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疗效分析

2015-05-30 22:10冉光宝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

冉光宝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ICU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1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因分为两组,平均每组各56例,分析其在ICU中的临床治疗结果。结果:肺内源性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2周死亡率明显高于肺外源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死亡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死亡率仍较高。在治疗过程中,应针对性地给予患者机械通气与药物治疗。

关键词: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4.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64-02

结合已有的临床实践资料来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综合性危急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双肺浸润、肺顺应性下降、低氧血症和急性呼吸困难[1],患者一般均要接受ICU急救治疗;临床上根据其发病原因的区别将其系统的分为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肺内源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效果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患者的死亡率依旧在50%左右;基于此,我院就将以实例研究的方式为切入点,深入探讨ICU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41例,患者平均年龄(63.3±7.9)岁;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X线片显示双肺有弥散性侵润阴影;根据患者发病原因的不同将112例患者平均分为肺外源性组和肺内源性组,每组各56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机械通气治疗;仪器选择:瑞思迈EPR91C 呼吸机;在将氧源连接过后以患者呼吸困难的严重情况为基准选择切开、气管插管或者面罩吸氧;将呼吸机连接过后将氧源打开对患者行辅助通气,气道峰压设置为40cmH2O,平均压尽可能的控制在35 cmH2O以下[2],PEEP设定为5~18 cmH2O,潮气量控制在6~8mL/kg。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还要对患者的尿量进行观测和记录。如果患者选择的是非面罩吸氧,在其病情有所控制并有明显的好转后,可逐渐过渡到面罩吸氧,并可逐步降低供养的压力。

1.3观察指标

综合比较两组患者住ICU病房的时间、ICU期间的死亡率、机械通气时间以及1周内的死亡率。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住ICU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经过资料的整合,两组患者住ICU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比较,肺外源性患者均明显低于肺内源性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参见表1。

2.2两组患者死亡率对比

经过资料整合,在住ICU期间两组患者的总死亡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1周内死亡率比较,肺外源性患者明显低于肺内源性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参见表2。

3.讨论

结合临床实践来看,我们根据其发病原因的不同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体的分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中发现,肺外源性患者的早期表现表现为肺间质水肿,影像学检查多现实毛玻璃样改变[3];而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患者的早期表现为肺泡损伤,影像学检查多显示肺实质改变;此外,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两组患者的肺组织弹性阻力增加值比较,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明显低于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肺外源性呼吸窘迫患者行俯卧位通气、肺复张法和PEEP等通气治疗时肺泡复张的气体交换指标和呼吸力学指标改善的更为显著[4],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肺外源性呼吸窘迫患者也就更加短于肺内源性患者。

结合临床研究来看,当患者出现各类临床症状时其肺部多已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因此很难继续维持正常的呼吸,需要借助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有研究资料表明,急性呼吸窘迫患者的死亡率超过50%[5],即便是接受了1周的系统治疗其死亡率依旧很高,从研究来看,对患者行无创机械通气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的上机时间和住院时间,临床效果相对较好。

综上所述,通过对112例患者的研究我们得出结论,ICU畸形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患者其死亡率比较高,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机械通气的方法和综合治疗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刘亚粉,等. 小青龙加石膏汤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3(11):102-103.

[2] 毛越,等. 血液灌流联合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2(10):98-100.

[3] 吴健远,等.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分析[J]. 当代医学,2014,2(12):59-60.

[4] 孙铭军,邢涛,等.. 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2,1(12):1844-1845.

[5] 俞森洋,等.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的解读和探讨[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3,12(01):101-104.

猜你喜欢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
探讨儿童重症麻疹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综合护理模式效果
探讨43例胸部创伤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护理措施
大剂量沐舒坦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损伤程度、血气指标和血清SOD活力的影响
肺保护性通气治疗严重胸外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