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分析及管理成效

2015-05-30 22:10黄红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护理风险管理急诊

黄红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及护理风险管理的成效。方法我院急诊科于2014年开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加强防范措施的实施以及护理风险的监控,同时给工作人员安排急救技能培训。对比2014年度与2013年度的40例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等的调查结果。结果: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同时也有客观方面的;2014年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没有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2013年度,二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同时,2014年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等与2013年相比均得到明显的减少,二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造成急诊护理风险的因素比较多,而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可以有效增强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护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45-02

急诊科是医院中比较特殊的科室,因为急诊科接待的病人一般都是重症患者,并且病情发展变化快,抢救任务非常重[1]。正是因为以上几种特点,急诊科承担着比其他科室高出许多的护理风险。我院为此而做了专项研究,在2014年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从而探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的急诊科共有四个护理小组,包括院前护理小组、小儿输液护理小组成人输液护理小组、留院观察护理小组。共有工作人员10人,男性0人,女性10人;年龄为21—45岁,平均年龄(31±2.4)岁;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2名,护士6名。

1.2方法

1.2.1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第一,主观因素。首先,急诊工作本身的特点增添了护理安全风险。急诊科所接待的病人病情急、病情重,不可预见性的因素多,急救工作的时间非常紧张,所以容易出现各种突发性状况。此外,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非常不稳定,甚至处于崩溃的状态,所以容易激动,容易与医护人员发生冲突。而由于时间非常紧张,护理人员可能无法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造成患者及其家属的误解,所以投诉、纠纷等事件也经常发生[2]。其次,急诊管理不够完善造成护理风险。急诊管理包括医院内外部环境的管理、管理制度的实施以及对器械的管理:①医院的环境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护理人员在承担繁重的急诊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要待在嘈杂、混乱的环境中,那么急诊护理工作出现差错的几率比较大,护理人员可能因为头脑不清醒而出现重大的失误,或者因为环境的影响情绪变得糟糕,进而带入到工作中,引发患者的意见。②管理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大部分医院的急诊科都有各种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但是在多数情况下这些制度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执行。在这种疏于管理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工作不认真、懒散的几率就大了很多,护理风险也增加了许多。③器械管理不够严格。急诊科中最常做的是抢救病危患者,在抢救的时间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如果器械管理不够严格,器械没有及时消毒,出现了故障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或者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那么抢救工作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轻则影响抢救效率,重则导致患者死亡[3]。

第二,主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是指急诊护理人员自身的原因。首先,急诊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不够,法律意识淡薄。当前的护理工作中出现了两种极端的现象,即患者及其家属的维权意识非常强,而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却非常薄弱。在工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因缺乏法律意识,所以对患者的知情同意权、隐私保护权等没有进行加以重视,从而引发患者的不满及抗议。其次,护理工作队伍向年轻化发展,整体素质较差,业务能力及水平偏低,从而造成一些基本操作等方面的失误,引发护患纠纷。因为工资低、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等原因,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往往是刚熟悉护理工作,就被调到别的科室,或者转行做其他工作。这就造成整个护理工作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一些刚参加护理工作的实习护士,他们的工作经验非常少,对病情的观察又不够仔细,同时在操作技术上也不够熟练,所以出现差错的几率比较高[4]。再次,护理人员的自我要求不够严格,甚至出现不自律的情况,造成护理风险。护理人员长期处在高压工作氛围中,难以避免会对本职工作产生懈怠,所以在执行规章制度时不够严格,简化了一些工作流程,而正是这种不够严肃的行为,导致了给药错误、漏给药、识别病人错误等比较低级的错误的发生。最后,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不足,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引发护理风险。患者一般都想对自己的病情由一个了解,而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从不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就会给患者带来不好的印象,而误解、不满也就比较容易滋生。

1.2.2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第一,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能够提醒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识别护理风险以及评估护理风险,将每一类护理风险归类处理,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对风险的大小做出预估。对此,医院要组织护理人员,特别是护理风险意识淡薄的护理人员,每周进行护理风险教育与培训,学习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旦出现护理风险,护理人员就可以使用相关的知识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二,提高救护水平。对患者及其家属而言,他们最关注的还是医护人员的救护工作是否有效。所以,在护理风险管理的对策中,要把提高救护水平纳入其中。而提高救护水平要从医院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两个方面着手,即医院的硬件设施要跟上医疗技术的发展步伐,注意更新医疗器械;同时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工作培训,提高护理技能与水平[5]。

第三,严格执行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制度是护理安全的有力保障,所以在护理风险管理中,要督促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改变懒散随意的工作作风,从而使每一个操作流程都得到彻底的执行,减少差错的发生。

第四,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建立护患信任。急诊科是患者诊病的第一接待站,患者及其家属对医院的第一印象也是形成于急诊科。所以,急诊科护理人员要以友好、耐心的态度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尽力帮助患者解决困难,从而获取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以及对医院的信任,减少护患矛盾纠纷。

1.3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没有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2013年与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的2014年,二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调查比较情况见表1所示。表1表明,实施了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护理安全问题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

2.2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情况见表2。

3.讨论

护理风险管理是规避风险的最安全稳妥的途径。本次研究表明,通过实施风险管理对策,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等都能够得到减少,而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高。由此可见,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工作。在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本身得到了发展与提高,而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得到完善与落实,患者则得到了优质的护理服务。综上,急诊科要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工作,积极寻找护理工作中的护理风险因素,找出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并积极补救与完善,从而保证急诊科的护理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张少丽.急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2):450—451.

[2] 薛雪霞.急诊护理纠纷防范措施[J].中国社区医師(医学专业).2012(05):836—837.

[3] 甄锡云,张丽敏等.心内科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03):62—63.

[4] 比古丽森,沈艳涛.对急诊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措施建议[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07): 15—16.

[5] 贺慧玲,刘建清.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1):112—113.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护理风险管理急诊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神经外科护士的护理风险及防范对策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对策
论综合性ICU的护理风险与防控
循环内科常见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