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永胜县汉语方言的一些特殊构词现象

2015-05-30 12:38曾晓英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语法

曾晓英

摘 要:永胜方言属于北方方言,是西南方言中小而独特的一支。永胜方言虽从属于北方方言,但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都与普通话存在很多差异。文章着重从构词出发,总结归纳永胜方言构词法不同于普通话的部分。

关键词:永胜方言;语法;特殊搭配

永胜,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东接华坪,西接丽江、鹤庆,南邻大理,北连宁蒗,总面积五千三百九十六平方公里。那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丽江境内的农业大县。永胜方言属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区,虽然它的语法与普通话大致相同,但细节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下面,我们就来逐一例举一下构词方面的差别。

一、音节重叠构词法

所谓音节重叠构词法是指在永胜方言中常使用音节重叠的方式来构成新词的方法。这些方法有的代替了普通话中的词缀,有的达到了词类活用的效果,有的仅仅只是当地的话语习惯。

(一)单音节重叠:永胜方言中存在大量单音重叠构成的名词,这些词大部分与普通话中单音节语素加后缀“儿”或“子”构成的名词相对应,如:边边——边儿,根根——根儿,框框——框儿,嘴嘴——嘴儿,底底——底儿,篮篮——篮子,杯杯——杯子,勺勺——勺子,箱箱——箱子,瓶瓶——瓶子,盖盖——盖子,罐罐——罐子,本本——本子,板板——板子等等。它们的用法如下:

1.這个茶壶的嘴嘴怎么掉了

2.这个箱箱是用来放衣服的。

3.把盖盖拿过来盖在瓶瓶上。

这类重叠构成的名词在读音方面也显示出规律:如果音节的声调为阴平、上声、去声,重叠后后一个字的读音与前一个字相同;如果音节的声调为阳平,重叠后后一个子的读音变为阴平,前一个字则保持阳平的发音。

(二)双音节或多音节中后一个字重叠:这类词语多为名词和形容词,如:秧鸡鸡(秧鸡)、烂盆盆(破了的盆)、布条条(布条)、白哝哝的(白白的)、绿荫荫的(绿绿的)、厚敦敦的(厚厚的)、松垮垮的(很松散的),它们的用法如下:

1.撕几根布条条把花绑起来。

2.这本厚敦敦的字典太重了!

3.这条裤子穿起来松垮垮的。

这类词中重叠后的音节的发音规律与上文中提到的单音节重叠的发音规律相同。这类用法在普通话中也有,如“红彤彤、白花花、金灿灿”,但普通话中此类重叠仅限于形容词中,而永胜方言中名词也有此类用法。

(三)有些量词、动词、形容词重叠后构成名词。如:片片(尿布)、条条(小条儿)、抽抽(抽屉)、挖挖(小锄头)、抓抓(钉耙)、香香(香脂)等等。它们的用法如下:

1.请你把挖挖递给我!

2.我把钥匙放在书桌的抽抽里面了。

3.冬天的时候需要擦点香香来保护皮肤。

二、词语重叠表意法

词语重叠表意法即指运用词语重叠的方法来表达新的词语意思。这样的用法有时削减了原词所表达的程度,有的代替了普通话里的附加成分,有的则是普通话中某用法范围的扩大。

(一)ABAB式。这种情况在普通话中也存在,如:商量商量、寻思寻思,相当于“……一下”或“又……又……”的意思,但永胜方言中有一些词可以这样重叠后使用而普通话中是几乎不用的,如“走闯走闯(四处走访一下)、二苕二苕的(不正经)、苦凉苦凉的(又苦又凉的)”这些词用法如下:

1.年青人要四处走闯走闯才能增加见识。

2.这种药水苦凉苦凉的,喝起来很舒服。

(二)AABB式。同样,这样的用法在普通话中也有,如:清清白白,浑浑噩噩等。但永胜方言中除这些词之外还存在一些独特的用例,如;抻抻展展(非常整齐)、悄悄密密(非常神秘)、麻麻渣渣(非常尴尬)、丢丢秀秀(非常秀气),这样的用法用于加深形容词的程度,相当于“非常……”。

1.她今天穿戴得抻抻展展的。

2.这个小姑娘长得丢丢秀秀的。

(三)A里AB式。这一形式的重叠和普通话中A里AB式的重叠基本相同,所以在此就不多做解释,只举出几个永胜方言中有而普通话中没有的特殊用法,其理解规律与普通话中相同。如:疙里疙瘩、苕里苕气、恶里恶俗、垃里垃渣、毛里毛糙、结里结巴。

1.这个人讲话苕里苕气的,太让人厌烦了!

2.每个人都要讲卫生,不能垃里垃渣的。

三、较为独特的词缀

后缀:永胜话中有很多较为独特的词缀,尤其是后缀,这些后缀比起普通话中一般的词缀显得字数偏多、缺乏规律,所以更为复杂。人们基本上都是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自然习得,并逐步加以变通。下面,我们将举出一些常用的例子:黑漆吧啦(黑)、酸不拉几(酸)、绿荫杠霞(绿)、憨不噜楚(憨)、脏吧拉尸(脏)、哭咪拉稀(哭)、懒迷扯眼(懒)、弯里格纠(弯)、害怕拉呱(害怕)、拌盘辣实(拌盘、不正经)、神不愣腾(神情恍惚)。

前缀:形容词前加“怪、非、生、死、盖”等词用于增强形容词的强度,相当于程度副词“很、非常”。如:怪香(很香)、怪好吃(非常好吃)、非好(非常好)、非好看(非常好看)、生怕(非常怕)、生疼(非常疼)、死臭(非常臭)、死重(非常重)、盖甜(非常甜)。

四、结语

永胜方言与普通话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有的差异很有规律。同时,方言中很大一部分的内容是我们找不到规律的,这一现象的形成与文化因素息息相关,长久以来的文化积淀造就了语言中一些独特的用法,要想了解这些用法,我们就必须走近这片土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慢慢感知,慢慢积累。所以,永胜话中更多的特点仍等待我们去探索,去挖掘。

参考文献

[1] 陆俭明.关于汉语方言语法调查研究之管见[J].语言科学,2004(2).

[2] 李兆同.云南方言的形成[D].云南大学,2009.

猜你喜欢
语法
好懂、好记、好用的语法来了——《讲道理的语法》
好懂、好记、好用的语法来了
——《讲道理的语法》
跟踪导练(二)4
Keys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参考答案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高频语法题
“Since”与“For”对比
一般过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