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肠壁内阑尾炎手术治疗分析

2015-05-30 01:49陈忠辉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临床分析手术治疗

陈忠辉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盲肠壁内阑尾炎的有效手术治疗方法。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盲肠壁内阑尾炎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手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手术时长约为3.2~4.3h,病理检查结果显示,盲肠壁内阑尾长度约为3.5cm左右,表面覆盖有纤维蛋白物质,血管充血,腔内存在血性脓液。镜下检查发现,阑尾粘膜下层、浆膜层及肌层均表现为中性嗜酸性白细胞浸润,并有溃疡或坏死。经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且未出现相关并发症。随访期间,患者均可正常工作和生活,并进行适度劳作,未发现术前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再次出现。结论:盲肠壁内阑尾炎临床上相对少见,且临床症状不具典型性。因此,临床医生应在早期明确诊断基础上,开展急诊手术治疗,可有效治疗盲肠壁内阑尾炎,临床治愈率高,值得临床广泛参考应用。

关键词:异位阑尾;盲肠壁内阑尾炎;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7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76-02

阑尾大部分均属于腹膜内器官,由于阑尾基底部与盲肠关系恒定,因此阑尾位置随盲肠位置而多异,具有位置多变的特点。异位阑尾炎在临床上相对常见,而壁内阑尾炎的发生率却相对较低,约占异位阑尾炎的5%~6%[1]。由于盲肠壁内阑尾炎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与一般阑尾炎相似,因此给早期明确诊断带来了一定困难。此外,针对盲肠壁内阑尾炎的治疗,手术显露及切除处理也十分棘手,因此应引起临床医生的充分重视。我科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对盲肠壁内阑尾炎手术治疗进行了相应研究,并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将相关临床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盲肠壁内阑尾炎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资料,男性7例,女性4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3~42岁,平均年龄为(31.5±4.3)岁,自发病至就诊时间范围为2~7d,平均为(4.3±0.6)d。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其中右上腹或脐周腹痛者2例,右下腹痛者9例。局部肌肉紧张,肠鸣音弱。体温范围为37.2~38.7℃,平均体温为(38.1±0.4)℃。血细胞计数均介于10×109/L~20×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计数为0.722~0.959,平均为(0.863±0.087)。经X线片检查,3例患者具有肠梗阻征象,其中膈下有少量游离气体2例,多肠段大小不等液平1例。经B超检查,阑尾区未探及包块,盲肠固定,壁充血,大网膜充血,水肿,有2例患者可见肠间及右下腹腔少量积液。

1.2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适当扩大切口,将盲肠后腹膜切开,对盲肠进行游离,于盲肠带融合点外侧盲肠壁可触及一索状物,仔细对浆膜层加以分离,需注意不可对盲肠壁造成损伤,采取钝锐性结合方式,对索状物进行分离[2]。对腹腔进行保护后,对索状物加以探查,有管壁、管腔和粘膜,盲肠腔与管腔相通,并予以切除,根部行荷包包埋,对浆膜层进行间断缝合,并视情况,于必要时,对浆肌层予以缝合。

2.结果

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长约为3.2~4.3h,所用时间明显长于一般阑尾炎的手术治疗。参照病理检查结果,盲肠壁内阑尾长度短于一般阑尾,约为3.5cm左右,表面覆盖有纤维蛋白物质,血管充血,腔内存在血性脓液。镜下检查发现,阑尾粘膜下层、浆膜层及肌层均表现为中性嗜酸性白细胞浸润,并有溃疡或坏死[3]。经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临床治愈率为100%,且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均可正常工作和生活,并进行适度劳作,未发现术前腹部疼痛等症状再次出现。

3.讨论

异位急性阑尾炎通常难于诊断,易被误诊为异位所在部位的器官炎性疾病,如肝下或高位急性闌尾炎易被误诊为急性胆囊炎,发生于女性盆腔深部的急性阑尾炎易被误诊为盆腔器官炎性疾病。依据异位阑尾所在位置,通常可将其分为腹腔内异位阑尾和腹腔外异位阑尾。腹腔内异位阑尾主要包括疝内阑尾、错位阑尾、低位阑尾、高位阑尾、左位阑尾、腔内阑尾、壁内阑尾和腹膜外阑尾等。壁内阑尾则可分为盲肠壁内阑尾、回肠壁内阑尾和系膜内阑尾等3种类型。盲肠壁内阑尾是指阑尾位于回盲部内,且多埋藏于盲肠壁内浆肌层。本研究所纳入患者经诊断均为盲肠壁内阑尾炎[4]。

与一般阑尾炎的手术治疗相比较,盲肠壁内阑尾炎的手术操作难度相对较大,这是由于阑尾位于盲肠壁内,进而导致为术中找寻带来极大困难,这也是本组研究中,手术耗时明显长于一般阑尾炎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因[5]。因此,为保证盲肠壁内阑尾炎手术治疗效果,临床医生应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能,对异位阑尾诊治的临床基本理论、常见类型和治疗特殊性予以不断总结和实践。此外,在手术过程中,临床医生应高度集中精神,操作认真、小心,在分离异位阑尾过程中,避免损伤盲肠壁,诱发相关并发症。

我科经研究发现,选择合适的切口,是保证手术实施成功的关键。切口选择最好可暴露阑尾根部,并结合患者胖瘦及腹部压痛点,以麦氏点为中心,上下各

1/2行切口。针对诊断不明确或特殊类型阑尾炎,则可选择右下腹,并对切口加以探查,以利于促进手术顺利开展。针对阑尾的处理,可先将阑尾较长粘连端加以固定,并在根部行结扎切断,对残端进行处理后,对系膜加以分次断离,再对阑尾行切除[6]。为预防肠瘘发生,应于结扎切除阑尾后,对浆肌层加以缝合,并对残端进行缝埋。在本组研究中的11例患者,经采用手术治疗后,临床收效较好,所有患者均全部治愈出院,且未出现相关并发症[7]。随访期间,患者均可正常工作和生活,并进行适度劳作,未发现术前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再次出现。由此证实,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参考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加法.坏疽或穿孔型阑尾炎手术患者腹腔引流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 24(2):2110-2111

[2] 朱量,程书榜,秦颖,等. 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3种少见病10例临床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2013,14(3): 57-58.

[3] 叶年源,汤东,王道荣,等.急性化脓性盲肠憩室炎合并急性阑尾炎1例[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83-84.

[4] 韩步长. 1例罕见的完全性盲肠壁内阑尾炎报告[J].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1995, (3):58-58.

[5] 董永强, 王全平. 手术治疗盲肠壁内阑尾炎30例临床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 (10). 23-24

[6] 宋梅.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盲肠瘘和腹腔脓肿的护理探讨[J]. 医学信息, 2013, (18). 32-33

[7] 张小红. 急性阑尾炎术后护理[J].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4, (11).159-160

猜你喜欢
临床分析手术治疗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肱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脑动脉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路径护理效果观察
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甲状腺癌规范化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处理
手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