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量与建库系统化问题研究

2015-05-30 12:15孔红梅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入库土地数据库

孔红梅

摘 要:在建筑工程行业对地籍测量工作以及数据库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地籍测量工作的精确与否会直接影响整个的工程质量,不过现阶段地籍建库是人们比较少研究的领域。文章基于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并且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和研究如何做好地籍测量和建库工作,并且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地籍测量;建筑;系统化

一、地籍测量研究

(一)地籍调查

第一,地籍调查的定义。对土地进行调查是土地登记工作前期基础性的一项工作,相关的调查资料在经过土地登记之后是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土地面积巨大,所以在开展调查工作中所调查的土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也会大不相同,根据进行地籍调查工作的区域不同可以将调查工作划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农村的地籍调查。

第二,地籍调查的主要内容。在进行地籍调查的时候,它所需要调查的内容是比较繁琐的,主要包括:土地归属者的姓名、上级主管部门的名称、土地的具体地理位置、土地使用产权证明上面的户主姓名、如果是租赁土地的话,就还需要调查土地所有者的名字和租赁者的姓名、土地的具体编号、所在图幅号、使用的具体期限、是否存在共有使用权的情况,如果存在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将调查的土地形状进行绘制等方面的内容。

(二)地籍测量

第一,地籍测量的主要内容。在对土地进行测量的时,需要测量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测量工作:

1.土地的分界标志物。用于土地分界的给类标志物都需要进行测量。

2.对建筑物要进行区别性测量。临时性的住房不在测量的范围之内,永久性的住房则需要都进行测量;房屋等一系列的建筑物要按照墙的基角进行测量,像一些栏杆、围栏、围墙等也要进行测量;房屋建筑上的全封闭阳台要进行测量,对于和分界没有关系的阳台不需要进行测量;和房屋直接相连的建筑,如楼梯、通道、装饰性门柱等都要测量,而像一些并没有和房屋建筑之间相连的物体则不需要进行测量;在住宅小区凡是和权属关系没有联系的墙体就不需要测量,以及居民院内部自行建筑的违章建筑如果没有超过院围墙的高度就不需要进行测量。

3.道路。正规的道路都要进行测量;如果道路是在建筑区内部,则测量依路亚线为准进行测量;对于道路两边的树木、植物、路标、里程碑等可以不用测量,但是道路上面的涵洞、立交桥等都需要进行测量;如果在郊区测量道路的时候,不仅要测量主干线路还要测量支线,道路上面的路肩线也许要在图上标注清楚。

4.河流、水塘、山河、湖泊等水系也要进行测量,水系上面的工程建筑,比如说大坝、桥梁也是要进行测量的。

5.植被和花圃的测量。如果测量的地区植被覆盖率很高,以及植被的覆盖面积比较大的话,就需要在测量的时候在图上分类绘出地界线。这类的区域一般是指城市花园、菜地、农田、城市的街心花园等地方。

6.其他物体的测量。在高塔上架设的高压线要进行测量,而纯粹的电力线路、通信线路则就不需要进行测量;建设在地面上的电视塔、水塔等比较高的建筑都需要进行测量,而处在这些建筑物上面的物体则不需要进行测量。

第二,地籍测量的主要技术手段——RTK技术。

1.RTK技术简单介绍。RTK技术是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技术的缩写,属于是高精度的GPS测量,是GPS测量方法的一种,实施动态控制系统,是一种新兴起的测量方法同时也是目前为止,GPS技术上最有价值的里程碑,它极大的提高了工程实施的效率,节省了可观的成本。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外地作业的能力,给各种控制测量带来了新的光明。在RTK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观测值和所测量到的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接收数据并且完成初始化,一方面通过数据连接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并且也采集观测数据实时处理,进而获得所需要的精确定位信息。

2.相比于传统测量技术的优势所在。GPS-RTK测量技术它相比于传统测量技术具有很多方面的优势,它主要具备工作效率高、多种测量功能、应用比较广泛、操作简单、精度比较高等优势。

