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25例临床治疗分析

2015-05-30 17:08苏迎玖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分析

苏迎玖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手段,提高胰腺炎的内科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给予药物治疗、补液治疗及营养支持,达到有效抑制胰腺分泌、解痉止痛、控制感染、抗休克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的目的,从而改善預后,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结果: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经过相应的内科手段治疗,减少了胰腺外渗,疼痛获得缓解,腹痛、恶心症状亦减轻,机体抗病力增强,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手段很多,临床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积极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内科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65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29-01

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1] 。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血与尿淀粉酶增高为特点。病变轻重不等,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病情有自限性,数日后完全恢复,预后良好。少数病情严重,胰腺出血坏死,伴腹膜炎、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高。一般胆道疾病、胰管阻塞、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手术与创伤、内分泌与代谢障碍、某些利尿药物等会引发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急性胰腺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水电解质失衡等。严重的导致低血压、休克、精神错乱,伴有幻想、幻觉、躁狂等。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手段主要为药物治疗和营养治疗等,通过相应的治疗有效抑制胰腺分泌、解痉止痛、控制感染、抗休克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下面将25例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措施简单分析一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收集25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其中,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18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7例。轻症水肿性患者中、上腹压痛,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出血坏死患者腹部压痛明显,出现反跳痛。患者体温较高,接诊时,1例患者处于休克状态。经实验室检查,患者白细胞增多及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1.2方法25患者,根据症状的轻重采取相应的内科治疗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1轻症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治疗

18例轻症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给予禁食及胃肠减压。静脉输液,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腹痛剧烈者给予哌替啶肌内注射。应用抗生素给予抗感染治疗。同时,静脉静脉滴注H2受体拮抗药或质子泵抑制剂进行抑酸治疗[2] 。

1.2.2重症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7例重症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病情积极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维持有效循环血量。重症者给予血浆、白蛋白、全血及血浆代替品,休克者在扩容的基础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注意纠正酸碱平衡失调。早期采用全胃肠外营养(TPN),如无肠梗阻应尽早过渡到肠内营养。重症患者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预防并发感染。常选用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甲硝唑、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减少胰液分泌,给予生长抑素、降钙素、胰高血糖素能抑制胰液分泌,生长抑素按每小时250 μg持续静脉滴注,持续3~7日。早期重症胰腺炎的早期,采用抑肽酶每日20万~50万U,分2次溶于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以有效抑制胰酶活性。

同时,全部患者给予营养支持。轻型病人在患病后4~7天即可进食低脂肪、低蛋白质饮食,营养的维持按一般静脉补充葡萄糖、氨基酸等即可,重型病人至少要禁食数周,而机体又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加上大量血浆外渗和可能存在的感染,如无足够的热量及合理营养素的供应,机体将处于负氮平衡与低蛋白质血症的状态。应及时给予全肠外营养(TPN)以满足机体营养的需要。肠内营养液须循序渐进的给予,浓度由低至高,容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也就是肠内营养液须从小剂量低浓度→大剂量高浓度的给予,如糖盐水(生理盐水)→百普素→能全力→普通饮食。肠内营养应用时,常用输液泵控制滴速,初起25毫升/小时,适应后逐渐增至100毫升/4,时,以防因容量和渗透作用所致的急性肠扩张、肠痉挛和腹泻。能量不足部分可通过肠外营养补充。

1.3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采用X2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经过相应的内科手段治疗,减少了胰腺外渗,疼痛获得缓解,腹痛、恶心症状亦减轻,机体抗病力增强,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7例重症患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经血清正铁血白蛋白检测,为阴性,预后良好。

3讨论

急性胰腺炎的内科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及并发症治疗等[3] 。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及生长抑素、胰高血糖素、降钙素等抑制胰腺分泌、降低胰管内压、减少胰液外渗。应用阿托品、山莨菪碱、哌替啶等给予解痉止痛。应用相应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同时,应积极补充体液及电解质(钾、镁、钠、钙离子)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持续胃肠减压时,尚需补足引流的液量,对休克病人可酌情予以输全血或血浆代用品,必要时加用升压药物。有血糖升高者可给予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在急性坏死型胰腺炎伴休克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者,可酌情短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呼吸机治疗。

另外, 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是治疗该病的一个有效的内科治疗手段之一。患急性胰腺炎时代谢和营养改变表现为胰酶激活,全身高代谢反应,能量消耗及糖类与蛋白质代谢增加、脂肪代谢改变等。因而营养障碍是患急性胰腺炎时常出现的一个问题,营养支持治疗可达到减少胃肠负担而补充代谢所需、增强病人机体抗病能力、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的目的。另外,胃肠内营养可减少胃肠外营养的一些并发症,如导管引起的脓毒血症、气胸、静脉血栓、血栓性静脉炎及导管栓塞等。

综上,合理有效的内科治疗措施,能有效抑制胰腺分泌,减少胰腺外渗。同时,控制感染、解痉止痛。

参考文献

[1] 吕新生,韩 明,钟守先,等.胰腺外科[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

[2] 叶任高,陆再英,等.内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92-493.

[3] 孙国辉,程留芳,蔡逢春,等.中华消化杂志,22(5):318-319.

猜你喜欢
内科治疗急性胰腺炎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生长抑素与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对比研究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特点及内科治疗措施
脑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与内科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