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慢电视的延伸性思考

2015-05-30 06:02王川川
今传媒 2015年7期
关键词:电视节目

王川川

摘  要:目前,央视网络与成都熊猫培育基地合作推出的熊猫网站ipanda网站,出乎意料地受到了全球网友的追捧,这对于今天执着于追求视觉冲击力,满足于快节奏的影像美学的我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本文将着重阐述慢电视对于美国概念电影理念的延伸性,以及慢电视为何能在与快节奏的电视节目样式博弈中得到大众的认可。

关键词:慢电视;概念电影;电视节目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07-0090-02

2013年7月,通过熊猫向全世界宣传和平、友爱的理念,并且提高国家形象的ipanda熊猫频道产生,它没有像其它频道一样,去制作播放各种常规电视节目样式,只是通过28路高清摄像头,全天候向全世界直播熊猫的日常起居、繁育及娱乐情况,一举一动都得到了全面地展现,没有剪辑,只是在客观地缓慢地进行全球直播。

显然,这和现如今我们所追捧的快捷的审美追求相矛盾。但是就是这样的一档栏目,ipanda熊猫网站的微博粉丝量经过不到两年的时间,目前微博粉丝量已经达到27万,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无独有偶,早在同年2月,挪威广播公司就已经播出了一档这样的节目:节目连续播出12个小时左右,在前4小时的时间里,节目内容包括主持人开场介绍,畅销书《实木》的作者梅汀等嘉宾讲解演示如何砍柴、劈柴、堆砌柴火。期间,有音乐家拉着木制的提琴为节目伴奏。零点过后,摄影棚仅剩下两个摄影师,梅汀点燃柴火后,摄影师把镜头对准壁炉,在连续8个小时里,直播木柴燃烧时状态,同期声是哔哔啵啵柴火燃烧的声音,直播持续到次日八点。这就是《挪威柴火之夜》慢节奏直播电视节目。据统计,当晚它吸引了约100万观众观看,节目收视率高达20%,在挪威创下收视率纪录。挪威人自己也评价道:“尴尬并自豪”。

相同的节目类型,不同的播放渠道,但是两个国家都受到了欢迎,我们有必要研究它的制作理念。

理论界一直把电影和电视共同作为第七艺术,也就是说电影和电视是不分家的,因为两者在视听影像表达,制作理念上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两者相互联系,并且相互影响。

一、慢电视——美国概念电影理念的延伸

业界将像《挪威柴火之夜》这样的节目形态称作“慢电视”,制作人卢纳穆克勒布斯特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慢电视是对马拉松式电视报道类型的概括,以事件发展的本来速度,完整报道一件普通事件。既指播出时间很长,也表明报道的事件节奏本来就很慢。[1]”由此,ipanda熊猫频道的电视节目也称作慢电视。

从定义上看,慢电视和纪录片有某种相似之处。2009年的《卑尔根铁路:分分秒秒》,这档节目拍摄了一列火车从首都奥斯陆到卑尔根7个小时旅程的“分分秒秒”,摄制内容无外乎是一些沿途白雪皑皑的挪威风景。这正好和纪录片早期被称之为“游记片”的概念不谋而合,它更多以旅游、探险和奇观为主要内容。

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电影发展史上实验电影的发展出现了几种倾向性,其中“概念电影”是最具革命性和挑战性的,它表达了对电影本体的思考和电影观念的突破。它涉及的不再是电影的表面特征:“电影究竟是商品、艺术还是宣传品?”而是它的本质属性,它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展示“电影是什么”[2]。它更加注重电影记录世界的过程和方式。以迈克尔斯诺《波长》为标志,美国开始了对概念电影的大讨论。慢电视更多汲取的就是美国概念电影的代表人物安迪霍沃尔的“最低纲领派”的电影理念。在他的电影作品中,影片由漫长的单一镜头组成,比如《吃》,一个45分钟的单一中近景镜头,画面的全部内容都是一个男人在吃蘑菇。而他将“最低纲领”推上极致的是一个男人六小时的酣睡的《沉睡》,摄影机静止不动,唯一的剪辑点就是更换胶片。而慢电视不就是如此吗?12小时不间断地去拍摄熊猫的一举一动,数小时的展现熊猫的吃喝拉撒,他们的生活习性,而《挪威柴火之夜》也是展现从羊毛最终变成毛衣的整个过程,包括剪羊毛、制毛线以及织毛衣,重点放在直播一群人织毛衣,没有剧情,没有悬念,后期没有剪辑,一切都是如此无聊与乏味,只有时间慢慢地流逝。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导演将摄影机看作是时间而不是空间或者运动的媒介,将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大家最易忽视的时间。于是,我们可以把慢电视看做是概念电影理念在电视界的使用与延伸。从两者的发展命运来看,概念电影历来只被电影理论家所推崇,在电影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是轻描淡写的一笔,至少它没有被发展成一种像好莱坞电影产业的流水线产品链。而具有相似的理念的超级慢,极其无聊乏味的这种实验性的电视节目样式却得到了特定大众的认可。

大家知道,社会学家认为现如今我们步入了一个以由媒介建立的后现代主义的社会,电视与网络新媒体正是后现代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节目以电视剧和娱乐节目为主,文化娱乐功能逐渐上升为主要功能,再加上电视本身的90%以上的覆盖率,网络覆盖率也达到90%以上,这正好符合如今后现代社会竭力追求平面化、无深度、快速拼贴和复制的文化语境,于是各国电视台,电视节目形态想当然地仍然以受年轻人追捧的像“好声音”、“达人秀”、“亲子秀”这样的快节奏的节目为主,而就是在这样的媒体环境下慢电视的高关注率自然是令人惊讶的。

二、慢电视——快的世界中寻找慢的理由

慢电视这种看似古怪的电视节目,将无聊进行到底,甚至制作人认为越无聊越好,电视收视率、微博粉丝量就是很好的证明。那么为什么这样慢节奏的节目能够在如此快节奏的世界中成功突围呢?

