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与露的艺术

2015-05-30 19:02宋小娟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和服美学特征旗袍

摘要: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服装,是民族文化长期融合和改良的产物。其直线裁剪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掩盖了日本女性在体型上的不足,使着装者妩媚娇柔、仪态万千。旗袍作为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自出现以来就备受青睐。它简洁明了地勾勒出了中国女性的玲珑曲线,展现东方女性的典雅气质,是中国悠久服饰文化中绚丽的一页。这一藏一露的艺术恰巧成就了和服与旗袍的经典。文章从这条主线出发,分别讲述和服的构成艺术及旗袍的演变历程,并就两者的审美特点展开分析。

关键词:藏与露;旗袍;和服;美学特征

0 前言

和服作为日本典型的民族服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起初和服的样式并非如现在这般讲究。在弥生时代,女子主要穿着贯头衣,《魏志·倭人传》载:“用布一幅,中穿一洞,头贯其中,毋须量体裁衣”,这是和服的雏形。飞鸟·奈良时代,遣唐使促进了中日文化的大融合,日本服装吸纳了唐装的特点,实行窄袖斜襟的粗布服装,并颁布了衣服令,细化了服装的功能性。平安时代,遣唐使废止,和服渐渐摆脱了外来的影响,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服装,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唐衣和十二单。至镰仓·室町时代,服饰的实用性增强,和服由原来的广袖演变为小袖,并作为表着出现,这也是和服的原型。

旗袍最早形成于清朝,是满族旗人所穿着的长袍,当时这种袍服在满族妇女中颇为流行,其腰身呈直筒状,衣长至脚踝,款式为圆领右衽大襟。清朝末期,汉族妇女受满族生活习俗的影响逐渐接受旗袍,此时旗袍变得窄而合体。20年代末,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旗袍长度缩短到膝盖至小腿,腰身更为贴合,把中国女性的曲线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改良旗袍。30年代至40年代是旗袍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其基本特征和元素逐渐稳定下来,成了中国女装的经典之作。

1 和服的构成艺术

(1)和服文化。室町时代末期,日本人就有跪坐的习俗,长久以来导致她们的小腿粗壮强大,为此,聪明的日本人用宽松修长、典雅艳丽的和服包裹住了她们的身体,使其妩媚娇柔地出落人前。但和服也并非全然封闭,它的装束虽然森严繁琐,却在女人最迷人性感的胸脖位置上留下最大空档,露出白晰玉润的肌肤,恰到好处地将和服点缀得更加绚丽妖娆。和服将这一藏一露的艺术运用得恰到好处,徐志摩的《沙扬娜拉》中对着和服的女子有这样的描述:“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这也是日本女人为何钟爱和服的原因。

(2)和服的款式种类。纵观和服的发展历程,女装和服种类繁多,分如下三种:

按已婚与未婚的着装分类:已婚妇女所穿着的服装为留袖,有黑留袖和色留袖之分。黑留袖被作为已婚女性的最高级的礼服,其花纹华丽而不失庄重。相对来说色留袖就较轻松一些,可在日常的生活中穿着,对花纹也没那么多讲究。未婚女子穿着的礼服为振袖,根据袖长的不同可分为大振袖、中振袖和小振袖,其中大振袖是最为正式的礼服。

按花纹样式分类:可分为小纹和服、色无地、付下和服。小纹和服整体上染有碎小花纹,一般作为日常的时髦服装。色无地是一种单色的和服,整个衣身没有任何图案,因其简单大方,被作为日常便装服用。付下和服是对袖子、前后身、领子的图案是自下而上的方向印染的和服的总称。

按不同场合分类:浴衣、访问着、海老茶袴、花嫁和服。浴衣是江户时代人们入浴时所穿着的单衣,后来发展成为洗浴完毕后穿着的简单衣物,并作为夏季休闲的服饰延续至今。访问着是一种较为正规的礼服,从下擺、衣身、衣袖、领子整体染上连续的图案,使其展开后呈现出一幅图画来,这是它最显著的特点,适合在婚宴、茶会、相亲等正式的社交场合穿着。海老茶袴一般作为女子的校服,呈上下装形式,下面为行灯袴,现多作为女子毕业典礼的礼服。花嫁和服是嫁娶时最正式的礼服,它包括色打褂、白无垢和振袖,色调以红、白为主。

