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房助产过程中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5-05-30 17:08王俊敏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心理护理

王俊敏

摘要:目的:探究产房助产过程中实施心护理的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90例产妇,分别对其实施心理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效果。结果:心理护理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在产房助产过程中心理护理的实施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产房助产;心理护理;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38-01

分娩属于产妇的一项重要生理过程,分娩过程中产妇无可避免的会出现焦虑、恐惧的心理情绪,而让产妇因为过度的焦虑紧张而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情况,从而释放出大量的儿茶酚胺影响子宫收缩[1]。本次研究中对产房助产过程中为产妇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1月入院生产的90例产妇,其中初产妇60例,经产妇30例,产妇年龄区间在20岁~36岁之间,平均年龄(26.7±1.8)岁,产妇平均孕周为(36.2±1.0)周。

随机将90例产妇分成A组和B组,每组45例,对比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基本相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对A组产妇实施常规产科护理,B组产妇在此基础上为其实施全面有效的心理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入院心理护理干预:为产妇提供整体全面的接待指导,同时将产妇的分娩情况及时的告知于产妇,以耐心亲切的态度将分娩过程中的各项注意事项告知产妇,清楚了解产妇的临床与心理特征,为产妇订立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对策,优化打消产妇在生产分娩过程中出现的忧虑与恐惧心理,为后期产妇的顺利分娩打下良好基础[2]。

(2)生产时心理护理干预:产妇分娩一般需要经历三个产程,不一样的产程过程要为患者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对策。第一产程:护理人员定时的监测记录产妇的血压、脉搏、提问等,检查呼吸机运行情况,帮助产妇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饮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则,保证营养能够全面吸收。护理人员应该正确指导产妇将膀胱、直肠排空,告诉产妇每2~4小时进行一次小便,切实的防止因为子宫收缩与胎头下降而出现的不良影响;第二产程:宫锁表现频繁,每次收缩时间持续在1min上下。连续而明显的宫缩问题会让很多的产妇难以忍受,有些产妇虽然不吭身但是其面部表情表现为十分痛苦,有些产妇则会大声的喊叫甚至失去控制,造成身体出现不停翻滚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助产护理人员需要随时的陪伴在产妇身侧,保持足够耐心,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安抚产妇,鼓励产妇坚持并且振作起来,稳定产妇失控的情绪。宫缩间隙时间段内,护理人员需要指导产妇稳定自身腹压,也就是在宫缩到来的时候,深呼吸一口气,朝下用力,这个过程当中尽量要让屏气的时间长一些,之后再缓一口气继续朝下用力,一直到宫缩结束。产妇在用力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口干和出汗的问题,这个时候助产护理人员要鼓励与提醒产妇在两次宫缩间隙的过程中,要多休息以恢复自身体力。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绝大多数的产妇都是第一次进行腹压运动,无法在一开始就掌握好动作,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失去耐心而使得情绪变得焦躁。针对这种情况要求助产护理人员对表现好的产妇提供一定的支持与赞扬,对于表现不好的产妇则要使用亲切和蔼的态度帮助其做调整,而做的好的地方也要给予赞许,之后告诉产妇其能够有更好的表现,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第三产程:护理人员需要检查产妇的阴道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胎盘剥除情况等,及时的为新生兒进行呼吸道清除。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要处理新生儿的脐带,认真的将胎膜、胎盘娩出的工作做好,以防止发生产后出血的问题。另外,助产护理人员需要为产妇提供系统全面的心理护理,强化和产妇间的沟通有效性,让产妇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到分娩过程中的各项注意事项[3]。

另外助产护理人员需要在产妇的分娩过程中一直陪伴产妇,给予产妇适当的支持和鼓励,为产妇提供饮水、擦汗等细节服务,这样不但有助于满足产妇的外在需求,而且能够较好的缓解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的焦虑、紧张心理情绪,以提升产妇分娩过程中的配合度。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患者数据资料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做处理,计数使用%进行表示,计量资料使用( )表示,治疗前后对比使用x?做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对比

B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为66.7%,相比A组(55.6%)明显更高,且剖宫产(11.1%)与阴道助产率(22.2%)相比A组(剖宫产率为17.8%,阴道助产率为26.7%)明显更低,两组分娩方式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各个产程时间对比

B组产妇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时分别为6.34±1.2min、39.94±12.14min。A第一产程与第二产程时分别为 8.74±1.44min、54.04±15.55 min,B组 第一产程、 第二产程相比A组都明显更短,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心理护理作为一种有较高实践性的学科已经获得了极高的临床认可,更加被深入执行到了临床护理的整个过程当中,对于产妇分娩来说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本次研究中对B组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对A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显示B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更高且总产程时间更短,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在产房助产护理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能够切实的提升临床护理的有效性,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建华. 产房助产过程中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05:65-66.

[2] 金璐艳. 剖宫产术中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及评价[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3:239.

[3] 张菊芬. 产房助产士护理风险因素及对策探索[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0:225.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心理护理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