(一)安逸的生活环境

我国经历了多次朝代更替,历史变革,再加上多次的自然灾害的影响,直到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质量才有了很大的改观,逐渐解决了温饱问题。到了21世纪的今天,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变成提高精神质量。于是,晚上看电视,刷微博,周末看电影成为人们的必修课。自然,心态也从之前浮躁拼搏,回归到可以荣辱不惊看花开花落、闲庭信步望云卷云舒的哲人生活美学上。慢成为人们追求的生活态度,希望最终获得急流勇退后扁舟一叶的宁静。

而挪威,从20世纪70年代,北海油田被发现和开采,让挪威在半个多世纪里,从穷国逐渐成为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再加上左派社会主义政策的影响,高福利,国富民强。虽然欧债危机多少也影响到挪威,但因为既不是欧盟成员国,也不使用欧元,因此挪威可以在危机中独善其身。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们有时间看电视,挪威实行7.5小时工作制,还有双休,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生活。尤其是当经济高速发展,政府福利政策的大力实施,挪威人民更加安居乐业。他们从一个为生活拼搏,为温饱发愁的时代发展到现如今的时代,挪威人的心态也从原来的浮躁不安,到如今的平心静气,这或许可以说是对人生的总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因此,高消费、快节奏的生活被缓慢平和的生活理念所取代,当绝大多数电视台在制作极具娱乐性质的电视节目的时候,挪威电视台与ipanda熊猫频道开始关注于人类本身原始的需求,追求一种人们需要的宁静和平和。正如穆克勒布斯所说:“我觉得在快节奏社会中,慢节奏显得很完美。人们总是会需要一些别的东西。[1]”

(二)新颖的节目创意

求新鲜求变化是观众永远的要求,求创新求突破是创作者永恒的追求。艺术贵在创新,贵在制造一种熟悉的陌生感。从2014年开始,我国各个电视台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明星真人秀节目,比如《爸爸回来了》《爸爸去哪儿》《妈妈听我说》《奔跑吧!兄弟》等,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快节奏,目的就是为了娱乐大众。像亲子真人秀,大量雷同的环节设置,导致了节目的收视率逐期下降。即使是新引进节目《奔跑吧!兄弟》也难逃这样的命运,因此,节目创新成为必然选择。Ipanda熊猫频道,借助于网络平台,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熊猫为拍摄焦点,满足了全球网民的猎奇的心理需求,再加上全天候的播放形式,让网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慢节奏心理体验。而像挪威慢电视创意构想来源于《实木》这本畅销书,节目制作人认为这本书能够这么火的原因,就在于它介绍了挪威人与木材之间的关系,因为挪威靠近北极,所以挪威人离不开木材,大多数家庭都有壁炉,大半年的时间都要取暖,于是他们对于木材的钟爱让节目组开始策划制作了这种类型的节目样式。

根据节目制作的原创性与差异性原则,几乎所有的电视台都在将娱乐节目作为自己的重点的同时,挪威广播电视、ipanda熊猫频道却制作了完全不同于常规的节目,最终让它赢得了超高收视率与粉丝关注度。

(三)全方位的宣传

Ipanda熊猫频道,全球全网直播,受众群体是全球网民,因此社交网站新浪微博成为重要的宣传手段,网民通过观看直播,热烈地参与话题讨论,不断地增加粉丝量,扩大了网络频道的影响力。而挪威电视节目也是如此,启用推特,提前进行宣传,众多随身携带平板电脑的大都市人群成为慢电视的忠诚粉丝,他们随时在社交媒体上向朋友或粉丝发表评论。此外,挪威电视台制作的节目比ipanda熊猫频道节目更加得到推广,因为这些节目已成为公开展示挪威生活的场所,甚至将节目当成了全民参与的盛大活动。比如2011年,当邮轮5天游节目开始电视直播时,不仅王后索尼娅参与了活动,沿途的小镇官员也鼓动居民出去迎接,附近小城镇数百艘小船云集在邮轮附近,好让他们所在小镇的名字成为社交网站上的关注热点。

三、结 语

目前,这种极具特色的慢电视节目形态尚未流行,它这种另类讲“故事”的方式,在当前一切以快为标准的世界中,像概念电影,它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其独有的价值。至少在未来的几年,慢节奏的节目形态在一味追求经济高速发展,以“快”为基准的中国很难得到快速发展,ipanda熊猫频道只是一个个案而已。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种节目样式能够找到合适的土壤得到发展,能够为完善电视理论建构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君荣.挪威慢电视:在快世界中寻找慢的理由[J].中国新闻周刊,2013(32).

[2] 游飞,蔡卫.电影艺术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电视节目
周一广播电视报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健康类电视节目的发展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