(3)和服的配饰之美。一套完美的和服除了精致的衣身以外当然还少不了其他的装饰,其中包括带扬、带缔、带板、带枕等。带扬位于和服的腰部,是一条较宽的长带,主要是为了固定和包裹带枕。带缔是系于带扬上面的结带,有绳带、编织带、绗缝带之分。带板又称前板,是置于腰带里,防止带子起皱的一种整形用的配件,宽度相对于腰带要窄些。带枕是制作太鼓结的形状和塑造变化带结造型时用的,是带结的支撑物。这些装饰在固定服装的同时使和服更加的立体有型,是和服精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旗袍的演变

(1) 旗袍文化。纵观中国女性的服装样式,能凸显出女人曼妙身姿的非旗袍莫属,它摆脱了封建主义对妇女的禁锢,从遮掩身体的曲线到突显玲珑有致的曲线美,彻底摒弃了旧有模式,把东方女性独有的温婉、娴静、妩媚的气质展露得淋漓尽致,成为了中国女性服装界的一门艺术。

(2) 旗袍款式的变化。满族旗袍:是清朝时期流行的一种长袍,因为受当时封建礼教的影响,袍身宽大,腰身平直,下摆不开衩,与男人的长袍马褂相似,其款式主要是右衽大襟,领子有高、低两种。清朝末期流行在袍服的领、袖、衣襟、下摆处镶有各种滚边装饰,最有名的为“十八镶滚”,这是满族旗袍的一大特色。

民国旗袍:辛亥革命以后,旗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袍长缩短到膝至小腿,衣身由直筒式改为收腰式,袖子由宽大连袖改为窄瘦小袖,领子由清末的高领改为低领,旗袍的边饰由宽边装饰改为简洁的窄边或纹样装饰,并且摒弃了以前旗袍内穿长裤的习俗,改为穿长筒丝袜。这一变革使旗袍有了质的飞跃,改变了传统女装的胸、腰、臀完全呈平直的状态,将东方女性的曲线之美展露无疑。

近代旗袍:旗袍发展至近代出现了两个派别,分别是海派旗袍和京派旗袍,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3) 盘扣的魅力。盘扣是旗袍服装的重要装饰部件之一,也是用来固定服装开合的重要附件,它的历史较之旗袍要久远,明代后期就出现了,被作为固定衣襟或装饰大量使用,成为服装中不可或缺的零部件。盘扣的花样主要分直角扣、花扣两大类。直角扣就是一字扣,是形式最简单的盘扣,用一根袢条编结成球状的扣坨,另一根对折成扣带。扣坨和扣带缝在衣襟两侧并相对。花型扣是除了一字扣的所有形状的盘扣,典型的有琵琶扣、四方扣、花篮扣、菊花扣、树枝扣等等。其造型各异,非常的优美,装饰效果极强,可以说是旗袍服装中的一大亮点。

3 结语

和服与旗袍作为中日两国的传统民族服饰,在其文化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它们都受到了西方潮流的影响,同时融入本民族的服装文化。旗袍融合了清朝时期旗袍马甲的特点,同时又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发展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象征性的服装。和服融合了唐装的特点,又根据本国大和民族的精神思想和生活习俗做了相应的改变,无论在图案上、配件上亦或是穿戴的方法上都精益求精,使之成为具有日本民族独有特色的服装。和服和旗袍的成就可谓是中西服饰交融的设计典范。

参考文献:

[1] 赵刚,张技术,徐思民.中国服装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 顾申.和服[M].青岛出版社,2012.

[3] 闫彩妮.旗袍与和服的文化比较[J]. 陇东学院学报,2014(04).

[4] 臧晓梅,梁爱华.日本传统美——和服[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12).

作者简介:宋小娟(1991—),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服饰图案。

猜你喜欢
和服美学特征旗袍
Classic option,stylish choice
日本伝統文化が中日の若者への影響――和服を中心に
我来说说旗袍美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