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2015-05-30 12:12肖云川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研究综述水利工程

肖云川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各种工业发展与城市化的程度不断深入,我国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在不断的进行中,且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为水利工程中对于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尚在研究之中,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评价体系,促进水利工程的有序进行,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文章主要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进行研究综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

随着我国工业、城市化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大了对电力资源的需求,水利工程作为绿色发电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各个区域都有建设,同时水利工程具有防洪、防旱、航运、旅游等功能,建设水利工程能够为当地的经济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水利工程对周围的生态环境起着很好的调节作用,水利工程的水坝工程能够为周围生态环境发展提供充足的水资源,能够起到防洪、防旱的作用,同时能够起到修复河流生态的作用。但是在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使得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且水利工程的建设分为建设期与运行期,对于周围的环境产生局部河流断流、水质破坏、生物的减少、甚至引起地质灾害,同时使得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利工程地址居民的迁居、自然景观以及人文建筑被破坏等各种问题的出现。如何正确评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是水利工程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定义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是在对水利工程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能够对评价的内容、质量、范围进行科学的选取以及评估系统的构建等环节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定义中,国内外尚未出现明确的说法,从水利工程的普通定义上来讲,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指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及后期应用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从水利工程周围的生物多样性、生物个体以及生态系统这三方面的影响。

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在学界的主要定义为水利工程建设及后期运行中对周围环境的自然功能与结构造成的各方面影响。有研究认为生态环境效应是指水利工程建设后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损坏以及修复的综合作用。也有相关文献指出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对人们、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进行评价,对水利工程形成的社会效应以及经济效应不进行考虑,这样分析后认为水利工程的破坏效应大于其的修复效应。国外对于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应用效果评价没有进行过多的区别,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水利工程施工前,对施工建设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育插,有比较系统的评估标准与环节。应用效果评价是指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以及后期的运行中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评估,例如周围的环境产生局部河流断流、水质破坏、生物的减少、甚至引起地质灾害,同时使得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利工程地址居民的迁居、自然景观以及人文建筑被破坏等各种问题。

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定义主要在三个点:第一是注意水利工程造成生态环境效应的时间范围,不能够简单对水利工程建成后的生态效应进行评估,要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各方面进行全面的思考;第二,是水利工程的造成生态环境效应的空间范围,不能够只对水利工程建设的周围生态环境的考虑,还要考虑对水利工程建设地区居民生活、自然景观以及人文建筑的考虑。第三,需要对水利工程造成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全面的管理,除了考虑到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到水利工程在提高地方经济效应、防洪、防洪、旅游等作用。

二、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系统

水利工程的建设包括了生态环境因素影响、地质环境因素影响、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经济环境因素影响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需要科学、全面对水利工程造成的各方面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需要从对水利工程对周围居民生活质量的、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些方面进行相关的综合分析。

目前对于水利工程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根据其他水利工程建设的经验上对水利工程进行综合评价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主要针对专家的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经验以及评价对象、评价范围的熟悉程度,比较经典的应用模式有专家评价模式以及德爾非模式。这些评价模式的使用理论比较简单,能够在各项水利工程中应用,但是在评价过程中的结论比较直观;且由于是专家的主观评价,其客观性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制约,且耗费的工作量大,工作效率比较低。在鄱阳湖周围生态系统保护的工程建设中有应用专家评价模式;有专家将德尔非模式进行改进后用于对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中作为评价的方式。

第二种则是使用数值与统计方式进行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估,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与解析模式对水利工程进行的严格的参数标准制定与计算,比较经典的应用方式有加权平均模式、主因素分析模式、关联程度分析模式。这种评价方式对于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的数学逻辑性较高,理论依据比较实际,能够对水利工程现有的数据进行科学计算,提高评价的可信度。

第三种是使用决策与智能评价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方法,加入主观因素的考虑,通过对人类处理事物的思维来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模式能够将定量与定性的方式相统筹,这种方式的容错率较高,能够对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较高质量的评价,且能够应用范围较广,可操作性强。但是这个方式具有主观因素的影响,部分工程的评价中只对工程建设的主观因素进行评价,其逻辑思维不够清楚。

三、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未来方向

(一)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进行更深层次的发展。在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中,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保障水利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生态环境效应的评价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生态环境因素影响、地质环境因素影响、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经济环境因素等等,从中选取能够更好反应水利工程的作用以及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和累积的问题进行定量因子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此外对于水利工程中各种数据的收集、计算以及相关标准的科学研究、分析也是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中的一个问题。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进行更深层次的发展,建立一个更加科学、系统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体系。

(二)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目前在对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中还没有进行统一评价标准的建立。文章所指的“统一”指的是宏观上的统一,对于不同的水利工程进行分阶段或者分区的形式,对同一阶段的工程使用相同评价标准;对于不同的工程使用分阶层的评价标准。在建立了统一的水利工程评价标准后,能够在今后的水利工程评价中,让评价的结果更具客观性以及科学性。

(三)改善现有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方式。可以将现有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方式进行整合并向其他领域的先进理论进行借鉴,来完善现有的方式,促进对水利工程评价的质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计算机技术将数学模型、系统工程、人工网络等先进技术加入到水利工程效应评价的模式中,利用现代的技术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利工程对周围居民生活质量的、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自然环境的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各方面的问题进行评价。对水利工程造成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全面的管理,除了考虑到水利工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同时也要正确认识到水利工程在提高地方经济效应、防洪、防洪、旅游等作用。

四、结语

水利工程作为绿色发电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各个区域都有建设,同时水利工程具有防洪、防旱、航运、旅游等功能,建设水利工程能够为当地的经济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水利工程对周围的生态环境起着很好的调节作用,水利工程的水坝工程能够为周围生态环境发展提供充足的水资源,能够起到防洪、防旱的作用,同时能够起到修复河流生态的作用。但是在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使得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且水利工程的建设分为建设期与运行期,对于周围的环境产生局部河流断流、水质破坏、生物的减少、甚至引起地质灾害,同时使得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利工程地址居民的迁居、自然景观以及人文建筑被破坏等各种问题的出现。文章首先介绍了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定義,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系统,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的未来方向进行阐述。

参考文献

[1] 尚淑丽,顾正华,曹晓萌.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4,34(1).

[2] 苏觉明,赵文丽.水利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综述[J].农技服务,2014(12).

[3] 鲁春霞,谢高地,成升魁.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评价方法初探[J].应用生态学报,2013,14(5).

[4] 韩龙喜,贾更华,杨钟凯.平原河网地区水利工程水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指标构建[J].水资源保护,2013,21(5).

[5] 佘淑明,柳莺莺.平原河网地区水利工程水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指标构建分析[J].珠江水运,2014,11(5).

猜你喜欢
研究综述水利工程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古代水利工程寻访小记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微学习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