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

2015-05-30 18:36安秀红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心理分析护理干预糖尿病

安秀红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我院2013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为100例,每组各5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上给予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对比前后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结果:通过护理,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0%。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显效高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我们应采取护理干预措施与心理分析,减轻了病人的情绪;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分析;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8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16-02

糖尿病是一种心身疾病,也是临床上老年人最常见患的疾病。它深深的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因为长久的患病导致患者经常产生精神紧张、焦灼与恐惧等心理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与胰岛素的分泌。因此近几年我科室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并且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患者的焦虑情绪与生活质量获得了很大的改善,详细阐述以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收治在我科室进行糖尿病心理分析与干预的患者为100例,经过全面检查全都得到确诊。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45±2.9)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2年。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20~68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5年。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0天。两组患者资料经过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除开患有急性脑血管与精神疾病的病人。

1.2方法

①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措施为护士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测得血糖值之后要做到加以记录。引导患者如何正确进食与有效管理等。

②观察组采用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2.1认知疗法

当病人入院时责任护士便要及时向患者家庭讲述到关于糖尿病的知识及其防治措施,让他们对病情有初次的认识。改正他们错误的认知与对疾病不利的应对方式,培养积极的认知模式;让负性思维渐渐远离。

1.2.2心理治疗

病人在患病时期,任何时候产生的不好情绪都是避免不了的。在这时护理人员要理解与尊重患者,更加要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在进行交谈的时候要注意自身的语气,要面带微笑的去分担患者的苦痛。通过语言、表情显示出对病人的十分同情与理解,让患者信任我们同时护患的关系也十分良好。另外,对于出现焦虑、忧郁心理的患者,护士人员要面带微笑的倾听患者的意见,并作出针对性的解释。让患者了解到疾病虽然在目前无法得到痊愈,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与保持好良好的情绪能有效地控制,也可以像健康人一样工作和生活。特别是对具有悲观与失望情绪的患者,护士的态度要和蔼及要消除患者的心理戒备。引导患者学会宣泄自己的情绪或者找知心的人倾诉。通过宣泄这样的方法来使心情平静安定,从而达到心身平衡。再而向其家属讲到多关心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病情,对于心态不平的患者给予健康疏导,让他们感到被重视;这样让治疗更加有疗效。

1.2.3放松疗法

①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之下,找到最舒适的姿势。②闭目养神,以减轻视觉的刺激。③肌肉放松的训练,首先从脚部位开始,依次为小腿、大腿到上肢头部,让全身肌肉达到全部放松。④深呼吸训练,持续20min最佳。这样的方法每天3次,每次15min;在结束放松后还可进行音乐疗法,在旋律的刺激下让大脑右半球内啡肽增多,从而产生愉悦感及获得缓解紧张的目的。

1.2.4健康指导

护士人员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宣教,让患者意识到医治的重要性。了解饮食的调节方法、在进行治疗的时候要主要并发症的预防;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首次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也会有些顾虑,认为胰岛素会产生依赖而拒绝使用胰岛素。护理人员要耐心教育患者,便请到有经验的患者进行说教来消除患者的疑虑。在让患者了解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反应,提倡身上随时备带一些含糖零食;方便失去知觉的时候能及时得到救治。鼓励患者多在室外活动,这样有利于葡萄糖的利用又起到了降血糖的作用。

1.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血糖恢复正常,并未出现任何情绪反常现象;有效:患者血糖部分恢复正常,有时会出现血糖增高或低血糖现象;情绪没有任何不适,能够自己愈合;无效:患者血糖恢复了一些,相比于护理之前并没有太大的明显改善。

1.4统计学法

这次我们采取SPSS15.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对比,( ±s)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和x?检验,p<0.05表示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护理后,观察组显效30(60%),有效15(30%)无效5(10%)。临床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显效28(56%),有效12(24%);无效10(20%)临床总有效率为80%。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慢性疾病,其临床症状迁延反复。很容易造成各种并发症,特别是并发高渗性昏迷及酮症酸中毒,病死率十分高。患者的家庭会产生悲观失望的不良情绪等。将医学健康教育的知识宣教给患者,带动患者去预防。在医疗和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当中要发挥重要的辅助与补充作用,这样才能让患者和家属消除对疾病的害怕心态。经常在这样的调节下进行多种治疗,达到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也让患者的疾病很快得到康复。

综合上述,护士通过全方面的护理干预及其心理疏导,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和家属的疾病的认识。减轻了患者抑郁的焦灼心理,减少了住院天数与费用。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大的赞同,值得临床大力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魏丽萍,尿病患者焦虑、郁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措施[J].求医问药(下半月),012,07:437.

[2] 高菲,理干預对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中心理状态的影响[J].国医药导报,011,6:141-142.

猜你喜欢
心理分析护理干预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
浅析艺术院校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问题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