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郁达夫小说现代性品格比较

2015-05-30 12:38魏兆轩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郁达夫鲁迅

魏兆轩

摘 要:鲁迅与郁达夫都是现当代著名文学作家,两人的小说风格有一定的类似之处,文章主要对比鲁迅郁达夫小说的现代性品格。

关键词:鲁迅;郁达夫;小说现代性品格

说起鲁迅和郁达夫,相信大家对着两个人肯定都不陌生。鲁迅和郁达夫都是中国近代五四运动时期伟大的现代小说作家,对文对人都十分的真诚,他们一系列的作品都具有经典的意义,大都从人性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人生问题。鲁迅笔下的小说在国家民族精神和个体追求物质与精神幸福之间,更侧重于国家民族精神。郁达夫笔下的作品正好相反,在关注民族精神的同时,更细化了在当时的社会中个体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他们的小说内容主题都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也探讨了人性的发展和生存的意义,开闯了中国现代小说现实和浪漫主义的先河。我们读鲁迅和郁达夫的小说能感受到民族的心音,能感受到浓浓的爱国情怀。他们笔下的现代小说和古代传统小说相比较,在主题的表现、人物的刻画和审美风格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能够深刻地反映出中国传统小说到现代小说独特的过度历程。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对鲁迅和郁达夫小说的不同展开深刻的分析和探讨。

一、鲁迅和郁达夫现代小说启蒙思路的不同

鲁迅和郁达夫都是中国现代小说源头上的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大都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状,是属于中国的启蒙文学。鲁迅和郁达夫的小说根源都是从反对当时的专制制度和批判当时的封建文化出发的,但他们写作的视点不同。

鲁迅的小说更侧重于从国家精神改造的整体出发和对民族生存的呐喊中出发,进而透过整体看局部,再去反映和表现现代个人的命运,最终达到中国整体性变革的目的。鲁迅作为中国当代著名的思想家,他认为阻碍中国民族独立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就是国民性因素,他希望透过文化视角来救当时的中国。鲁迅深知中国觉醒中知识分子们的痛苦,因为他本身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认为人的觉醒不仅仅要追求自己的权利,更重要的是意识到这是对一个国家的责任,也可以说个人觉醒就是为了国民意识的整体觉醒。鲁迅对觉醒中知识分子痛苦的感受不仅仅是表现在他们生活条件的贫困和地位的底下,而是表现在他们在思想追求上面的困顿和遇到的挫折。鲁迅現代主义的精神特征就是正面的面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问题。

郁达夫的小说正好相反,他更加侧重于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和个人追求幸福的角度出发,进而透过个体看整体,再去分析当时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最终体验对民族和社会的责任。郁达夫笔下的小说对“立人”问题的探究是从个人对精神和物质追求角度出发,同时也批判了当时腐朽黑暗的封建社会和专制制度。郁达夫是一个当之无愧的爱国主义作家。

二、鲁迅和郁达夫现代小说叙事策略的不同

鲁迅和郁达夫都是五四运动思潮下的现代小说作家。受到当时思潮的影响,描写自己的身世和思想的小说开始盛行起来。而鲁迅和郁达夫为这种类型的小说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从而加快了我国民族小说现代化进程的脚步。

郁达夫笔下的小说主要是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出发,他认为文学作品大都是反映了作家的本身。正是在这一影响下,从大胆的暴露到人生经历的痛苦最后到自我人生的反思和感悟,郁达夫创作了属于自己人生的三部曲。他通过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刻画人物的人生历程和心理变化历程。他笔下的小说,具有人性大胆裸露和对心理刻画的丰富多彩特点,使他的小说有力的突破了中国传统小说的抑情主义的束缚和规范,使人物性格的刻画更加生动形象有韵味。郁达夫成功的完成了由客观外部世界向主观内心世界的改变,他的思想和手法对后来一大批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内视小说”的昌盛。

很多人都说鲁迅笔下的小说带给中国文学的是另一种“自叙传”,他笔下的小说常常将作者、主人公和叙述者分离开来。鲁迅笔下的小说往往设置一个与剧情看似相关度不高的“我”,而这个我对文章的结构和意义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品的内容更加富有理性化,作者感情的表现也更加深沉。这种“自叙传”是一种“复调”式,它与鲁迅擅长的对人物灵魂的刻画手法结合在一起,使现代小说的叙事形式更加有特色,一直到二十世纪末这种叙事形式能能够被见到。

三、鲁迅和郁达夫现代小说艺术真实的不同

鲁迅和郁达夫都曾去国外留过学,他们都接触到国外的文艺和现代主义思潮。鲁迅本身对俄国和东欧的现实主义文学有更浓厚的兴趣,更喜欢安德莱夫和契科夫等伟大作家的作品,这是这种不同的个性和经历使鲁迅更倾向于这种“为人生”的现实主义。与鲁迅不同的是,郁达夫对西欧和北欧的现实主义更加喜欢,对屠格涅夫和卢梭等伟大作家的作品更感兴趣,他笔下的小说将那种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忧伤的格调坚持了下来。在他们的艺术真实观上能够很明显的表现出来。郁达夫笔下的艺术写真更倾向于“表现”,而鲁迅笔下的小说更倾向于“再现”。郁达夫从自己的体验出发塑造一个主人公,作者本身就是作品的文学形象,而鲁迅的小说更多联系着客观现实和历史。

参考文献

[1] 李冶孜.对生活的憎恨:郁达夫小说“颓废”情调新论[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1).

[2] 吴翔宇.论《狂人日记》的时间形式与现代性意义[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6).

猜你喜欢
郁达夫鲁迅
鲁迅,好可爱一爹
郁达夫在汉寿撰写抗战檄文
贵人
郁达夫:热烈的爱倩,却不能相守一生
鲁迅《自嘲》句
鲁迅的真诚
论郁达夫小说《沉沦》的艺术特色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抗战中的爱情:李小瑛与郁达夫
浮世露恋:李小瑛与郁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