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的审美心理构建刍议

2015-05-30 10:48徐鹂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审美心理体育教育构建

徐鹂

摘 要:审美教育伴随着人类美学的发展独成一类、纵向发展;体育教育,在发展变革中,从最初的锻炼身体到现阶段的锻炼与美学的有机统一。体育教育的审美心理发展在体育教育和审美发展的道路上相互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体育审美。体育教育的审美心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构建体育教育的审美体系中,也因影响因素的不同而构建过程不同,但是审美心理仍脱离不了审美本质和审美认知的左右,同时只有在审美情感方面获得突破,才能让最终让体育教育审美心理形成完善的体系。

关键词:体育教育;审美心理;构建

经济的发展提升了物质文明程度,伴随而来的精神文明提升让教育事业在素质教育上迈上了新的台阶,不论是小中初还是高等教育,体育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之一愈加受到重视。体育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已有别于过于的“锻炼身体”。目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在不断的摸索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体育事业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比如,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国,审美心理构建就是缺陷之一,在体育教学的大纲中,对体育美育教育仍然缺乏,相对于现阶段以及以后的体育事业发展,存在背离现象。体育美育教育是体现身体美、运动美、精神美的具体体现,与德育、智育同样具有审美作用,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协同和潜能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一、体育教育的审美心理概述

(一)体育教育审美心理概述。人对审美的研究中外来看,源远流长,伴随着人类的诞生与发展,且越来越引起重视。人的心理是人在现实活动中,人脑对复杂的客观世界的真是反应,具有负责性和独特性,不同的审美标准对现实感官反应也具有差异性,更贴切的说,审美心理是在审美关系中产生的。体育教育与审美心理在人们的生活中相互结合,相互補充,体育教育中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兼有艺术表现的优势,形成了体育审美心理的发展方向。体育审美心理是建立在体育教育基础上的一种审美活动,是一种具有审美倾向、情绪和能力的动态心理过程,它经过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形成了一种较为稳定的审美心理状态。

(二)体育审美因素。在体育教育审美特点上,具有感觉美、知觉美和想象美等诸多特点。体育运动具有相当的广泛性,不仅包含平时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比赛,还包括体育教育中的体育教学、体育表演等活动。在体育美育,在体育锻炼中表现较少,但是在体育表演中表现尤为明显,一项体育表演活动,没有审美因素的参与,表演将无从谈起。在体育表演中,美感的体现来源于身体姿态美,也来源于体育表演动作美,此外,体育精神美也在体育表演中表现较为充分。因此,体育审美因素具有多重性、复杂性与相互结合性。通过体育审美因素与体育动作的结合,让体育动作更加充满观赏性与灵动性并折射出美感冲击力,让人记忆犹新。在体育教育中,如果审美因素没有有效的构建,就无法保证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并导致审美要素之间难以发挥,造成审美心理无法与体育教育相结合,体育教育也将枯燥无味,最终体育教育事业仍然在停留在锻炼身体的层面上。

二、体育教育审美心理构建策略

审美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发展出来的,对生活的贴近性不言而喻。因此,审美心理的构建不仅要考虑体育因素,还要在社会生活、人们视角、学生认知、运动习惯、授课能否实现方多面考虑。综合而言,体育教育的审美心理构建,要充分考虑学生认知与学生身心发展等方面进行设定。

(一)以学生身心发展为基点,积极构建体育审美教育。首先,不同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程度差异较大,领悟能力与展现能力各不相同,即使是同阶段的学生,不同个体之间也具有一定差异,在构建体育审美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处阶段与身心发展程度,比如,在进行体育教学开始,可以通过相应的身心体智发展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对学生进行有效区分,在教学过程中,大课堂之外应充分进行个体指点教学,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得到充足的教育。其次,体育教育发展多年来一直遵循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方式的守旧与新时代学生认知程度有差异,尤其是学生兴趣引爆点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出现矛盾,在教授不同年龄段学生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处年龄段,根据年龄段随机改进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中,要积极大胆的尝试新兴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喜欢的模式中进行学习,能够收获较好的效果。

(二)以学生认知深度为起点,引导构建体育审美体系。学生认知、感知审美的程度不同,所能领悟的教育结构也不尽相同,在体育教育审美体系构建中,应根据审美理解的不同对审美教育进行体系化构建,尤其是审美判断和审美理解方面。在审美判断中,绝大多数受教者从感性理解到意会理解最终上升至理性理解。尤其是球类运动教学,没有感性的认识,就不会有最终的理性理解和自由发挥。在教育中,不论教授什么阶段的学生,都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条理设定,形成系统性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一个阶段的体育学习中接收到充分的审美培育。系统性的审美培育能让学生在日后的体育特长发展中,形成稳固的审美心理与审美视角。

(三)以情感审美为突破,让受教育者理解全程。在体育审美中,审美情感是其不可分割和跨越的部分,审美心理的各个元素贯穿于审美心理的过程,形成最终的审美认知,这也是审美情感在体育审美中的最重要因素。审美情感与审美主体之间体现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不尽相同,尤其是在不同的运动中的体现更是不同,比如在力量性运动中,力量的表现与爆发所带来的荣誉让取得胜利后的胜利者能够更加冷静的在运动的过程中寻找到自身努力的过程与拼搏的环节,从而让以后的审美心理更加的壮大、丰满。在运动中,审美情感,不论是积极还是消极,均是拥有丰富审美情感的学习者的自主抉择,根据相应的运动调节不同的运动情绪,让运动的过程更加的富有平静与美感,也让运动的项目理解的更加深刻,以更加符合运动“性格”审美情感理解在体育运动中的审美心理,从而让运动者获得质的飞跃。

三、结语

体育教育与审美心理,原本为两个互不联系的因子,在社会的发展变革中,不断地碰撞与融合,最终形成了基于体育教育的审美心理。学习者的审美心理的构造,在学习的过程当中需要教练(师)的规划与不断调整,在修正过程中让受教育者接受最完整的体系性的,能够促进个体发展的审美视角,激发受教育者的审美想象,使受教育者的审美情感、心理、视野、感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完成学习者体育审美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筑,冯夏娟.体育审美环境的多元化与体育审美心理模式构建研究[J].贵州体育科技,2005(03).

[2] 陈显健.欣赏型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探索[J].湖北体育科技,2008(02).

[3] 马丽.刍议人文体育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构建[J].梧州学院学报,2014(06).

猜你喜欢
审美心理体育教育构建
解读设计中的儿童审美心理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观众学视阈下的国产公路电影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探寻体育教育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