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沁河第一古堡

2015-05-30 10:48常宁宁高云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九门沁河古堡

常宁宁 高云

“天下庄,数窦庄,窦庄是个小北京。”这是明清以来在古泽州大地广为流传的一句民谣,也是山西省沁水县嘉峰镇窦庄村人的记忆。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窦庄古城是历史的见证者,它神秘、厚重,却又充满灵性,让人不得不去一探究竟。

历时9年建成

窦庄(今为豆庄)选址独特。沁河在这里走了个“S”,其三面环水,一面靠山,风景秀美。

据流传下来的《窦氏家谱》记载,其祖先窦璘参辅宋仁宗赵祯平息农民、士卒起义而受宠,后来为避战乱,窦氏由陕西扶风迁徙到端氏县(现沁水县)。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窦氏家族择地兴建窦府,即窦庄古堡(窦庄村)。在卧牛山下的瓮水滩,窦氏家族划拨西曲里(今曲堤村)给土族张姓(当地贫民)为其先冢守墓,张姓从此世居此处。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到了明代中后期,窦姓家族势力渐衰,而出身寒门的张姓家族金榜提名者绵延不绝,辉煌十余代而不衰。

明代天启年间,官场腐败,社会黑暗,致使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接连爆发。为保卫家园,曾官居大理寺正卿的张五典告老回乡后开始构筑窦庄城堡,张五典病故后,由其妻霍太夫人、儿子张铨主持营造,前后共历时9年,于崇祯二年(1629年)告成。以后增添的建筑,按主街道延伸,在城外有序排列构筑,形成目前的宏伟壮观气象。

笔者了解到,城内佛庙主殿及配殿为元代遗构,其他多为明清建筑。近年来,窦庄被前来考察的专家学者誉为研究明清时期北方民居建筑的最具典型代表。它开启了沁河流域乡村城堡建筑的先河,此后,湘峪、皇城、砥洎城等古堡相继落成。所以称窦庄为沁河第一堡当之无愧。

九门九城三十六院

“咱们现在就进了城了!”在豆庄村村主任豆国平的指引下,笔者一行穿过南门,进入历史的隧道。

脚下的石板街,仿的是旧时模样,狭窄的古街曲折向前,这就是沁水历史上有名的“当铺胡同”,用现在的话说,这里曾是窦庄的“金融区”。窦庄村现存有两条这样的古商业街,十字交叉,较为完整。豆国平说,明清两朝曾是晋商发展的黄金时期,这里又地处沁河的重要渡口,具有水运交通优势,早在明清之际就成为晋东南的商贸重镇。“金郭壁、银窦庄”正是形容两村当时的富有。

走过窦氏祠堂“安贞吉”、常家大院、佛庙等地,来到小北门,就到了非常有名的“九宅巷”,每一个宅院的大门,都可进院堂、通街巷,街巷接着城墙。很多个院内暗设小门,院院互通,倘若外人进入,虽能曲径通幽,但总摸不清门户通道,如进迷宫,无所适从。一旦敌寇来犯,窦庄村民就可以利用这些曲径迷道与敌人周旋,既可抵抗,又能逃生,邻里之间还可相互支援,真是“一门通百户,百门串遍村”。穿行在这些深宅大院、祠堂庙宇之间,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九门九城三十六院,下雨不湿鞋,串门不出街”,这是老百姓对老城建制的总结。

历史上窦庄有九门九城三十六院,但现存只有200余米城墙,南城门一座,小北门一座。重要的宅院有窦氏老宅、尚书府上宅、尚书府下宅、张氏九宅建筑群、窦氏东关建筑群、旗杆院、耕读院、常家大院、贾氏宅院建筑群、南花园等;寺庙建筑有佛寺、财神庙、火星庙(遗址)、观音堂;祠堂建筑有窦氏祠堂、慈母堂;公共建筑有私塾、古公堂、武房、戏台等。此外,还有古井、古树和数不清的古磨石盘。

窦庄城内各俱功能的设施一应俱全,包括政治、军事、司法、经济、文化、礼教、拜祭、墓群等,最有特色的有公堂、地牢、城墙、城门、藏兵洞、武房等。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历史实证和历史文化遗产。另外,村中建筑风格多样,有名的是作为陪嫁的常家大院,中西合璧,包容了不同的艺术形式。

窦庄人崇尚文化,喜读诗书,在窦庄中随处可见匾额、碑文和题记。就在这个小城堡之内,先后走出了8名进士和28名举人,官最大的做到兵部尚书。“与沁河流域的其他古堡相比,窦庄的官宅比较多,规格也就更上档次。”豆国平说。因此,也就有了“尚书府”那样高大庄严的城中之城。文化的熏染还留住了古村的灵魂,有了“怡善院”“念修”“五凤楼”这些风雅书卷的宅第名称。

“小北京”和“夫人城”的由来

说起“小北京”,村里80多岁的老人张世荣讲起了一个老掉牙的故事。相传,在明朝时期,村里曾出了个名叫张烈功的人,在北京为朝廷高官。其母想到北京看皇城,但由于其母脚大脸丑,皇宫又非一般人能随意进出。张烈功便派人在村中按紫禁城样,修筑城池、街景和院落,这便有了窦庄为“小北京”之说。

然而,这只是传说,权威的说法是,窦庄古堡东西、南北长均500米,修筑城墙2000余米,整体布局呈“卍”字形,分东、西、南、北四条街和四条小巷,在街、巷与城墙交接处设城门楼,东、西、南、北四大四小共建有八座城门楼,加上祖居尚书府所修小城——“瓮城”,共九门,故有九关,合称九门九关。因城堡布局形状类似紫禁城,故當地人俗称其为“小北京”。

除了“小北京”,窦庄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那就是“夫人城”。相对前者的传说色彩,后者则有史可查。《明史》中明确记载,窦庄以“夫人城”闻名天下。

史料记载,窦庄城建成后,就于崇祯四年(1631年),遭到了流寇的围困。张五典的儿媳、张铨之妻霍氏率女眷童仆奋起抵抗,坚守四天四夜,直至流寇退去。因此,窦庄又被世人称颂为“夫人城”。至今,村里还存有一块明崇祯帝御赐的牌匾“燕桂传芳”,这是昔日张铨夫人英勇抗击流寇的历史见证,也是当年朝廷对“夫人城”的嘉奖。

千年历史一日看尽,最是仓促。窦庄已被列入到国家文物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数据库、山西省南部文物保护重点工程,国家将列专项资金进行整体修缮保护。豆庄村已成立了小北京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努力开发古城。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窦庄就会成另一个皇城相府。“小北京”,将破茧成蝶!

猜你喜欢
九门沁河古堡
沁河覃怀地 织起“金腰带”
沉睡地下的古堡
九门水长城
“九门轮转”小考——兼论徽班演出“轮转制”的运作机理
神奇的沁河杨庄改道工程
沁河
副省长贺天才在沁河巡河调研
神秘的古堡
你是老九门哪位大当家
《老九门》7月4日上档东方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