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采后病害防治技术规范

2015-05-30 10:48
果农之友 2015年6期
关键词:柚类柑橘类甜橙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果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50l)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农业部柑橘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西南大学、重庆大学、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四川省农业厅植物保护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军华、焦必宁、王日葵、冉春、李鸿筠、姚廷山、刘浩强、李正国、曾凯芳、董鹏、张伟、周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柑橘果实采后病害的防治原则和防治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柑橘果实贮藏期病害的监测和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947鲜柑橘

NY/T 1189柑橘贮藏

3 术语和定义

NY/T 118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柑橘采后病害

包括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

3.2 侵染性病害

由病原生物引起的病害,在柑橘个体间可以互相传染,自然环境中发病不均匀,病害由少到多,由局部到普遍,病害数量及严重程度随着时间和温度、湿度等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显著。

3.3 非侵染性病害

又称生理性病害,由非生物病原因素,即不良的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理变化而引起的一类病害。一般成片同期发生,发展迅速,无传染性。

4 侵染性病害的防治原则及方法

4.1 防治原则

加强田间病虫害的防治。适时采收,并及时进行药剂处理。贮藏场所需提前进行消毒处理,库房及周边环境保持清洁。

4.2 防治时期

柑橘黑腐病、褐色蒂腐病和炭疽病等潜伏性侵染病害在柑橘谢花期开始防治,其他病害在柑橘采收前1个月进行田间药剂防治,果实采收后24小时以内进行药剂处理。

4.3 防治方法

果实采收前1个月对树冠喷1~2次杀菌剂。果实采收后24 小时以内进行杀菌剂浸果处理,在通风阴凉处或冷库中预贮,甜橙类和柠檬预贮2~3天;宽皮柑橘类预贮3~5天,柚类预贮7~12 天。预贮后宜用透明聚乙烯薄膜袋单果包装,柚类包装薄膜袋厚度:0.015~0.030 毫米,其他柑橘类:0.010毫米。严格控制贮藏条件,库内温度、湿度和气体按NY/T 1189的规定执行。加强贮藏果实管理,20~30天抽样检查一次,发病率高于2%时翻果检查,剔除腐烂、病变果。杀菌剂种类参照NY/T 2389-2013的规定执行。具体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和附录B。

5 非侵染性病害的控治原则及方法

5.1 控治原则

通过成熟度、贮藏环境控制以及药物处理,防止果实生理性病变。

5.2 防治方法

果实适期采收。采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气体贮藏条件。

5.2.1 柑橘水肿病 控制适宜的贮藏温度和加强库房通风换气。避免贮藏温度偏低、氧气浓度过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适宜温度:甜橙类和宽皮柑橘类5~8℃;柚类5~10℃;柠檬类12~15°C。

适宜气体:氧气: 10%~15%;二氧化碳:甜橙类0%~3%,宽皮柑橘类、柚类和柠檬0%~2%。

5.2.2 柑橘生理性褐斑(干疤) 果实适期采收,不宜过晚,采收和贮运过程中避免擦伤。

控制适宜的贮藏温度和加强库房通风换气。避免贮藏温度偏低、氧气浓度过低、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温度和气体条件同柑橘水肿病。

适宜湿度:甜橙类和柠檬90%~95%;宽皮柑橘类和柚类85%~90%。

5.2.3 柑橘枯水 果实采前1~2个月喷施20毫克/升赤霉素(GA3)。适时采收,避免果实过度成熟。

根据预贮后果实失重率确定预贮时间:甜橙类、柠檬类2~3天;宽皮柑橘类3~5天;柚类5~10天。甜橙类、柠檬类失重1%~2%,宽皮柑橘类、柚类失重2%~3%。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防治柑橘采后病害推荐使用的杀菌剂

防治柑橘采后病害推荐使用的杀菌剂见表l。

猜你喜欢
柚类柑橘类甜橙
浅谈梅州市柚类种质资源圃建立的必要性与建议
南非:甜橙产量预计增长6%
柚类全冠移植与整形技术推广分析
一天一橙子有助于预防痴呆
秘鲁:甜橙出口增长
多吃柑橘类水果可预防胰腺癌
吉安市柚类种质资源调查初报
柑橘类水果价格普涨,预计仍有上涨空间
探寻“抑菌能手”——柑橘类果皮萃取液抑菌效果研究
不同品种柚类在赣西地区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