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管理员如何挑选有价值的IP

2015-05-30 10:48宋朝
电视指南 2015年8期
关键词:管理员选题影视

宋朝

著名导演比利·怀尔德在给编剧的11条建议中,第一条便是:观众是反复无常的。某种程度上,他说出了另一个事实,那就是影视市场或者说一切和注意力经济有关的市场,都是反复无常的。反复无常必然带来风险。和“年复一年面对一张白纸”的作家承担的最大风险不过是清苦不同,一部影视剧通常筹备多年,如果没有观众,不仅投资人的真金白银打水漂,对于创作者来说不啻一次沉重打击,从此以后,下一部的钱在哪里?这个问题会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永远悬在头顶;最坏的结果是,从此没有翻身可能。在影视行业,作为“内容提供商”的导演和编剧,即使是侯孝贤导演那样的段位,找钱也算是门苦差事——就拿8月份上映的《聂隐娘》来说,这部影片就曾因为资金迟迟无法到位而一度搁浅。以电视剧市场为例,随着国家广电总局“一剧两星”政策出台,竞争加剧的同时,走精品化路线可能是唯一出路,这也让某种类似“抓住闪电”的野心开始在行业内渗透: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像把闪电装进瓶子里那样,把电视剧观众的注意力装进瓶子里?这正是“IP电影”成为热词的背景下,IP为什么能以一种“商业就是这样”的姿态,再次挺进电视剧制作行业的重要原因。

今年,电影《何以笙箫默》导演杨文军和黄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他们有把电影《致青春》改编成电视剧的打算:“《致青春》是一个超级IP。”改变就发生在这两年。如今,影视剧制作有了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IP开发:《爸爸去哪儿》变成IP后,可以在综艺和电影两种形式间自由切换;《平凡的世界》当年通过电波影响数亿人,当然也是个好IP,所以变成热门电视剧也不算意外惊喜;迪士尼乐园本身就是超级IP,所以可以在主题园区、影视剧,以及其他衍生品之间自由切换(比如电影《明日世界》)……这些都称得上IP开发的成功案例,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你要有个好IP。某种程度上,“IP管理员”的诞生,是市场呼唤的结果。对于“IP管理员”究竟是什么职位,媒体人,《大众电影》策划总监梅雪风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过这样一个段子:他的一个女性朋友有个当记者的朋友,某天跑到网络公司管IP去了,她当时吓了一跳,“只听说有由理转文的,怎么你深藏不露还能由文转理?”原来她把IP管理员的工作理解成了管理IP地址。这是今年3月份的事,其时对于很多电影媒体圈的人来说,究竟什么是IP,大家都一头雾水。

6月30日,小马奔腾公司副总裁李立功先生和文学总监齐欣女士接待了来自“儒意欣欣版权中心”的两位客人,她们随身带着几本册子,里面是该司从2011年到2015年策划出版的图书明细,从图书品类来看,既有青春文学,也有大众社科。“你们挑吧。”驰宇和张子晴把册子递过去,笑着说。这两位的身份,便是很多媒体人好奇的“IP管理员”,顾名思义,她们的工作是“管IP”。不过在现实工作职务中,驰宇和张子晴分别担任影视版权中心的总监和影视版权经理。北京儒意欣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影视版权中心目前有5个人,代理了上百部经过读者考验的小说,上百个故事,换句话说,上百个IP。 “它们未来或许会转化为影视剧。”毫无疑问,我们今天处于一个娱乐当道的时代,对票房和收视率的追求已经变成某种原教旨主义,IP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不可避免地,它天生就带有“商业就是这样”的傲慢基因,这种基因在很多把影视作品当艺术的“传统手艺人”——比如冯小刚看来,简直和崔永元眼中的转基因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他才会在一些场合对IP冷嘲热讽。在IP处境颇为微妙的当下,也许所有的赞弹都有站队嫌疑,所以倒不如让与IP零距离的前方人士谈谈自己的工作,不失为一次深度了解IP价值如何实现的好机会。

IP管理员,你其实并不陌生

Q:我们最好奇的一个问题,就是影视版权总监和影视版权经理这两个职位,主要负责哪方面的内容?还有现在有个新的职位叫IP管理员,我们是否可以理解,说的就是你俩所从事的工作?

