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右江河谷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研究

2015-05-30 12:12李艳慧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突发性隐患滑坡

李艳慧

摘 要:为了推进广西右江河谷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避免或者减小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保障城镇建设稳步发展和基础设施项目的顺利运行,对右江河谷地质灾害时间分布及发展态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右江河谷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右江河谷;地质灾害;综合治理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災害。右江河谷地处云贵高原至东南丘陵过渡地带,属于桂西一带山区,地质环境复杂,具体是指由地处右江沿岸的百色右江区、田阳、田东、平果四县(区)组成的狭长地带,共有55个乡镇,140多万人,土地面积1710多万亩,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右江河谷地区地形上为断陷盆地,地貌特征为河流冲积阶地,地质构造复杂,极易发生地质灾害。这类地质灾害多为为突发性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等,具有非常低的事前预见性,这就使得其预防治理工作较难开展,略显被动,发生后会给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危害。本文重点研究河谷两岸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时间分布、发展趋势及综合治理措施。

一、地质灾害时间分布及发展态势

(一)地质灾害时间分布特征。汛期(5~9 月)是右江河谷地质灾害的高发期。据调查,右江两岸地质灾害发生时间较为集中,据不完全统计,70%以上的崩塌、89%的滑坡和100%泥石流均发生在雨季,特别是暴雨过程中或暴雨之后。2014-2015年汛期的延长导致该地区滑坡、崩塌现象更是高频发生,仅八月份和九月份就多次发生小规模滑坡。

(二)地质灾害的发展态势。根据近年的地质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右江两岸所涉县区地质灾害无论是发生次数还是损害程度都呈现出逐年增加趋势。尤其是近年来干旱和局地极端气候出现,以及人类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扰动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加剧,地灾发生的频率将更大。

二、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措施

右江河谷一带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一)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完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根据本辖区地质灾害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的分布特点和诱发因素,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控制”的原则,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对灾害易发区域和隐患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提出具体的防范意见和防灾减灾措施。进一步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健全应急指挥系统,协调指挥部各组成员机构工作,组建应急分队,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二)建立并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河谷两岸地质灾害数量多,分布广,危害大,如果没有广大群众的参与,不可能真正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全面掌握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对本辖区内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进行排查,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形成大规模、多层次、信息快捷的群测群防网络,对辖区的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划定警戒区域,出现隐情及时组织危险区内的居民和人员搬迁、撤离。

(三)加强勘查和汛期预警工作。地质灾害防治是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按照查明隐患,摸清家底,强化管理,加强勘查和治理的工作指针,开展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查明隐患,要全面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坚决制止不合理的建设用地,从源头上堵住地质灾害的发生。抓汛期(5~9月)这一灾害防治工作的重点时期,必须详细编制汛期防灾预案,开展汛期检查,防灾职能部门要及时对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区域、主要灾种及重大灾害点做出预报,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人类工程及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如何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日渐凸显,要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重视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这项工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Z].2003-11-24.

[2] 黎遗业.广西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形成及治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6).

[3] 周兆东.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和对策[J].南方国土资源,2003(2).

[4] 梁春生.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中的应用[D].湖南:湖南大学,2008.

猜你喜欢
突发性隐患滑坡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滑坡推力隐式解与显式解对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胀土滑坡为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