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复苏在低血容量休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2015-05-30 17:08王培真王合章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控制性失血性脏器

王培真 王合章

【中圖分类号】R44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001-02

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是低血容量休克的一种特殊类型,常见于严重创伤、消化道出血、妇产科出血等。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病人死亡的原因主要是大量出血导致严重持续的低血容量休克甚至心脏骤停【1】。失血性休克未控制出血时早期积极复苏可引起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血压升高后,血管内已形成的凝血块脱落,造成再出血;血液过度稀释,血红蛋白降低,减少组织氧供;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因此提出了控制性复苏(延迟复苏),即在活动性出血控制前应给予小容量液体复苏,在短期允许的低血压范围内维持重要脏器的灌注和氧供,避免早期积极复苏带来的副反应【2】。限制性液体复苏可降低死亡率、减少再出血量及并发症。

临床资料:本组66例,男性38例,女性28例,年龄30-50岁,平均42岁。选用病人均符合以下条件:1.已确诊为消化道出血导致低血容量休克病人。2.目前出血未控制。3.不合并颅脑损伤。4.无高血压病史。

治疗方法:将病人随机分成A和B两组,A组为即刻复苏组,即在发病24小时内即给予输注5000-8000ml的晶体,浓缩红细胞8-16u,血浆400-800ml,维持收缩压在100mmHgy以上;B组为延迟复苏组,即在发病24小时内,只给与2000-3000ml的晶体液,代血浆500-1000ml,不给予输血,维持收缩压<90mmHg,止血后,再给予大量液体复苏。

治疗结果:其中A组病人中,2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积极抢救后死亡1例;2例发生再次大出血,其中一例死亡;3例发生DIC,死亡;4例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经积极治疗后死亡2例。A组总死亡率达21%。B组病人中,其中2例出现急性肾衰,经治疗后好转;死亡3例。B组总死亡率为9%。

体会:对出血未控制的失血性休克病人,早期采用控制性复苏,收缩压控制在80-90mmHg,以保证重要脏器的灌注,并尽快止血;出血控制后再进行积极的容量复苏。可明显减少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对于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病人、老年病人及高血压病人应避免控制性复苏。

参考文献

[1] Krausz MM.Initial resuscitation of hemorrhagic shock.World J Emerg Surg 2006,1:14-19

[2] Stem SA.Low-volume fluid resuscitation for presumed hemorrhagic shock:helpful or harmful?Curr Opin Crit Care,2001,7:422-430

猜你喜欢
控制性失血性脏器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一例由大网膜破裂致多脏器粘连导致牛死亡的病例浅析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损伤控制性手术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综述
分析小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在达古雪山巅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
手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137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