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雪国》中“雪”、“火”意象的深层意蕴

2015-05-30 12:38马成诚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雪国意象

马成诚

摘 要:《雪国》是川端康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著名的唯美主义代表之作,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写融入至人物情感的表达之中,往往带着淡淡的哀思,表现了川端康成的物哀思想。文章主要分析《雪国》中“雪”、“火”意象的深层意蕴。

关键词:《雪国》;“雪”、“火”意象;深层意蕴

《雪国》是一部饱富唯美主义的中篇小说,而他的作者川端康成是1986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同时也是新感觉派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多是以抒情为主,追求的是人性升华之美。《雪国》这部小说也是川端康成在诺贝尔提名中的三部小说之一,可以说其价值之高是得到了肯定的。虽然《雪国》被判定拥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是其实其本身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它讲述的是舞蹈艺术研究家岛村与艺妓驹子、少女叶子之间的微妙的情感纠葛,而小说最终是以叶子的身故而剧终。《雪国》这部小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极度的体现了日本文学中的那种近乎现实的“哀”,在传统的精神文化中,物哀、空寂是文学文学领域内最常见的两种情怀。所以我们看到,川端康成在《雪国》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虚无感是与《源氏物语》中的物哀思想极度统一的。而其中,“雪”与“火” 这两个意象的深刻意蕴被看作是整部小说的精华所在,而且“雪”、“火”是与小说的两个主人公密切相关的。

一、雪域与火境共存,理想的生存之地

《雪国》的开篇以夜空之下的一片白茫茫而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冰冷的雪域。在这里人们的心是空灵澄净的,这里的男人们经营客栈来维持生计,这里的女人们靠纺织来维护家庭,这里的孩子们在雪地里嬉闹,放眼望去,你看见的是一派祥和的世界,这里没有尘世间的争端与污浊,有的知识心中久违了的那份安逸与宁静。而在《雪国》的小说中,雪域是代表了自然和平的生活环境,这里以一个隧道隔绝了尘世的喧嚣,有的只是与外界截然不同的一片天地。

如果说雪域是《雪国》所描述的生存环境的话,那么火境就是这个冰冷的生存环境下的“家”的概念,同时也是《雪国》视域的切换。小说中“火”是以炉火为具体的意象来进行呈现的。而在这样的一个雪国里,炉火是御寒取暖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雪国人心中家的象征。正如戴维洛奇所认为的那样,或是热与光的来源,也是社会生活与家庭生活的焦点。所以说如果雪是小说的外部构造的话,那么火就是小说的内部情怀,作者用火来表现他温暖的心。

二、雪一样的叶子

《雪国》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女主人公中,作者对于叶子的笔触其实并不多,而我们在深入的去了解了这个女子之后,你会发现,作者的刻画确实恰到好处的。

正如雪国的冰雪一样,叶子一出场展现给人的就是一种清冷的美丽。而也正是因为这种生人勿进的冰冷气质深深的吸引了前来雪国寻找驹子的岛村,也才拥有了后续的剧情发展。而且岛村之所以会深深的迷恋着叶子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叶子拥有一双最纯净而有冰冷的眼睛,在叶子慈母般照顾着行男的时候,那种超脱于物外的一种纯洁让单纯来到雪国寻找肉体激情的岛村深深的慚愧。作者在对叶子进行描述的时候,最佳的描述点就是叶子那双仿佛看透人世间一切污浊的清澈的双眸,然而虽然叶子一样要在客栈里劳作,但是你会发现她是那样的清纯而不沾染一丝尘埃。如雪国的雪一样,纯洁而美丽。其实若是硬说叶子是冷漠的也不尽然,因为叶子的心中也有一个火热的心,与火相应,她对弟弟的照料以及在行男死后每天去给他上坟,叶子拜托岛村照料句子的时候那双渴望的眼睛,我们看到雪国的雪似乎因为叶子的温情而融化,可是她就是这样一个女子,美丽、善良、纯洁如雪,温柔如火。

三、火一样的驹子

相比于叶子的表现出来的一种雪一样的冷寂,驹子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则是火一样的热情。而《雪国》中两位女主人公就是这样陷入冰与火的交融,进而呈现出作者对于生存意义的探索。在室内,驹子绯红的脸颊在火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晰,而对于在生活中茫然失措的岛村来说,驹子带给他的是光和热,以及对肉体激情的无限渴望。事实上驹子这样一个角色本应该是雪国中的“雪”,在生活的摧残下,冷漠、迷茫、空寂。但是这大概就是作者的独到之处了,他并没有将这样一个饱受生活折磨的女子冰冷化,而是给她装了一颗火热的心,她是热情的,是对生活充满执着与渴望的,她深深的爱着岛村,同样深深爱着她所存在的生活。尽管是一名社会底层的艺妓,但是她从未放弃过生存的挣扎,她记日记,学三弦琴,甚至于她的三弦琴是这万里雪国中最出色,而她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她这一生的价值。

如火一般的女子,她拥有着同样如火的生活的欲望和活力。但是在驹子的生活里时时透着冰冷的客观现实。即便是她所深爱着的岛村,也仅仅是对她有肉体上的渴望。这对于这个火热的女子来说,未免残酷了许多。

如果说《雪国》中的雪代表着冰冷而残酷的社会现实的话,那么火则意味着作者未知明天的无限渴望。叶子冰冷的眼中中透着火一般的温情,而火一样热情的驹子心中却满含冰凉。无疑川端康成是成功的,他用对冰与火的讴歌完成了对生命的礼赞。同样美丽的两个女主角却拥有着不同的命运与生活,长谷川泉将《雪国》中的这种“雪”、“火”共存的现象称为是文学的双极性。但是无论结局是喜是悲,川端康成用一部小说完成了他对生命的敬礼,又用雪火之境向命运发出不甘的怒吼,这个天涯孤儿将小说视为是一种生存的体验,他在这里求索,他也在这里迷茫。

参考文献

[1] 杨振宇,金乃茹.从感觉,悲情,虚无看《雪国》展现的“神秘”之美[J].绥化学院学报,2005(04).

[2] 洪丽霁.情与爱·去与留·生与死——《雪国》人物关系解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07).

猜你喜欢
雪国意象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冬牧
一场细雨,携着意象而来
雪国之夜
雪国的炊事班
意象、形神
“雪国精灵”冯庆的冰雪之缘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