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联系,构建开放的品德课堂

2015-05-30 10:48朱金娥
江苏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品德课堂开放

【摘要】虽然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但德育不应限于课堂,而应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学生责任感的树立,也不应限于认识“教室与我”的关系,而要与其他德育资源相互联系,以此增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同时扩大德育效果。

【关键词】多维联系;开放;品德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3-0011-02

【作者简介】朱金娥,南京市上元小学(南京,211100),南京市江宁区德育带头人。

“一体化德育体系”是以小学品德课程及品德课堂为中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及优势的新型生态德育模式。随着研究实践的深入,我们的品德课堂与其他德育资源的联系更为密切,教学也更为开放。

2014年春天,正值学校开展“过有责任的生活”这一主题活动,在品德教学中如何强化学生们的责任感呢?与其对学生讲故事、说道理,不如就从他们身边的环境做起,引导他们去“感悟意义,增强责任”。教室,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地方,也是他们德性成长的重要场所。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下有《我是教室美容师》一课,我们可以借助学校新型德育体系的大舞台进行一些尝试和改变。

一、课前活动,人人争做“教室美容师”

为了让学生懂得自己有权利、有责任、有义务去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也为了让他们在教室里更愉快地生活和成长,首先要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明白自身的责任所在。于是,我班结合学校近期的德育工作要求开展了以下课前活动。

1.小调查。

(1)你对班级目前的布置满意吗?有什么想法?

(2)针对你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2.我心中的教室。

完成调查表后,我班还要将学生的建议汇总成一份总表,然后选派学生代表在学校升旗仪式上介绍“我心中的教室”。

3.“美容师”在行动。

学生自由成立若干小组,如“勤劳小蜜蜂”“卫生小天使”等,并选举组长,组长带领小“美容师”开动脑筋,开展美化教室的活动,教师及时指导、拍照等。

这些前期活动是《我是教室美容师》课堂教学的铺垫,同时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紧密,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于教室这一重要空间,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

二、课堂回顾,感悟“班级与我”的关系

有了前期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我是教室美容师》一课的教学便能更好地进行。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回顾美化教室行动中的一点一滴,发现教室里的美人美事,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并培养他们做教室“美容师”的责任感、自豪感。

1.新旧对照,激发自豪感。

师:同学们,开学以来我们在当教室的美容师,这是我们原来的教室(出示旧照片)。大家用智慧与汗水把我们的教室变了样(出示新照片)。

师:说说看你喜欢现在的教室吗?

师:这么美的教室,是谁的功劳呀?你还发现了谁的功劳?有你的功劳吗?

2.师生互动,分享美好。

师:在美化教室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了许多令人感动的场景,我拍了下来,你都看见了谁?你来夸夸他!(课件展示)

(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

师:听了他的介绍,我很感动,你们呢?为什么感动?

师(相机评价,引导感悟):

你们这么辛苦,美化教室的决心真大;

你学会了分享,一个人的快乐,变成了大家的快乐;

三(4)班是个大家庭,团结合作力量大;

为了美化我们的教室,你花了好多心思,是个了不起的美容师;

可见你对班级这个大家庭充满爱……

师:有些细心的同学,还把这些令人感动的事情记在了我们的“美人美事”记录本里,下面请几位小组代表上来与大家分享。

(简要叙述事情并读“夸一夸”部分。)

3.让美永驻我“家”。

这么干净、整洁的教室,凝结着我们每一位“美容师”的劳动与智慧,那么,怎样让美永驻我“家”呢?

(1)小组讨论,交流分享

保持教室干净整洁,班级与个人都要做到:由多打扫到多保洁、少打扫;养成抽屉干净的习惯;做好课前准备,桌面整洁清爽……

(2)寻找“金点子”

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呢?你有什么金点子?其他班级中有没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3)教师小结,表彰促进

展示班级八个“美容师小组”的合影及组名。

让我们分享他们的美化感言(点击课件)。

(4)感谢每一位“美容师”的付出,下面请小组代表上台领奖,每人说一句获奖感受。

4.课堂总结(略)。

5.制作展板。

各小组将活动过程的资料、图片制作成展板,交由学校德育处进行橱窗展示。

班级就是师生共同的家,这节课通过对这个家多角度的回顾、赞美,让学生深深感悟到了良好的教室环境对自己成长的积极影响,每个人对改变和美化自己的成长空间都负有责任,“班级对我有意义,我对班级有价值”,主人翁意识由此树立。

将课堂上呈现的“美容师”们的活动照片、感言及“金点子”等资料,以及课后学生们制作的展板,展示在学校橱窗中,这些做法也启发、教育着其他班级的学生。这样的教学安排,既是对前段活动的总结,又是后段活动的起点。

三、课后延伸,认识“学校与我”的关系

我们的德育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她是一个台阶,呼唤学生走向更为广阔的生活。学生责任感的树立,也不应限于认识“教室与我”的关系,还应该推而广之,走出教室,引导其认识“学校与我”乃至更多的关系。

所以,在教学《我是教室美容师》一课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延伸活动:

(1)班级是我们的家,学校更是我们的家,你对我们学校的环境布置满意吗?你发现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如果请你给校长写一封信,你准备怎么写?小组内讨论,集中组员建议,每组推选一个代表写信,再交给校长。

(3)自愿组合,成立“上元小学美容小分队”,与学校大队部联系,配合大队部进行校园卫生维护、绿化保护、标语制作等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校长收到学生们的信后进行了及时的回复,并将信件公开在学校的橱窗中。很快,德育处采纳了学生们的建议,与学校各部门及各班联手进行了校园环境整改。学生们都深切感受到校园环境与自身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有责任自觉维护校园环境卫生,校园里掀起了爱我校园、美化校园的热潮。

在本课的延伸活动中,德育资源得到了有机整合,主题活动循序渐进,强化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校对我有意义,我对学校有价值”,自己能做“教室美容师”,也能做“校园美容师”,这样就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学生们开始自觉做起了班级、校园的永久“美容师”。

猜你喜欢
品德课堂开放
品德课堂“动态生成”资源的运用策略
让有效活动激活品德课堂
适时有度用之有道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
丰富体验过程,让品德课堂多姿多彩
提高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浅谈品德课堂探究学习话题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