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5-05-30 04:31沈鸿庆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危机意识施工现场危机

沈鸿庆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开始出现在神州大地,当前,我国的建筑物呈现出高层化、美观化的特点,许多建筑物不仅能满足人们居住、学习、工作的需求,同时也是一道具有观赏价值的风景线。基于建筑物的以上特点,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由于施工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一旦出现管理问题,就会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嚴重影响,为了实现对建筑施工现场的有效管理,一些管理者将危机意识引入到管理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管理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危机意识;建筑施工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施工管理主要针对的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和危机比较多,因此,将危机意识引入到建筑施工管理中来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针对危机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危机意识的内涵

危机意识指的是预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防范的一种心理暗示,具备危机意识就能事前发现潜在的危机,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将危机避免或者减轻危机可能造成的后果。危机意识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长存性。危机意识是人们在实际生活经历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意识,而一旦形成就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长久而深刻的影响,并指导人们的日常行为活动。第二,重复性。从性质上看,危机的种类是比较多的,引发危机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同样的危机可能在不同的情境下发生第二次,因此,危机意识具有重复性,在面临同样的危机时,人脑会迅速反应,并依照以往的经验做出判断。第三,发展性。危机意识会随着人们的时间经历而逐渐向前发展,危机预测的准确性和解决方式的科学性都会不断提高。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其施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是很多的,而且这些风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管理人员应树立危机意识,这样才能减少或避免未知的风险对工程造成的损害。

二、建筑施工中存在的危机

(一)施工活动本身的危机。建筑施工本身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包括的工序繁多,各方面物资的投入也比较多,这就决定了建筑施工活动本身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其风险性主要表现在施工管理、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器材方面,对于施工管理来说,管理人员本身的专业素质以及采用的技术手段都会对管理质量造成影响,从而导致危机的出现。对于施工技术来说,其涉及到的因素主要是施工人员和施工质量标准,首先,施工人员的技术若不达标,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必定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工程面临的安全风险增大,其次,施工的质量标准若太高,由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有限,在施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质量不合格的问题,从而造成工程整体质量的危机。施工器材方面的风险主要表现在施工器材的数量和质量问题,若器材的数量过少或者质量偏低,施工的进度和工程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

(二)外部环境的危机。建筑工程本身是一项社会性的工程项目,其施工的过程离不开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中既有有利的因素,同时也有不利的因素。有利的因素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不利的因素则会给建筑工程施工造成危机,不利因素主要可分为以下二类:第一是施工现场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施工场地周围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环境卫生条件以及交通状况等,若经济环境出现变动,例如,市场材料的价格上涨,那必然那会造成工程预算的变动,导致建筑工程的成本增加。第二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台风、地震、洪水等,这些灾害会对施工现场的物资造成严重的损害。

(三)工程项目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而导致的二次危机。安全事故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的一部分,大多数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都极有可能出现安全事故,而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又会反过来对工程项目造成二次危机,一些安全事故由于处理不当,造成的后果比事故本身更加严重。

三、危机意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一)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建筑工程的施工本身比较复杂,其涉及到的工序比较多,每个工序之间的联系也十分密切,一旦某一工序出现问题,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就会受到影响,要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首先必须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这就要求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并对一些关键性的施工技术进行讲解和督促,让员工时刻谨记安全的重要性,通过现场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交流与沟通,能使施工质量大大提高,并降低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二)建立健全事故资金保障制度。建筑工程施工的时间周期比较长,其间受到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因此,事故发生的几率也比较大,一旦发生事故,企业必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事故的处理,然而,大多数建筑企业施工的资金都是有限的,在事故发生时也不可能有太多的资金用来处理事故,这就要求企业建立事故资金保障制度,提前对事故进行预防,对于不可避免的事故及时做好资金投入的准备,从而在事故发生之初就快速解决,以免造成二次危机。

(三)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在危机管理中,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包括事前管理和事后管理,事前管理指的是在危机发生之前,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对危机的防范,从而降低危机发生的概率,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在施工的过程中,危机来自于各个方面,其所带来的后果也是十分严重的,因此,管理人员应重视对危机的事前管理,也就是在危机还没发生之前,对其进行科学的预测并制定出防治措施。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及时对施工现场的信息进行反馈,并检测可能导致危机发生的不良因素,为管理人员在危机控制的过程中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四、结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良好的危机意识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应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对施工现场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及时监测,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控制危机的产生,这样才能保证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李靖元.危机管理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新材料新装饰,2014(7).

猜你喜欢
危机意识施工现场危机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支付宝变蓝、张朝阳自省,危机不可怕没有危机意识才可怕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三违』现象
测测你的危机意识
“危机”中的自信
陕西榆林:树立水危机意识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