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用药心理误区多

2015-05-30 05:36孙清廉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5年8期
关键词:补药毒副作用新药

孙清廉

人吃五谷杂粮,谁能保证不生病,生病就得吃药,但很多人往往随意用药、盲目用药,结果不仅不能治好病,还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其中最容易出现的用药误区有以下几种。

将普通药当补药

有些人经常购买丙种球蛋白给自己孩子注射,认为能给孩子增加免疫力,减少疾病。其实丙种球蛋白只是对某些病毒性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多用于麻疹、甲型肝炎、腮腺炎、水痘等传染病流行时易感者的预防用药,而且只是暂时性的被动免疫,不是什么病都能预防,盲目滥用还可能会抑制自身抗体的产生,干扰其他疫苗的效果。有的病人生病后或体质弱时为了补身体要求多打葡萄糖,殊不知高渗(50%)葡萄糖主要作用是渗透性利尿、脱水,并非补药。还有人将维生素当补药,其实维生素只能作为维生素缺乏症的治疗,随意多用甚至可能引起中毒。

药量大疗效更佳

所有的药物用量都有严格的剂量规定,超量用药会引起中毒甚至导致死亡。用药的种类也应少而精,据报道,一次服药超过6种以上,会有10%以上的人发生不良反应。老人由于脏腑机能下降,更容易引发毒性反应和副作用,应特别注意。

用药求新求贵

有的病人总是要求医生开新药、贵药,他们认为新药、贵药疗效更好,特别是很多慢性病患者,总希望从新药、贵药中寻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一般说来,临床上对新药和新进口的药实际功效和毒副作用的观察时间大多很短,在治疗过程中,往往有一些毒副作用还没有被人掌握,这在用药历史上屡见不鲜。新药都有一个实践、探索、检验的过程,其中一部分可能会经不起考验而被淘汰,而且药价也与药物的疗效无关,主要是原料贵或生产流程更复杂导

致药价偏高,所以不要盲目迷信新药、

贵药。

凭经验用药

在家庭用药中,很多人凭经验用药,过去自己肚子痛或咳嗽时吃某种药好,再肚子痛或咳嗽时就还吃这种药;还有不少人总相信别人的经验,别人介绍某种病吃某种药好,自己就盲目地去买某种药吃。这种想当然地凭经验用药,因病情不同,人的体质各异,不但往往无效,延误诊治良机,甚至还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后果。

迷信补药

有些人常年累月吃补药,却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或者根本不见效。殊不知有虚才需进补,实证用补药只会火上浇油。即便是常用的补药人参,也有严格的适应症。美国一位医生曾对100例服用人参一个月以上的人进行观察,发现大多数人会出现过度兴奋、烦躁、失眠、咽喉干痛、血压升高等症状,称之为“人参滥用综合征”。所以,应用补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迷信输液

在农村和一些市民中,很多人一生病就要求输液,认为输液疗效好而快,其实这对不少人来说是一种“浪费”。输液不但费用高,若消毒不严还容易产生输液反应和交叉感染等不良反应。

小病大治

有些人稍有头痛发热、轻微感冒,就要求医生开最贵的抗生素和地塞米松等激素,或要求输液,小病大治。这不但是一种医疗资源浪费,还容易引发抗药性等不良后果。

认为中药无毒

许多人认为中药是纯天然无毒副作用,个别药厂也以此做宣传。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因为是药物,其性能就有所偏,很多中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些药物如川乌、草乌、南星、蟾酥、马钱子等毒性还很大,用之不当或剂量过大可引起严重后果。

苦药加糖,用茶吞药

小儿吃药,不少家长总喜欢加些糖,殊不知加糖很可能会因糖中的铁、钙等元素与中药中某些成分结合而影响疗效,糖还可以干扰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吸收;还有一些药物是用苦味来剌激消化腺的分泌而达到治疗目的,加糖就可能影响治疗功效。

口服药物最好用白开水,不可用茶、酒(只有治疗跌打损伤之类中成药可用酒送服)、牛奶、甜味饮料等送服,如用茶送药,会因茶中的鞣酸等成分与药物作用而使药效降低。

随意停药

有些感染性疾病患者用了抗生素,但见热退、病情缓解就不再吃药,结果不是造成病情复发就是产生耐药性,给今后的治疗带来许多困难和麻烦。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更不可随意停药,否则极可能使病情反弹,病势加重。

治病用药不但要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还要重视用药剂量,讲求用药方法、用药时间、送服药物的姿势等。所以,一定要请医生检查诊断、处方用药,患者要按医嘱服药。即使患者自己购买非处方药物,也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禁忌用药,以减少和避免产生不良药物反应。

猜你喜欢
补药毒副作用新药
氟苯尼考的毒副作用及其在猪临床上的应用
洗脚泡脚胜过吃补药
滥用补药祸非轻
白补药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晚期食管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替吉奥治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分析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静心的毒副作用
静心的毒副作用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
新药来自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