一方面,它定位的精度比较高。在地籍测量工作中,对精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经过实践研究可以证明GPS测量技术的定位精确度在50KM内竟然可以达到百分之百,并且在1800km以内的测量工作中,平面信号是没有任何误差的。

另一方面,它所需要的测量时间比较短。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GPS定位系统一直处在不断更新完善中,测定20km以内的静态物体,仅仅需要10min,测定流动的观测物时,在15km以内时,需要3min就可以准确测量出来。

二、地籍建库分析

(一)地籍数据库的内容

地籍数据库在大的方面进行划分的话,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主体数据庫,主体数据库又可以划分为空间数据库以及非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可以细分为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非空间数据库可以细分为四个方面,分别为统计表格、报告文本、扫描文件以及其他类型的数据;另一个方面就是元数据库,元数据库它又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为矢量数据元数据、DOM元数据、DEM元数据以及其他的元数据等。

(二)地籍数据库建筑的主要步骤

第一,数据的采集工作。在对数据进行采集的时候,其实就是一个多源数据集成的过程。在对数据进行采集的时候采集工作其实和工作区的具体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地理环境等各种因素都具有密切的联系的。在进行数据采集的时候不管使用哪种类型的作业采集平台都需要按照一定的建库标准分别对绘制的图形进行分层,并且要对所有的要素进行编码,在编码完成之后要将这两种编码进行比对,保证编码的一致性。采集工作又可以细分为地形数据的采集和地籍数据的采集。在进行地形数据采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先控制,然后碎部”的原则来进行,在进行范围划定的时候尽量依据自然地形和行政界限进行划分;在对地籍数据进行数据采集的时候要借助一些其它的科学仪器和设备,并且应用科学的方法测量每一块土地的准确界线、形状以及面积等。

第二,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转换。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使得我国国土资源的管理部门存在很多不同类型数据库,并且数据的格式和时态也是大不相同,就存在着一种多元数据共存的现象,很不利于数据库的构建。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就需要解决数据的兼容性问题,要把这些不同的数据进行一定的转化,把它们变化成为同种数据然后再导入进数据库中。所以在建立数据库之前一定要明确数据库需要兼容哪些格式的数据,不能够兼容哪种格式的数据,然后根据具体的需要每种数据选择适合的转换方式进行转换。

第三,数据检查。在数据转换完成之后,还需要对转换的数据进行完全的检查,以便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正确性。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图形的检查、属性要素的检查等几个方面。在进行图形检查的时候,由于不同种格式的数据在进行转化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误差,进而使得数据在进行拓扑计算的时候出现差错,所以一定要进行图形的检查,图形检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检查内容,其一对错误图形的检查,检查图层中是否存在错误;其二就是对图层面积进行检查,确保面积在转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最后进行其他方面的检查,比如缝隙、重叠、线条闭合等情况的检查。

第四,将数据统计到数据库中。在完成对数据的检查工作后,就可以对数据进行入库操作,在进行入库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不同格式的数据分别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格式进行入库,其中的影像数据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选择哪种方式进行入库。如果是城镇地籍数据库的话,由于它们都是以街坊为单元进行划分的,在入库的时候就可以把每一个街坊作为一个单位,然后按照多层数据或者是单层数据进行数据入库操作,最后当基本数据入库完成之后,再利用数据管理系统将图形数据以及属性数据整理入库。

三、结语

综上可知,地籍数据库建立是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同时城镇的地籍数据库建设本身就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它的顺利完成需要各个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在进行地籍测量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测量全面,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这样才能够在数据库填写数据的时候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同样地籍数据库里面的信息要以测量所得的数据为准不要随意捏造,保证数据库的真实性。

参考文献

[1] 李继,兰寅,史明龙等.城镇地籍调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测绘,2013(01).

[2] 邹安安.城镇地籍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D].东华理工大学,2013.

[3] 張广涛.测量与地理信息系统[J].科技资讯,2012(02).

猜你喜欢
入库土地数据库
我爱这土地
重磅!广东省“三旧”改造标图入库标准正式发布!
中国食品品牌库入库企业信息公示①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身临其境探究竟 主动思考完任务——《仓储与配送实务》入库作业之“入库订单处理”教学案例
批量地籍图入库程序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