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细胞癌的CT扫描及表现

2015-05-30 10:48卫家耆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表现

卫家耆

摘要: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CT扫描方法及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2014年收治的肾细胞癌患者13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CT扫描。结果:螺旋CT增强扫描由于扫描速度快,成像时间短,能连续观察到以上各期的强化表现。结论:对多数肾脏疾病,CT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不但能作出准确诊断,而且能判断病变范围,有助于临床治疗。

关键词:肾细胞癌;CT扫描;表现;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12-01

肾细胞癌简称肾癌,是最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约占全部肾恶性肿瘤的85%,主要来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常见于40~60岁,男女比例为2: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014年收治的肾细胞癌患者1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在28~69岁,平均年龄53岁,患者大多数为46岁以上。

1.2 检查方法

1.2.1 扫描前准备 扫描前3天禁服鋇剂、钙或含金属药物;扫描前6h禁饮食;扫描前30min口服1%~2%泛影葡胺400ml,使小肠充盈;扫描前5min再口服对比剂200ml,使胃及十二指肠充盈,患者取仰卧位,训练病人在平静呼吸时屏气进行扫描。扫描前先做定位片,以确定扫描范围。需增强扫描者必须做碘过敏试验。

1.2.2 CT扫描方法 ①平扫:以剑突为标记,扫描范围自肾上腺区开始扫至肾下极的下方。扫描层厚10mm,层距10mm。对可疑小病灶,应采用局部薄层扫描,层厚1.5~5mm,层距3~5mm。②常规增强扫描:肾脏CT检查常规需做增强扫描,静脉快速团注60%的泛影葡胺或非离子型对比剂60~100ml。注射完毕即行双肾区扫描,可显示肾实质强化;5~10min后,再次行双肾区扫描,以观察肾盂充盈情况。③动态增强扫描:当CT扫描时间与扫描间隔时间之和小于10s时,动态扫描即成为可能。依检查目的不同,动态扫描分为进床式动态扫描和同层动态扫描两种。两种扫描注入对比剂的方法均为静脉团注式。④螺旋CT双期(或多期)增强扫描:先作肾脏平扫,然后静脉快速团注60%的泛影葡胺或非离子型对比剂,以3~4ml/s的速度注射。再分别于25~30s和2~3min做两次螺旋扫描,前者为肾皮质期,后者谓肾实质期。肾皮质期对显示肾血管及较大肾肿块的血供情况优于肾实质期,肾实质期皮髓质均已强化,强化程度低的病灶与肾实质间有良好的对比,因此其对小病灶的发现率高于皮质期。

2 结果

2.1 平扫表现 正常肾脏在横断层面上,位于脊柱两侧。由于肾周低密度脂肪组织的对比,肾脏显示为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滑或略带分叶。有时在左肾上极的前外侧缘处可见一局部的突出,称之为驼峰肾,属先天变异,勿误为病变。在肾的中部层面可见肾窦及肾门内凹,肾动脉和肾静脉呈窄带状软组织影,自肾门向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走行,肾动脉位置较肾静脉偏后,除肾窦脂肪呈较低密度和肾盂呈水样密度外,实质密度均匀一致,约为30~50HU,肾皮、髓质不能分辨。如果用较宽的窗宽观察,在肾脏前、后方的低密度脂肪组织中,可见向侧腹壁走行的细线状致密影,此即肾前、后筋膜,它们将腹膜后区分为前肾旁间隙、肾周间隙和后肾旁间隙。

2.2 增强扫描表现 肾脏的增强扫描表现取决于对比剂的用量、注射速度和扫描时间。采用常规剂量团注法的增强检查早期(注药后1min之内),肾血管和肾皮质明显强化,强化的肾皮质伸入到肾实质内,形成所谓肾柱,而髓质仍维持较低的密度,因而可清楚地分辨出肾皮质和髓质。正常青壮年肾皮质厚度可达0.5cm,进入老年期后,正常肾皮质因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可以变薄。注药后约2min扫描,肾髓质明显强化,其强化程度类似或略高于皮质,皮质和髓质分界不清楚,肾盂及肾盏开始强化。5~10min后扫描,肾实质强化程度减低,肾盏、肾盂明显强化。螺旋CT增强扫描由于扫描速度快,成像时间短,能连续观察到以上各期的强化表现。

3 讨论

肾细胞癌为泌尿系最常见恶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50~60岁,男性比女性多3倍。罕见于青年或儿童。典型症状有血尿(60%),腰痛(50%)和包块。但只有不到15%的病人有这些典型症状。有时,肾癌虽大而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肾癌偶尔并发高血压和副甲状腺机能亢进。肾细胞癌起源于肾小管的上皮,没有包膜,但可以有纤维组织的假包膜。瘤内常发生出血、坏死、囊变、钙化,甚至纤维化。镜下肾细胞癌可以是以透明细胞为主,颗粒细胞为主或梭形细胞为主,或三种细胞的混合。肾细胞癌的直径等于或小于3cm时,称为小肾癌。而临床及影像学最常见到的是进展期肾癌。CT平扫肿瘤多表现为肾实质内略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偶为略高密度病灶,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多数边界不清。若有出血、坏死、囊变时则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肿块。少数病灶内可见点状、不规则或弧形钙化影。较大的肿瘤可使肾轮廓外形扩大或局部隆起。增强扫描早期,肿瘤常显示明显不均匀强化,中心为无强化的低密度区。其后由于肾实质强化显著而肿瘤的低密度区相对明显。肾盂肾盏受压移位或破坏,有时可引起部分肾积水。肿瘤向外侵犯可致肾周脂肪密度增高、消失和肾筋膜增厚。肾静脉或下腔静脉有瘤栓形成时,表现为静脉管径增粗,边界模糊,增强扫描时出现等密度或低密度充盈缺损。肾门区域、主动脉旁、下腔静脉旁及膈肌角内可见肿大的淋巴结,在CT上显示直径等于或大于1.5cm。此外还可转移到肾上腺、肝、肺及腰椎等部位。

CT检查已广泛应用于肾脏疾病的诊断,包括肾肿瘤、结石、炎症、外伤和先天性畸形等。对多数肾脏疾病,CT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不但能作出准确诊断,而且能判断病变范围,有助于临床治疗。然而,CT对于某些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仍然是有限的,而常规X线平片和造影检查的诊断价值不可否认,因此,CT并非作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曹丹庆, 蔡祖龙. 全身CT诊断学[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 534.

[2] 王晋祖, 王军臣.肾细胞癌的CT表现与病理分析[J].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2, 10(5):361-363.

[3] 吴恩惠. 医学影像学诊断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751.

猜你喜欢
表现
“高级黑”在国内舆论场和对外传播中的表现、影响与对策
读《现代艺术哲学》
浅谈《红楼梦》的女性崇拜意识
素描艺术中的造型语言与表现
对动漫艺术“综合与表现”领域多元化应用形式的探索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美术审美特征论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