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琉璃亦生活

2015-05-30 10:48李侠
爱尚生活 2015年8期
关键词:鸡油博山琉璃

李侠

取彼水晶,和以回青,如署斯条,若水斯冰。栖息于博山大地深处的矿土的精魄,经过火的淬炼、水的涤荡、心的琢磨,幻化万千色彩,诞生出一个光明澄澈、飞云舞彩的琉璃世界。站在孝妇河畔,听脉脉水声,仿佛千年前炉火的跃动、工匠的呼吸,伴着历史的跫音,穿越千年风雨,响在耳畔,闪在眼前。

中国的琉璃历史源远流长,“琉璃”是古代玻璃的一种称呼,最迟在3100多年前的西周时期,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就开始掌握了琉璃制造技术,它被誉为我国的五大名器(琉璃、金银、玉翠、陶瓷、青铜)之首、佛家七宝之一。人们普遍认为琉璃可以带来财富、健康与平安。美轮美奂的琉璃光影下,是传承了上千年的技艺与智慧的结晶。

灯工

灯工,是利用琉璃的热塑性和热熔性的特点,对其进行加热、塑型的技术,可以实现琉璃的变形以及琉璃与其他部件的焊接。博山灯工琉璃工艺品,以五颜六色的琉璃料条为主要材料,将氧气和液化气送入喷灯后,用喷灯喷射的火焰给琉璃料条加热。加热后的料条快速熔化,操作工人借助钳子、刀片等工具,对琉璃料条进行塑型。细如发丝而又鲜活灵动的造型就在这炽热的烈火和生硬的器械中诞生了。

鸡油黄

鸡油黄又称“黄料”,色呈正黄色,晶莹温润,似被酥油浸透。其在清代已有,但传世的产品甚少,为历代宫廷贡品,被誉为“御黄”。鸡油黄,石以为质,硝以和之,礁以锻之,铜铁、丹铅以变之,非石不成,非硝不行,非铜铁、丹铅不精,再加黄金、砒霜多和而成。由于鸡油黄配料昂贵,配方只有少数人掌握,加之工艺师的精心设计,其制品是收藏家的首选藏品之一。

造型

有人说,琉璃造型是一首凝固的诗,是理论和经验并重、控制与自如并存、发散性创作与严谨技艺的统一。造型师不借助任何模具,用中空的铁棍从火炉中挑出琉璃料,利用琉璃的流动性、可塑性、拓展性,用吹、塑、展、拓、捻、拉的手法,瞬间打造出灵动逼真的造型。

内画

鼻烟壶是中国内画艺术的滥觞,是集书法、绘画、料器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品。内画,又称为内画鼻烟壶,是一种中国特有的传统工艺。内画的画法是以特质的变形细笔,在玻璃、水晶、琥珀等材质的壶坯内,手绘出细致入微的画面,格调典雅、笔触精妙。鼻烟壶是烟壶外形艺术和微画艺术完美的结合体,凭借珍贵的原料、玲珑的外形、精美的技艺和高超的画工,被誉为“巧夺天工”的艺术。

墨彩琉璃

墨彩琉璃的美是任何一种单一形式的美都无法比拟的,层林尽染也好,五彩缤纷也罢,韵味悠长是历久弥新的魅力。它把中国传统水墨文化与琉璃艺术相结合,在琉璃上体现出水墨画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微妙、意境深远的特点,再加上流光溢彩的材质,可谓浑然天成。墨彩琉璃填补了我国琉璃艺术热成型的炉变空白。

世界琉璃看中国,中国琉璃看博山。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博山琉璃,这一传承了千年的瑰宝逐渐被时代的大浪淘尽,那珍宝般的瑰丽似乎只闪现在琉璃艺人的脑海里。今天,沉寂了近二十年的它以新的身姿再次亮相时代舞台,多了一份时尚,保留了一丝传统,于琉光璃彩中引吭高歌。

