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内心和谐促单位和谐

2015-05-30 10:48文净平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弗斯牡蛎逆境

文净平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09-02

在中国古代,和谐社会就是一种理想的大同社会。早在先秦时期,孟子就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传世警句。在西方,和谐是美的重要特征,并被应用到了社会管理、企业管理中。所以《说文解字》对“和”的解释是:“和,相应也。”而谐的意思是“配合得当”。和谐旨在使不同事物“相应”且“配合得当”,使多样要素相“统一”。

“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干事业主张“和衷共济”,共事提倡“和睦相处”,待人注重“和蔼可亲”,做生意信奉“和气生财”。作为伴随着人类文化诞生以来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和”的凝聚力在今天仍然推动着人类文明生生不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我们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因此,和谐单位可定性的描述为:人气顺、心气齐、风气正、干劲足。

构建和谐单位,人与人的和谐是关键,内心的和谐是基础,没有内心的和谐,就无从谈起人际关系的和谐,更无从谈起整个单位的和谐。内心的和谐,看似“腹内机关”,功夫却在“腹”外;内心的和谐,虽属个人心态,却与众人有关。社会上有的人总认为自己工作上比谁都干得多,贡献比谁都大,条件比谁都艰苦,付出比谁都多,而待遇却不如人。人家提拔了我没提,人家晋升了我没升,人家评优了我没评,甚至房子没人家的豪华,对象没人家的满意等等都成了“不如人”的心疾。于是对社会报怨,对组织不满,对领导仇恨,对别人嫉妒,对家人撒气,总觉得谁都欠自己的,于是工作消极,于是中伤他人,于是报复社会,甚至打着正义的晃子到处匿名举报,最终导致整个单位的不和谐。其实有了这种思维定势的人,根本原因是内心的不和谐,如此以往甚至会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与其这样苦苦跟自己过不去,何不换一种心态来做到内心和谐呢?

1、内心和谐就是对待自己要满足。满足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只有感知它的人才知道。成功、欢乐、健康是满足;自由、随意、洒脱是满足;宽容、理智、诚信是满足,甚至吃饭、睡觉、活着、适时得到排泄都是满足。这些满足虽说够不上品味,但也实实在在,起码比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甚至被大小便憋得难受的人要满足。古人把人的最大满足总结为“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可是花烛之夜的激情以后是锅碗瓢盆、油盐柴米、生儿育女的无休止的烦恼;金榜题名的风光过后是政务冗繁、民事杂沓、攘外安内的无穷尽的操劳。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跟自己较劲,否则,这劲是越较越别扭,越较越沮丧。

2、内心和谐就是对待他人要宽容。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也是人类最高尚的美德。有一则笑话说:某家来客,叫儿子上街买肉,时至中午,还不见儿回来。某人去看,儿子正在路上和一人对立。儿子说:他不给我让路,我也不给他让路。某人说:好儿子,把肉拿回去叫你妈煮起待客,老子来陪他站。这虽然是笑话,却让人不能不想到一个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就是不能以宽容的心态待人,不与人为善,而与人为恶。当然,现实生活中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有的是别人工作中无意或无奈的小事得罪了自己;有的是别人言者无心,自己闻者误会;有的是当时情境或制度使然,没能完全满足自己的要求而耿耿于怀;有的是为了损人利己;有的明知损人不利己也要去做,则出于嫉妒,甚至恶作剧罢了。这时若双方都斤斤计较,针尖对麦芒,视对方为冤家,逮着机会就时时攻击整治,事事拆台掣肘,你撕我咬,生活的乐趣都没有了,最后只能是两败俱伤。据说当年秦始皇“坑儒”,初衷并不是这么回事,原本只准备修理两个自以为读了几句书臭美,敢提梭标意见的家伙。后来一些读书人为了平时的积怨趁机报复而相互揭发,终于造就了460多个“现行反革命”,在京城附近全部被活埋。揭发别人者亦被别人揭发而活埋,真的印证了“你整我,我整你,整来整去整自己”这句千年古话。其实大智大勇之人常会退避三舍,这与其说是向对手屈服,不如说是对自己宽容,不逼自己陷入死胡同。有理想志向的人,岂可被轻易干扰生命的航线?咽下这口闲气,就会少了更多的闲气,摆脱无聊庸俗,集中精力去做好应该做的事,取得应该取得的成绩。所以不要与他人计较那些无关生活本质的小是与小非,况且不是所有的恩怨到头来都能分得清孰是孰非,不是所有的误会和伤害都能一时间得到澄清和昭雪,我们应以宽容的胸襟去忍受心中那些委屈、愤懑甚至仇恨,这样才会内心和谐,整个单位才会人气顺,心气齐。