A: IP管理只是版权推广的一个环节,在它之前和之后还有许多工作,比如引进和评估,比如渠道建设和输出,比如包装和孵化。“儒意欣欣”过去主要做图书,而未来70%的业务会以版权内容为主,我们是一家专业的内容服务公司。图书公司成立以来一直在做自有产品版权,而从4月份开始做代理和孵化版权。部门的工作重点是如何将好的内容转化成影视、游戏、舞台剧等,同时影视作品也可以转换成图书走向出版市场,是所谓全版权的IP开发。

Q:把一个好的IP变成产品,你们是怎么操作的?

A:不一定所有的故事都能叫做IP,我们需要筛选,从输入到输出,中间有一个评估机制和流程。引入一个选题后,要评估它是否具备转化的价值和可能性,如果它具备,就有可能成为一个IP。每周五版权经理们把选题引入“儒意欣欣”,总监和总经理进行评估、打分。评估合格后,就签进来代理推广,这之后又要考虑输出的问题。“儒意影业”是我们的一个客户,也从我们这里买了一些IP,但更多的是推荐给其他制作方和出品方。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积累资源和渠道,更好地服务于作者和影视公司。

Q:你们是怎样发现一个作者的,或者说好IP?

A:有些资源差不多都已经形成了,我们以前都做过出版,手里有一定的作者资源,他们有些投稿,另外认识一些网站内容的负责人,他们也希望有些网络小说可以转变成书或者影视作品。所以他们会源源不断地给我们提供资源。另外还有出版社的资源,因为很多出版社是不做影视版权的,但是他们会顺便把影视版权签到社里。很多图书公司也是这样的情况,影视这一块有就做,没有就不做。“儒意欣欣”的影视版权部门是在去年正式成立的,那时IP才刚刚兴起。

Q:到目前为止,你们版权合作的项目做成多少?

A:这个“做成”没有很清晰的界定,因为有些项目,我们把IP输出之后,会参与电影的票房分成,而不是买断价格。但是怎么说,创造的利润也过千万了。

Q:能给我们讲些具体的成功案例吗?

A:像蓝白色的作品《世界只有一个你》,风为裳的《别低估了梁红玉》,午歌的《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胖子的》,晴空蓝兮的《良辰讵可待》等,都是自有产品,还有一些代理产品和自有孵化产品。

和IP打交道,悟性最重要

Q:电视剧做得比较成功的案例有哪些?

A:有个电视剧叫《心灵解码》,是个行业剧,最近正在开发。相对于小说版权,电视剧版权的利润要高一些。我们去年的主要任务是储备选题,因为去年的市场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也看到了IP资源的优势,所以签了大量的选题进来,今年的重点是往外推,是这样一个发展战略。今年也会进行人才的储备。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今年收获比较大的是,很多影视公司都过来和我们谈,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Q:你们刚才谈到人才储备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符合影视版权管理者这样一个职位?影视版权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A:首先要有敏锐的悟性,判断选题的时候要判断它的转化率,当然大咖的作者更好了,但是大咖对我们来说往外推的难度也比较大,因为大咖一般会谈个保底价,比如在合同里会有很多约束。做IP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签进来的,因为有可能你看了很多,最后代理的只有两个。尤其是网络文学,它比较水,你要看到它的故事核,所以这是一个悟性的东西。还有要看应聘者对影视版权这个部门的需求性有多强,你是否希望在这个部门里面成长,认为这个团队的利益尤为重要,愿意跟大家绑定,还是只是来看一下是怎么回事……现在有很多人对影视版权不了解,他可能进来就是来看看怎么回事,不感兴趣的就走了。我们对员工的稳定性还是有要求的。

Q: 你们会有业绩考核吧?

