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2015-05-30 10:48程传茹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路径选择社会治理

程传茹

摘 要:社会治理要求的是多元性、合作性的互动治理,服务型政府要求的是“以人民服务为宗旨、依法行政”的有限责任政府。它们之间追求的价值有一定的相似性,通过分析服务型政府构建中出现的公务员服务观念滞后、多元协调机制缺失、政府信息不透明等问题,以社会治理创新的视角来探索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路径选择,从而来有效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关键词:社会治理;服务型政府;实践问题;路径选择

一、社会治理和服务型政府之间的关联性

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向政府提出了三点要求。在社会组织对社会治理过程的参与上,它要求政府促进而不是限制;在履行社会治理职能的行动方式上,它要求政府服务而不是控制;在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的关系模式上,它要求政府谋求合作而不是竞争,能够满足这些要求的政府就是服务型政府。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社会治理和服务型政府之间在价值追求上有着一定的关联性。

(一)转变政府职能,推行有限行政

社会治理要求改变“大政府、小社会”的局面,发挥“大政府”既有优势,推动“大社會”发展,形成“大政府、大社会”的平衡,前者体现政府对社会资源的管控,属于“管控型大政府”,后者体现政府对社会的高效服务,是“服务型大政府”。社会治理要求政府简政放权,把主要精力放在提供公共服务上,把公共服务这块蛋糕做大做好。而服务型政府的目的是以人为本,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也是要求政府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把不适合自己的一些职责分担给社会其他治理主体,这和社会治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社会治理和服务型政府对政府的要求是一致的。

(二)重视法制建设,强调依法行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四个治理”原则,即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社会治理强调通过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证社会治理的顺利进行,所谓“无法不能治国”,要想真正实现治理的目的,其基本方式的是法治。服务型政府推行依法行政,是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前提;政府必须尊重宪法精神,按宪法原则办事,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相信政府,政府服务才能被人民群众所接受,依法行政是提高党和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环节。两者在治理的方式上都是依法治理。

(三)注重优质公共服务,倡导合作提供

社会治理的合作互动性倡导政府能够放宽视野,允许社会力量也进入公共服务领域,让各种社会组织和团体在相互合作中完成公共服务的供给。服务型政府强调政府对公民诉求作出及时的回应,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要求政府加强与社会民间组织、市场合作,以此为媒介来倾听公民诉求,及时作出反馈,从而更好的来满足公民的需求;还要求政府能够为社会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来保证合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这也是进行社会治理的前提条件。

二、服务型政府建设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一)部分公务员思想素质不高,服务观念滞后

从十八大召开至今,贪腐高官纷纷落马,数量令人震惊。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多时间内因涉嫌犯罪或严重违纪违法落马的省部级以上高官达68名,平均每年有34名高官被查,年均落马高官数量为十八大之前的10多倍。似乎每天哪个官员没有被查处的新闻人们就觉得不正常,这虽然彰显了中央打击腐败的决心,但这也使我们深思,他们都是受过高等的教育,有着良好的素质,时时喊着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却如此表里不一。

究其根源就是政府中部分官员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滞后、行为脱离群众,他们的思想偏离道德的轨道,经受不起形形色色的诱惑,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并没有为他们内心所接受,从而导致政府寻租、贪污腐败等违法行为不断发生;传统思想下“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他们把职权看作是自己谋取利益的工具,对政府的职能认识不清,缺乏现代公务员意识,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公务人员的服务观念问题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有着根本的影响,如果为人民服务的主体思想上有问题,那么建立的服务型政府必然也是流于形式。

(二)政府监督不力,多元协调机制缺乏

社会治理是多元力量与政府共同决策的协同治理,服务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也离不开社会多元力量的参与。但是在治理的过程中由于沟通不畅、政府信息不够透明化,导致了多元协同缺失的现象,再加上政府监督不力,非但没能带来更大的公共利益,反而增加了公众的不便。例如,2014年10月31日,广西北海市北海大道西段的大庆路上,一条约300米长的人行道竟架设了近70根电线杆,被戏称“梅花桩”。附近居民称,线杆不仅“占领”了人行道,密集的线路也极易引发安全隐患,虽然后来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由于重新把修好的路面挖开,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如果在架电线杆的时候,相关部门能够相互沟通、多通气,政府履行监督职责,那么不必要的麻烦和浪费就能减少,也能提供给公众切切实实的公共物品。像这样的事件还有很多,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部门内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多头管理;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缺乏多远协调机制,缺乏沟通和交流,同时也是政府对社会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监管不到位。

(三)政府信息透明度不高,相关法治滞后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门户网站的数据,我国政府部门掌握着社会信息资源中80%的有价值信息和3000多个数据库,而大部分有价值的信息及数据库并未被公开。目前社会和公众参与政府治理的一个最大的障碍就是政府信息的透明度不高,这给构建服务政府带来了挑战。例如2014年的兰州市水污染——笨含量超标事件,从3月的谣传到4月的事实成真,由于政府没有及时的发布信息造成了兰州市民人心惶惶,瓶装水一度上涨百元和出现断货现象;对此,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一位相关负责人表示,检测到苯超标后核查需要一定的时间,上报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兰州自来水有异味事件是不是谣传,政府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不了了之。

