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巨人的政治遗产

2015-05-30 10:48宗禾
畅谈 2015年7期
关键词:小国李光耀国人

宗禾

从机场的建设到个人的行为,从语文及种族政策到国人的婚嫁及生育问题,都有李光耀的意志和身影 建国总理李光耀走了,新加坡正式进入没有李光耀的时代。虽然早有准备,早有谈论,这一天的到来,仍然举国悲恸。 时势造英雄或是英雄造时势,自古以来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美国外交家基辛格评价,如果是以李光耀的例子来看,那显然是英雄造时势。政治遗产 李光耀在1959年新加坡自治时担任总理,直到2011年大选后,才从内阁引退。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李光耀在国内及海外,成为了新加坡的代名词。他留下的政治遗产,难以悉数。 在众多政治遗产之中,领导层的自我更新是突出的贡献之一。李光耀及其第一代领导同僚积极培育接班人,让政治领导层在有序的情况下更新,并确保政策的延续性。早在1990年吴作栋担任总理后,新加坡便平稳地步入后李光耀时代。 李光耀的治国理念,并没有遵循任何教条,而是通过实践而来。新加坡是在新马合并后又分家的特殊情况下,取得独立的。在艰难的大环境下,李光耀推行务实的政策,以确保脆弱的岛国,能够生存与发展。新马分家使新加坡失去了传统的经济腹地,而英国决定撤出新加坡的军事基地,加剧新加坡独立初期的失业问题。在成光耀的领导下,新加坡转以全球为经济腹地,积极吸引外资,解决就业问题。新加坡颁布严厉的《工业关系法令》,并建立劳资政的共生关系,以确保工业安宁,从而使投资者放心。另一方面,李光耀也谨慎处理种族、宗教与语言的敏感问题,以维护政治的稳定。治国理念 在制度设计方面,李光耀致力于建设廉洁的政治与官僚体系,对贪污采取零容忍的立场。此外,他也推行唯才是用的制度,让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干,而不是靠肤色、财富或家庭背景取得社会地位与报酬。他采纳了西方的法律制度及法治观念,但摈弃西方放任式的民主及个人权利至上的思想。在社会价值观方面,他倾向于社会大于个人的儒家传统。与此同时,他也通过居者有其屋的政策,将国人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政治安定及良好的社会秩序,成为新加坡的品牌。 有批评者将新加坡形容为“保姆之邦”,国人从摇篮到坟墓,都受到政府的呵护。其实,这也反映了李光耀巨细靡遗的治国作风。从机场的建设到个人的行为,从语文及种族政策到国人的婚嫁及生育问题,都有李光耀的意志和身影。在建国初期,虽然经济建设是头等要事,但李光耀还是致力于将新加坡这块土地培育成闻名遐迩的“花园城市”,并巧妙地使经济发展与绿化城市结合在一起。他表示,在他推行的众多计划中,绿化计划的成本收益最高。 李光耀也通过社会运动及严刑峻法,提高国人的素质,这包括清洁运动及礼貌运动等等。外国通讯员冷嘲热讽他推行的社会运动,并语带双关形容新加坡为“罚款之邦”。但李光耀自信地说:“他们可以嘲笑我们,可我深信最后开怀大笑的会是我们。”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及多元文化的国家,同时又必须以全球为经济腹地,因此李光耀在建国初期,便决定以英语为共同的工作语言。此外,他也坚信,每个族群必须学习他们的母语及文化。他的双语双文化政策,虽然无法让所有的人感到满意,但却配合了新加坡的国情。这个政策,让新加坡在经济需要与文化稳定力量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国际舞台上,李光耀运筹帷幄,否定了小国无外交的说法。实际上,新加坡今天在国际上享有的地位及影响力,远超过其地域或国力。在近半个世纪的政治生涯中,李光耀在大国之间穿梭自如,与它们建立不卑不亢的特殊关系,并赢得国际的尊重。他经常从战略的高度,为大国分析时局,阐述各自的利害关系,从而为新加坡这个小国拓宽外交空间。 新加坡虽是小国,但李光耀这位小国领袖对时局的精辟分析,赢得许多大国领袖的认可,并将他的直率批评视为诤言。因此,在李光耀的领导下,新加坡扮演的中转站角色,不仅是在经济层面,也表现在外交领域。小国价值 李光耀的国际观,也是以务实为核心。对他而言,“没有人亏欠我们,要生存与发展,我们就必须对其他国家有价值”。另一方面,小国要避免沦为附庸国,就不能依靠大国的恩赐,而是确保大国之间的势力均衡。因此,他大力主张美国在该区域维持军事力量,并认为这是区域稳定的基石。与此同时,他也积极鼓励中国以和平的姿态崛起,在该区域扮演积极的角色。 当美国失去了菲律宾的军事基地,新加坡让美军使用它的军事设施,以确保美国在该区域的军事承担。当中国在借鉴外国的经济发展经验时,新加坡推展了新中苏州工业园区项目,从而提升两国的双边关系。小国能够在大国战略竞争的夹缝中游刃自如,展现了李光耀敏锐的战略思维。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今年是新加坡独立50周年,国人在享有安全、富足与尊严的情况下,昂首迈入建国的另一阶段,这与国人在独立初期的忐忑不安,形成强烈的对比。新加坡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从第三世界晋升为第一世界,李光耀居功至伟。对李光耀个人而言,他走完了一个充实又意义非凡的人生。对新加坡而言,他留下的政治遗产,弥足珍贵。新的一代将在他奠定的基础上,承先启后,再创辉煌。 李光耀是当之无愧的新加坡建国之父,其功绩将为后人铭记并久远传诵。(资料来源:《联合早报》、新浪网)李光耀背负的争议争议1 李家坡还是新加坡 李光耀的批评者认为,李氏家族控制了新加坡的政治和经济,也有人将新加坡称为“李家坡”。作为国父,这位新加坡“大家长”的身后,还有一个庞大的政治家族。 他的两个儿子都在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大儿子李显龙为现任总理(被指为“隔代世袭”),小儿子李显扬曾任最大国营企业新加坡电信的总裁兼CEO,儿媳以及亲家是大企业家,只有做医生的女儿李玮玲不在掌管新加坡政治或经济命脉的圈子里。争议2 干扰新加坡人私生活 “我经常被指责干预新加坡人的私生活。对,但如果我不这样做,我们今天不会有这样的成就。我可以毫不懊悔地说,若我们从没介入国民的私人问题,国家也无法取得现在的经济发展——你的邻居是谁?你如何生活?你制造的噪音、你怎样吐痰或你所用的语言,都是由国家决定对错,不要理会别人的看法。”争议3 放弃汉语为第一语言 由于民族众多造成新加坡语言庞杂:华语、马来语、瓜哇语、印地语等,而社会中上层、精英学校及政府则使用的是英语。在新加坡建国之初,李光耀面临的正是75%的人是华人,却不能以华文作为共同语和工作文字的困难。“我做了很全面的思考,也对人民进行了大量的政治教育。” 虽然有人曾提議华语为国语,但李光耀坚持以英语为通用语言。他认为,这能使新加坡顺利与世界接轨。李光耀也反对把华人的方言(如粤语、闽南语等)列入学校教程,以免因华人说不同方言而把社会撕裂。

猜你喜欢
小国李光耀国人
小国名企斯太尔
国人休闲支出:更多了
袖珍小国,博物胜地——探访梵蒂冈博物馆
口腔健康,为何不被国人重视
被嫌弃的宋国人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
国人赴日“抢盖”引反思
中国知识分子观念中的李光耀图谱
李光耀回忆录——我一生的挑战:新加坡双语之路
李光耀生病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