A:当然有。我们还有半年时间,今年的任务就基本上快完成了,今年的市场确实比较好。

Q:最近IP的处境有点微妙,一方面,业内对像《爸爸去哪儿》这样的IP电影的商业前景普遍看好,另一方面,很多人又对这种有点急功近利的心态不太认同。二位怎么看IP的这种处境?

A:很有可能到明年就没有IP这个词了,不过也有人说这个词还有三年热度,有些公司已经开始在调整战略。大家提IP也不是坏事,因为以前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传统内容这一块,所以发现后才出现疯抢,像发现宝藏一样。有些大公司储备能力比较强,它会买很多IP ,不在乎转化率,可能最后就砸在手里了,所以现在也是个比较混乱的状态。IP就是一个很快能转化成影视的东西。但是话又说回来,即使IP这种说法有天消失了,它可能也会以新的名目出现,好东西是不会消失的。

Q:“儒意欣欣”今年重推的一部小说,名字叫《赦免之日》,能谈谈你们是怎样发现这个IP的吗?顺便谈谈你们与作者签约和推广的过程吧。

A:是这样的,《赦免之日》之所以现在在我们手里,也和“儒意欣欣”的品牌吸引力有关。除了主动寻找有潜力的作者和好故事,也会有一些作者慕名而来,因为我们的联系方式就印在书上,所以会有些自由来稿;还有一种是我们去寻找,比如有些作者他本来已经有出版经验了,看到他出的书特别有潜力,但是他可能第一本做得不好,这种情况我们也会去联系他,问他近来有没有写新长篇的打算,然后我们再进行包装。

一个IP开发的成功案例

Q:对于影视版权经理来说,找到一个好的IP确实很难。

A:是的。像《赦免之日》,它的最早名字叫《谁扔的第一块砖头》,这个作者最早是慕名而来,刚好他的一本书和我们公司的书是放在一起的,他在书店看到了,他拿起来觉得这个书的品相做得不错,就翻了一下,然后联系了我们公司的营销总监。营销总监又转到内容中心,因为我之前是做出版的,所以就转到我那儿去了。我一看,写得非常好,其中有个短篇,《当初恋遇见初恋》。内容中心也是有评估机制的,每周三报选题,每周五开选题会,会上老总看到这个选题拍案叫绝,说这个肯定要和他签,当时就把这个长篇签下来了。签下之后,你要尽量去开发他的潜能。我们这边有很多影视公司的资源,有一家比较大的影视公司,跟日本很多知名导演签过战略协议。《入殓师》导演泷田洋二郎,正好需要拍摄一个中国题材的电影,就来公司和我们谈了诉求,我当时一下就想到这个作者了,然后把故事的题材和方向和他讨论了。

《赦免之日》是8月份出版,如果他跟导演签了的话,我们的出版也可以借势,宣传上可以做到同步,对书的销量也是个好事。作者四天就把一万字的故事写完了,泷田导演一看,当时就决定改导演本。这个项目就成了。我当时做这个项目是带点侠义心肠的,因为作者家里比较特殊,他父亲得了重病,要化疗,我当时就跟他说,如果你需要钱的话,我可以把稿费预支给你,他说不用。所以要有意培养自己的作者,像顾漫、辛夷坞这些作者十年前就已经养成了,现在你再去找他们谈IP代理和购买就比较难了。所以你要去有意识地培养作者。

Q:最后一个问题,寻找IP和管理IP的成本,哪个更高一些?

A:应该是后者更高一些。因为选IP我们有的是资源,无论是花的时间还是金钱相对比较少,但是转化和推出去则要做很多工作,比如要做推荐资料、影视推荐表,然后要做梳理,重点项目是要做PPT的,从市场的角度去做,比如匹配的导演、演员、编剧,是要给客户看的。大项目会有PPT宣讲,会把很多公司的负责人请过来,我们会做得很全。其实我们最主要还是做服务,我们就是中间人的角色。

猜你喜欢
管理员选题影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我是小小午餐管理员
我是图书管理员
我是图书管理员
可疑的管理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