由于政府信息的不对称引发的问题不在少数,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政府信息的透明度不高,这对于公众监督政府的行为、积极参与政府治理有着不利的影响。造成政府信息透明度不高的原因首先是政府向企业和社会开放的政府信息资源相对较少,二是各级政府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与共享,三是我国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缺乏统一而有效的法律规范。

三、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路径选择

(一)德治、法治结合,提高服务观念

创新社会治理为服务型政府建设打下了基础,作为社会治理的政府占据主导地位,其公务人员服务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社会治理的效果和政府公信力,更是对构建服务型政府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公务员服务观念的滞后,可以采用道德和法律相结合的方式来制约整个行政行为,保证整个政府以全新的态度为公众服务。

社会治理要求依法治理、刚柔治理双管齐下。一是创新社会治理仍需解放思想,这里的“解放思想”是解放束缚麻痹的思想,彻底转变“四风”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所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破除旧有思想的束缚,改变官本位思想,积极认识、认同、接受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真心实意的为老百姓着想,打破官僚主义,转变作风观念;加强行政人员培训,采用现代职业道德观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方式,用软的力量来改变公务员的思想观念。二是要完善行政问责制,要坚决依法处理、严厉打击各种腐败违法行为,例如习主席的“打虎”行动对思想腐朽的官员有很强的威慑力,真正做到了取信于民。唯有如此,才会有效改变公务员的守旧观念,并且树立正确的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从而为构建服务型政府培养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

(二)畅通沟通、监督渠道,促进协同发展

由于长期以来政府对社会事务的全面干预,导致了社会力量自理能力下降,久而久之,整个社会对于政府有着很强的依赖感,社会把一些本来可以由其自己组织解决的问题推给政府,这样不仅导致政府的负担加重,也弱化了自身处理自身事务的能力。要想构建有效的服务型政府,就要通过社会力量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减少政府财政压力,及时对公众诉求作出回应。

社会治理重视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政府作为主导主体,就应该做好与社会组织的沟通交流。一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之间,政府应适当分权,承认更多社会自治组织的存在,对于一些社会自治组织力所能及的事,政府应积极鼓励其自我管理,适时的和其他社会治理主体进行协调和沟通,建立一个统一的协调系统。二是政府各部门内部要做好内部的协调沟通,明确各部门的职能、科学合理安排、做好内部统一协调,避免发生“各扫门前雪”的现象;三是社会组织之间,政府应该做好引导监督作用。政府要保证社会各类力量在社会上身份得到认可,保证人员按照法律规章制度办事,严肃处理各类危害社会治理的不良行为,严密监督社会力量提供公共物品的过程、质量。总之,政府应保证社会力量沟通渠道的畅通,促进整个社会的协同发展。

(三)完善相关法律,保证政府信息公开透明

构建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必须做到信息透明,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给他们参与公共事务、监督政府提供便利,这也是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政府信息公开就其本身来说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通过公开政府信息可以加强对政府的监督,使国家权力不易被滥用,保证政府部门的公正、廉洁。一个法治的国家只有提高政府信息的公开程度,才能促进政治的廉洁,才能使公众的权利得到可靠的保障。健全法律法规,促进政府信息公开透明,为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同治理创造条件。

首先政府应该注意了解民意、民情,“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及时对人民的诉求作出回应,对于群众需要的信息及时发布,消除人民的疑虑;二是政府要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做好政府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丰富电子政务的实际内容而不是仅仅关注在硬件上,对政府信息数据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真正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可结合国外成功的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制定出符合我国的一整套政府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同时也应该完善我国有关信息的保密法律,防止国家机密泄露。总之,加强法制建设,是构建服务型政府和社会治理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乾友.论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三项基本原则[J].中国行政管理,2014(6):55.

[2] 张国清,汪远旺.社会治理的原则,模型和路径[J].天津社会科学,2015(2).

[3] 人民网.牢牢把握“四个治理”原则[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302/c1001-24502214.html,2014-03-02.

[4] 何俊成.社会治理创新与现代服务型政府——在2014中国数字信息与安全高峰论坛的发言[EB/OL].http://www.cgcpa.org.cn/bhyw/bhdt/2014-12-23/5403.html,2014-12-23.

[5] 中國新闻网:贪腐高官纷纷落马彰显中央反腐败坚定决心[EB/OL].http://www.chinanews.com/fz/2014/10-13/6673510.shtml,2014-10-13.

[6] 央视网.北海300米人行道“种”近70根电线杆[Z].焦点访谈,2014-11-24.

[7] 赖茂生.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创新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6).

[8] 人民网.甘肃兰州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舆情分析[EB/OL].http://yuqing.people.com.cn/n/2014/0424/c210114-24939231.html,2014-04-24.

[9] 中央指定行政审批今年取消200项以上[N].京华时报,2015-05-16(005).

猜你喜欢
服务型政府路径选择社会治理
社会管理要善于回应个人利益诉求
关于法学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探析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互联网时代领导干部魅力如何释放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