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2015-05-30 22:10魏海燕陈凤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循证护理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

魏海燕 陈凤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与护理组(35),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护理组采取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与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护理组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为82.86%,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疾病知识掌握率为88.57%,对照组为65.71%(23/35),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抑郁、退缩、精神症状、激惹、整洁、社会兴趣、社会能力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循证护理,能使健康教育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关键词:循证护理;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37-01

循证护理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将现有科研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按照患者实际意愿、需求以及情况,与临床经验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制定相应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精神分裂症是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可反复发作,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严重生活障碍,甚至危害社会。本文主要分析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让患者及家属掌握更全面的相关疾病知识,能正确认识自身疾病,恢复并保持正常自知力,提高治疗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明显,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从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与护理组(35)。均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对照组中,15例女,20例男,年龄为平均为(33.23±6.33)岁;病程平均为(3.23±1.24)年;住院时间平均为(7.34±3.34)个月;5例离异,14例未婚,16例已婚。护理组中,16例女,19例男,年龄为平均为(34.45±6.43)岁;病程平均为(3.21±1.53)年;住院时间平均为(7.34±3.22)个月;6例离异,15例未婚,14例已婚。对比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婚姻情况等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一定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以后进行健康宣传教育,每周开展1次有关知识讲座,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以及健康教育。护理组采取循证护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循证护理路径采取健康教育干预,具体为:①建立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含主管护师、护士长、护理部主任以及副主任医师。②分析问题。通过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析对患者健康教育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明确健康教育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护理人员缺乏有效健康教育方法;大多数患者缺乏对健康教育的认识;患者不了解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对疾病认识能力差。③循证。利用网络计算机,检索数据库,根据所分析的问题明确检索关键词,并查阅相关资料与书籍,总结有关内容。④系统评价。掌握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使护患关系得到改善,患者、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医护人员均参与健康教育,有效结合随机健康教育与量化健康教育,充分运用临床健康教育路径,重视患者实际的个体化需要。⑤运用方法。将所收集的数据与患者临床特点相结合,对实践指导方法进行整理归纳;评审全部有关文献的实用性以及科学性;在对其进行评价以后,获取相应研究证实,结合患者实际需要、临床经验以及对患者健康教育产生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并采取相关健康教育措施。除采取传统健康教育模式以外,健康教育措施结合实践实证措施。可以参与医疗方面的干预,和医生共同讨论健康教育手段。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健康教育满意度,并对比两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使用NOSIE-30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包含抑郁、退缩、精神症状、激惹、整洁、社会兴趣、社会能力。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 SPSS 13.0 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采用 ±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健康教育满意度、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护理组满意度为97.14%(34/35),对照组满意度为82.86%(29/35),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968,P<0.05,有统计学意义。护理组疾病知识掌握率为88.57%(31/35),对照组疾病知识掌握率为65.71%(23/35),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85,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NOSIE-30评分改善率对比

护理组抑郁、退缩、精神症状、激惹、整洁、社会兴趣、社会能力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NOSIE-30评分改善率对比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中,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组病因不明的重性精神疾病,大部分是在青壮年开始缓慢或者是亚急性起病,通常表现为症状各异综合征,涉及到行为、情感、思维、感觉、直觉等不同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方面的不协调。通常患者意识清晰,其职能基本上无异常,但一些患者在发病期间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伤,病程迁延,容易反复发作,病情甚至会加重或者是恶化,有些患者会发生精神残疾、精神衰退,但部分患者在通过治疗后可以维持基本痊愈状态或痊愈状态。精神分裂症主要是由一组症状群所构成的临床综合征,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病因无明确定义,但是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以及个体心理环境中的易感素质已在医学界达成共识。不管是不良因素,还是易感素质,都有可能在生生物学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出现,不同患者发病因素可能只是某一个方面比较重要。部分患者精神分裂症属于终身性,严重者甚至会造成精神失常。所以,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要给予正确引导,采取科学教育,使其能准确认识精神分裂症,防止患者出现自暴自弃情况,给其带来心理阴影与心理压力,抵抗临床治疗。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过程中,采取循证护理能完善健康教育手段,但需要听取患者与患者家属的意见与反馈,对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的修改,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疾病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确保健康教育质量。

健康教育对象主要为患者与患者家属,护理人员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教育使患者了解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转变不良行为,使其健康发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运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利用资源,使健康教育手段得以完善[4]。例如,制定健康教育路径,方便护理人员执行,鼓励患者咨询、学习疾病有关知识,根据患者实际需要采取分层教育,在健康教育实施、制定中患者与护理人员均参与,属于互动式形式,使健康教育效果提升。循证护理能使患者依从性得到有效提升,同时能使患者对于疾病有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加强,了解用药后不良反应,正确认识疾病。除此之外,循证护理能调动患者治疗积极性,坚定治疗信心,患者依从性提升,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满意度为97.14%,对照组为82.86%,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疾病知识掌握率为88.57%),对照组为65.71%(23/35),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抑郁、退缩、精神症状、激惹、整洁、社会兴趣、社会能力改善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循证护理能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信任度,提高健康教育满意度,护患沟通加强,患者能掌握疾病有关知识,病情得到明显改善,符合刘雪珍报道内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參考文献

[1] 张华,蔡莹莹,潘玲.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06(01):97-100.

[2] 王艳梅,郑爱民.循证护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22):123-127.

[3] 陆红霞.循证护理在135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09):78-80.

[4] 罗红叶,冯启明,李宏亨,李斌.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07):59-62.

[5] 刘雪珍.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08(22):133-136.

猜你喜欢
循证护理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艾滋病患者合并机会性感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