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全程结核病健康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及措施

2015-05-30 18:36黄其秀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

黄其秀

摘要:全程结核病健康教育模式是进行结核病相关工作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提升结核病防治效果的有效措施。全程健康教育模式通过在患者住院阶段、治疗阶段以及出院后续治疗实现全程的健康教育,就患者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并且给予患者医学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与传统的结核病护理模式相比,全程结核病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提高病人的结核病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可以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结核病防治;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R8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23-02

引言

随着结核病控制工作深入开展以及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全程结核病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我院严格贯彻国家关于结核病防治规划的相关要求,积极开展医务机构相互协调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在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前提下,大力采用结核病门诊—住院—出院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并且取得了较大的临床成果。

一、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因此积极开展结核病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全程结核病健康教育是通过对于患者结核病治疗前后的教育以及护理,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结核病患者的治疗。系统回顾我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在进行全程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案例,就健康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阐述,从而分析全程结核病健康教育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从而为结核病临床治疗开拓新思路。

(二)全程健康教育具体开展措施

在开展全程健康教育的时候,要对相关的护理人员采取较为系统的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专业培训,能够在结核病患者接受治疗阶段—住院阶段-出院阶段全程健康教育方式对于结核病患者开展健康指导。为了配合患者的有效治疗,要求医护人员加大结核病知识宣传力度,积极开展结核病健康知识讲座,对于结核病患者开展单独的健康指导,就结核病护理工作开展积极的探讨。为了提升全程健康教育的开展效果,要求专业的健康教育的医生以及护理人员根据结核病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健康教育计划。

(三)实验的影响因素

实验理论依据是在理想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利于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开展的因素。这些风险因素在实际中不可避免而又对护理效果产生未知的影响,因此需要尽可能减弱这些风险因素。主要的风险因素包括患者的病情情况、相关的医疗器械使用规范、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病房的整体环境、护患之间的沟通问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和组织工作、护理人员的数量等。

二、全程结核病健康教育模式开展效果

(一)患者对于结核病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

通过系统的进行结核病全程健康教育的案例,再结合我院以前的结核病治疗案例,可知采取全程健康教育之后,患者对于结核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得到有效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得到明显提升。尤其是通过患者治疗前后的健康教育,患者对于结核病知识了解程度不断加深。

(二)结核病患者化疗规范治疗、治愈、复发情况的比较

在采取有效的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之后,结核病患者化疗规范治疗、治愈、复发情况得到明显的改善,患者的治疗完成率达到97%,新涂阳病人的治愈率为93.56%。其次通过强化全程健康教育后,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有效的改善,患者对于结核病治疗的配合程度也不断增加。

三、促进全程结核病健康教育模式开展的措施

(一)成立专门的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建立以护士长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小组,进而形成完善的临床护理风险管理体系以及风险监控管理体系。风险管理小组要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患者病理情况等各类信息,不定期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议,及时发现日常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以及各类风险,找出安全隐患,并且提出行之有效的防范手段。各小组成员要明确各自的风险管理职责,实行责任到人的负责机制,并且负责护理效果的分析及统计。

(二)提升护理人员风险意识

通过选派护理人员到大型先进的医院进修学习,定期召开护理人员会议,不定期对于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以及安全防护意识进行检查,对于表现优异的进行嘉奖,表现差的则进行通报批评。组织医院内部的基本业务强化培训、护理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培养护理服务理念以及提高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协调能力。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不断强化护理风险意识,进而提高护理管理的综合服务水平。

(三)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规章制度可以不断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应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医院护理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完善的护理风险管理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监督指导。对于新技术、新设备及新仪器的使用要严格制定操作規程与管理制度,并上报备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对患者的服务水平,在不违反医院相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患者的要求,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四)制定各种风险防范及应急预案

应该根据本科室的组织特点以及常见的突发风险因素建立紧急处理预案,如输液过程风险管理预案、输血风险管理预案、输液管堵塞或者脱落紧急处理预案、医疗药品短缺处理预案、预防烫伤/触电/高空坠落应急处理预案、突然停电/停水/火灾应急处理预案等,要求全体医护人员必须掌握处理应急处理的方法,并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做到突发事件发生时不慌张,迅速处理。

(五)加强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持和蔼热情的工作态度,耐心听患者讲解自己的生理病症,以礼貌周到的服务接纳患者。定期开展结核病疾病的健康知识讲座,对于治疗后患者在饮食习惯、活动量、情绪管理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让患者对于肺结核病临床治疗有着深刻的认识,从而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人员要耐心详细地进行讲解,让患者掌握结核病术后治疗中如何饮食,如何运动,如何有效控制情绪等。

(六)定期进行质量考核

每个班组制定出工作程序和基础护理定量评价的形式,定期征询病人,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根据工作计划严格管理,防止出现纰漏。按照医院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建立绩效考核机制,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定期举办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加强对各个护理环节质量监控,以确保护理的有效实施。通过建立床位与患者的绑定,严格检查等方式以降低患者的安全风险。此外,为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教育,护士应确保“看服到口”,并及时按照他们的用药效果,提出科学的服药方式。

(七)加强护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护理人员是建立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排头兵,护理人员必须在具备良好的护理技术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患者寻求治疗是很艰难的过程,在此期间,患者会承受很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需要护理人员的理解和关心。护理人员必须学会和患者沟通,通过进一步沟通交流来增进患者的信赖度。许多情况下的医患之间的矛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医护人员缺乏沟通技巧,不能够了解患者的想法所导致的。因此在日常护理中,需要规范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在于患者的沟通过程中主动、耐心、细致、贴心,想患者之所想,忧患者之所忧。同时在不违反医院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开放探视室,使患者尽可能与家属进行交流,减少患者在心理上的负担。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结核病病例的多样化,传统的结核病防治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当前大部分疾病防治医疗机构的防止人员多为普通的公共医疗服务者,这些医疗服务人员缺乏對于结核病患者的诊疗,降低了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效果。因此对于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模式推广,要不断整合全社会的力量,以政府公共卫生部门为主导,促进医疗机构的工作协调,从而提高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津,李仁忠.结核病定点医院肺结核诊断治疗管理现况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3.

[2] 董玉军. 充分发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功能积极探索社区结核病防治工作模式[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13.

[3] 曹世义,赵凌波,卢祖洵.武汉市结核病专科医院与结防机构合作模式效果评价[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新时代多元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服务体系构建探析
让“绿色”融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开发区“双创”服务体系探索与思考
建立完善河南省产业集聚区服务体系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