3、内心和谐就是对待工作要踏实。我们的工作说大了是党和人民的事业,说小了是为自己与家人的生存的一种手段。不管是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还是作为一个家庭的担当者,我们都应该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干好份内之事,为患者解除病痛。古希腊神话有一个故事:西西弗斯因为在天庭犯了法,被天神惩罚,降到人世间来受苦。对他的处罚是要推一块石头上山。每天,西西弗斯都费了很大的劲把那块石头推到山顶,然后回家休息,可当他休息时,石头又会自动地滚下来。于是西西弗斯又要把石头往山上推,这样,西西弗斯面临的是永无止境的失败。天神惩罚他,就是折磨他的心灵,让他在永无止境的失败中受苦受难。可是西西弗斯不肯在成功与失败的圈套中被困住,他心中异常平静地想:推石头上山是我的工作,我的责任,只要我把石头推上山顶,我的责任就尽到了,并且安慰着自己:明天还有石头可推,明天還有事干,明天还有希望。天神后来不再惩罚他而把他调回天庭并委以重任。这则故事说明:当我们无法把握或改变自己的命运,或者是没有机会与能力去选择自己的工作时,至少我们有一样是可以选择的:那就是好好干。有句哲言说: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命运的公正,没有人该为你做什么,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为自己负责。因此,当我们以敬业奉献的精神踏实干好本职岗位时,我们的内心就会平静而和谐,而和谐的内心又会进一步促使我们做好工作,从而创造一个风正、劲足的和谐团队。

4、内心和谐就是对待逆境要乐观。逆境是人生的清醒剂。英国有句民谚说:风筝因为逆风而飞得更高。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能够在逆境中成长的人远比在逆境中颓废的人要伟大得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面对逆境,怨天尤人的牢骚与抱怨,只会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把解决问题的机会错过。与其浪费时光去做徒劳无益的挣扎,还不如漠然视之,用这些精力去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牡蛎的故事对我们启发很大:当异物进入牡蛎的壳内时,牡蛎觉得非常不舒服,但是又无力把异物排出去,所以牡蛎面临两个选择,一是抱怨,让自己的日子很不好过;另一个是想办法把这异物同化,使它跟自己和平共处。于是牡蛎开始把它的精力、营养分一部分去把异物包起来,当异物裹上牡蛎的外衣时,牡蛎就觉得它是自己的一部分,不再是异物了。异物裹上的营养成分越多,牡蛎越把它当作自己的一部分,就越能心平气和地与之相处。牡蛎没有大脑,它是无脊椎动物,在演化层次上很低级,但是连一个没有大脑的低等动物都知道想办法去适应一个自己无法改变的环境,把一个令自己不愉快的异己转变为可以忍受的自己的一部分,人的智能怎么会连牡蛎都不如呢?其实,人的一生,就像一趟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我们的一颗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我们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而如果我们能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即使我们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所以,面临逆境,当我们乐观面对时,我们的内心就会和谐而宁静,我们的心气就会顺,我们的单位就会和谐。

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孔子曰:君子合而不同。和谐并不等同于“一团和气”,也不是遇到问题就不讲原则的你好、我好、大家好。让我们都冷静地反思一下自己: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他人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选择了维护大局还是满足私欲?当需要自己站在公平、正义的天平上做一颗砝码时,我们选择了客观理性的无私还是主观感性的偏袒?只要我们首先做到内心和谐,我们就一定能建设一个风气正、人气顺、心气齐、干劲足的和谐单位。

猜你喜欢
弗斯牡蛎逆境
超越逆境
How adversity makes you stronger逆境如何让你更强大
告别自汗用牡蛎,四季都轻松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爱心树(上)
西西弗斯的神话
阁楼上的光
昙石山文化的牡蛎器
完形填空Ⅳ
《如何煮狼》:煮狼的女人爱牡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