李鸿凯本是河南人,先后辗转于河北、山东求学,目前定居于博山,被博山的陶琉文化深深吸引。他自幼嗜画成痴,把自己对爱与美的理解和追求,融入内画作品当中,形成了工整细腻、经典唯美的艺术风格。其作品多采用洋为中用、中西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尤其以油画风景、现代人体艺术、写实动物、工笔山水、花鸟鱼虫等见长。

在李鸿凯看来鼻烟壶都是有灵性的,“那么小,惹人怜爱,好像我懂它,它也懂我一样,能表达自己的情感”。他的内画汲取了冀派、鲁派的精华,既有冀派造型准确、风格典雅的特点,又有鲁派构图饱满、生动传神的神韵。对他而言,艺术是非常严谨的创作,媚俗的东西从来不是真正的艺术。他主张,作为艺术家,不应该让市场牵着鼻子走,而是要走在时代的前沿,虽然传统艺术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一味地模仿并不是继承,新时代的艺术作品应该以新的面孔出现。

自出生起琉璃便与文朝华的生活分不开了。他回忆说,小时候住在博山美术琉璃厂的宿舍,家家户户都有几件琉璃做的小玩意,小孩子玩的琉璃球弹珠、花瓶、工艺摆件、料景等等。现在他的工作室中也有很多琉璃制品,笔筒、笔洗、镇纸等等都是琉璃做的。

文朝华的父亲是有着鲁派内画“四大神笔”称号的文向君老先生,自幼跟随父亲学习绘画的他,在20岁时便同父亲一起创办了博艺轩,开始内画艺术的创作与研究。如今,他已是省内知名的内画艺术大师,擅长人物、花鸟画,尤其擅长画鱼。也许正是受父亲的熏陶与培养,文朝华说,自己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认真。在他看来,“虎父无犬子”,做好了是应该的,做不好就是有辱父辈之名了。他说,老一辈内画艺术家留给后人的除了巧夺天工的作品,更重要的还有对内画艺术严谨的态度和兢兢业业、诚诚恳恳的工作热情。

对于琉璃与时俱进的发展,他认为,没有传承的创新是立不住脚的。他并没有过多地纠结于琉璃作品如何才能做得时尚,“内画技艺的创新和作品内容题材的创新是一直在持续的,从事内画时间越长越觉得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有魅力,与其迎合年轻人的时尚品位,不如引导他们喜欢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技艺,让更多年轻人热爱传统文化事业,使之传承下去。”

近年来,孙云毅所创作的各类鸡油黄微刻产品先后在国内外各大评比中获得好成绩,其作品“鸡油黄萝卜瓶”和“鸡肝石美人瓶”被英国布里斯托城市博物馆与美术馆收藏。

孙云毅的艺术天分离不开家族的熏陶。早在清朝中期,博山制作的琉璃工艺品就是皇室贡品,孙云毅的家族也开始从事琉璃行业。几十年来,由于制作鸡油黄的配方和原料流失,鸡油黄作为一种传统工艺,一度失传。孙云毅逐渐对这个复杂的工艺着迷,慢慢对鸡油黄有了深入了解。在叔叔孙即杰的引领下,经过几十年的实验研究,终于生产出纯正的“鸡油黄”,使得这一名贵色料“死而复生”。

孙云毅说,相对于制作陶瓷、普通琉璃,鸡油黄在配方、烧制炉温等方面非常难控制,即使将原料、炉温保持在同一参数下,也可能会因为天气或冷却时间等因素导致失败。正因如此,鸡油黄瓶的艺术价值显得愈发珍贵,周围不少“匠人”也开始模仿制作鸡油黄。但孙云毅却表示:“鸡油黄不是工艺品,而是一件琉璃艺术品,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是要把每一件作品做好、做精供人们品鉴。”

猜你喜欢
鸡油博山琉璃
博山琉璃研究综述
孙云毅:让世界看见“鸡油黄”
法门寺里的琉璃
原乡(外二首)
开箱取宝之博山豆腐箱
大山深处是琉璃
名贵色料鸡油黄:几番浮沉 终得正果
八角琉璃井
有扇白羽,有灯琉璃
三姐:博山下的白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