去作监工。在2008年3月底的时候,我就提前给查汗通沟村第二小学的校长说我要去那里一周左右,并要求学校把我安排在附近的一个农户家里住宿,以便随时查看施工的情况。随后,我向单位请了休假,于2008年3月29日背起背包踏上了去和静县的火车。一夜的颠簸后,终于达到了我的目的地。随后,我被安排在了察汗通沟村民艾山江的家里,距离学校很近。这就是我乡村志愿生活的起端,后来深入了解发现乡村存在很多相关的困难和问题,里面有太多的故事,包括后来为了村民饮水问题,周宣资金支持我监工为村民打了一口井,为了表达感激之情,村民们在井边为他们的这位远方的恩人——周宣立了块石碑,上面用维,汉两种文字赫然刻着“周宣之井”的字样。

关于建立一支志愿者团队的想法,其实应该在这口井之前。记得刚维修完学校回来后,我的一位下属,他是科长,也是一名志愿者,热心公益活动,属公益行家类,但行为处事很低调,后来我才知道他的一些情况。他对我做的事有所耳闻,来到我的办公室非常兴奋地告诉我说:“你在和静县的所作所为,这是典型的志愿者!你所做的正是志愿者的工作!”我当时很是开心,笑了笑:“原来这就是志愿者!我喜欢!”。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经常和我身边的朋友聊起我在和静县的那段‘误打误撞经历,他们都建议我成立一个小团队,继续做公益事业。我的名字叫亚力坤,在维吾尔语里本就是星火的意思,我想我应该让我这颗星火燃烧起来,希望有一天能成燎原之势。

通过朋友的帮助和一些爱心人士的支持,我们的小团队终于在2008年的1月份正式启动了。(乡村校园志愿者:VILLAGES SCHOOL VOLUNTEERS,简称VSV。公益网站:www. xjvsv.org)成立之初,VSV即以“以自愿、不计报酬、利他、平等的方式结合,利用业余时间,致力于乡村学校志愿服务”为行动宗旨,联合了公务员、企业高管、银行人士、教师、医生、记者、公司职员、研究生、大学生,包括乡村教师以及农民等各行各业的一批爱心公益人士,并得到了热心于公众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两年多来,乡村校园志愿者团队相继得到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的捐赠款项约70万元。为27所乡村基层学校建立了电教室,配置电脑270台,电脑桌180张;为三所村级农民文化室配置电视机、电脑、DVD 等;为乡村学校培训教师132人次。另外,我们还为一个村级小学维修校舍,为某村打机井一眼,捐赠价值8000元的图书600本,我们还力所能及地参加了部分学校的绿化、美化活动,使我们服务范围得以拓展和延伸。

“爱有多深,路有多远”我喜欢这句话。我看好“志愿者”这个称谓,无论以后的路会怎样,我和我的伙伴们一定会坚定地走下去,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这点星星之火,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下,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发展成燎原之势。

的确如此,7年多了,志愿公益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承诺改变了我的人生下半辈子的生活习惯,成为了一个拿着退休金,干着专业公益人的工作。60后的我,完整的30年工龄,50岁公务员的我申请退休成功,完成了我的公务员使命,进入公益行业,进行第二次再就业。一个眼花缭乱、崭新的、貌似令人羡慕的公益行业,其中的艰辛一般人难以理解、难以承受,入不敷出、银根紧缩、囊中羞涩、一分钱扳倒英雄汉。这就是我们的草根公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它是人生的释然,人善的本性。因为7年了,实实在在的做事、点点滴滴的积累,与世无争、平常心态、不间断的公开、阳光、透明的总结,以拾遗补缺、雪中送炭的方式给乡村学校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认可,同时也拥有了不少粉丝和新疆本土公益机构的支持。拥有粉丝的感觉真好,就这个话题我还写过一个小文章,我时不时回头看看,粉丝是我坚持公益活动的动力,我经常说,乡村学校孩子们的笑声,就是我们的加班费。我从一个网盲到网站编辑用了几年的时间,公益活动公开、透明就是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微信平台,维文、汉文同步进行,因为公益我学会了摄影、因为公益我学会了如何巧妙的使用自媒体工具,成为了新疆方方面面认可的网络达人。精美的公益活动照片,短小精悍的文字在微博、微信发布,得到了粉丝们的力挺。几乎圆了我儿时作家的梦想。参与乡村校园志愿者的团体无论是帮助者还是受助者,其间发生了无数动人美好的故事,我们网站也设立了心情故事板块,在那里你可以看到很多动人的故事,包括志愿者,他们分享了他们的心路历程,也让更多人更了解和参与到我们的群体中。

截止目前为止,新疆本土有30多个公益机构与乡村志愿者合作,与北京西部阳光基金会、21世纪研究院、爱心衣橱、壹基金、免费午餐、浙江敦和基金会、爱心计划-王搏、中国发展简报、TCL基金会、北京叶柏基金会、社会与公益杂志有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行跨界合作,配合他们的公益项目落户新疆。在我的倡议下,新疆公益机构响应,相互合作,分别在新疆乌鲁木齐、伊犁、喀什、和田、哈密等地,建立了公益机构能力建设工作坊,一个月一次、轮流坐庄就公益话题展开讨论,寻求公益常态化工作体制,效果非常好,这个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公益沙龙-高手在民间。

7年来,我和我的伙伴们的足迹遍及新疆、甘肃、青海、宁夏、贵州、湖南湘西、云南、河南等17个地、州、市的部分乡村和学校。我的志愿服务行程约16万公里,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共筹得资金210余万元,先后为76所乡村学校建立了电教室,备课室,捐赠电脑785台,约1万名师生受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为乡村学校培训教师300人次。

喜欢就有时间,任何工作都是如此,公益也不例外。对于乡村校园志愿者服务工作,我是从不知道到知道,从知道到有所研究,到最后成为我的第一职业,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公益也是一个行业,而我正是一个适合做公益工作的人。”

近些年我开始发起“梭梭计划”为孵化资助新疆地区本土公益组织努力,我是草根,7年来我深知草根的艰辛。梭梭计划 是桥畔计划的翻版,是一项公益人才成长计划,我是桥畔计划连续2届合作伙伴,得到了最高级别资金支持,2013年5万,2014年 6万。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得到认可和帮助,对于草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新疆的公益团队大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多为草根组织,与内地相比,融资渠道少,影响力小,开展项目难度大,缺乏管理经验。

“梭梭是新疆特有的沙漠植物,只要有一点点水,很快就能生根发芽。”

为此在新疆我发起了梭梭计划公益项目,希望可以为草根公益组织提供帮助。在这里我感谢那些志同道合的新疆公益界朋友们的支持,我自己筹款 15000元支持新疆本土民间公益组织解决部分行政经费,同时还邀请了国内公益领军人物,专家学者担任特邀评委,为新疆民间公益事业当临时工,他们都志愿参加。

梭梭计划现在已经在新疆引起了关注,有2个公司计划长期给予支持。接下来我的另一项工作就是把国内外经典公益文章翻译维文,传播公益,传播现代最新公益理念给更多的人。

猜你喜欢
志愿者公益新疆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公益
公益
公益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公益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