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肱骨中下三分之一骨折的手术切口选择

2015-05-30 17:08王毅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期

王毅

摘要:目的:对肱骨中下三分之一骨折患者手术切口选择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64例肱骨中下三分之一骨折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后侧切口入路,对照组患者采用前外侧切口入路,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优良率为81.3%,对照组患者为53.1%,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内固定物脱落、二次骨折、内固定物断裂情况发生。结论:后侧切口能够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肱骨骨折;后侧切口;前外侧切口

【中图分类号】R2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43-02

肱骨中下三分之一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患者临床中主要表现为患肢畸形、肿胀、疼痛、功能活动受限。本病在临床中多采用手术治疗,不同的手术入路也会对手术的效果造成影响。我院在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对后侧切口、前外侧切口两种手术入路的治疗方式进行讨论,旨在为肱骨中下三分之一骨折患者寻求更好的手术方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64例肱骨中下三分之一骨折的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后侧切口入路,对照组患者采用前外侧切口入路。实验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9.5±11.6)岁,男性18例,女性14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时间平均为(2.1±0.8)h;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1.6±11.2)岁,男性19例,女性13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骨折时间平均为(2.3±0.6)h,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一般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无手术禁忌症,在臂丛麻醉联合颈丛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在肱骨前外侧做手术切口,逐层分离肌肉筋膜,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将骨折牵引、复位,采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根据患者肱骨解剖形态选择尺寸合适的钢板进行固定,拔除克氏针,清理术区,逐层缝合肌肉筋膜,放置引流条。

1.2.2实验组:患者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无手术禁忌症,在臂丛麻醉联合颈丛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在肱骨后正中尺骨鹰嘴处做切口,逐层分离肌肉筋膜,显露骨折部位,将尺神经标记,并将其牵开,防止误伤尺神经。在C臂机的指导下进行牵引复位,并采用克氏针临时固定,根据患者肱骨解剖形态选择尺寸合适的钢板,调整钢板位置、形态,使其更好的贴合在肱骨上,选择长度合适的螺钉进行固定。清理术区,还原尺神经,逐层缝合肌肉筋膜,常规放置引流条。

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防感染、抗凝、换药治疗,术后不可使用止血药物,防止患者出现血栓。

1.3效果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肘关节功能活动情况。

1.4评价指标

采用Morrer肘关节功能评价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超过9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尚可;69分以下为差。

1.5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状况:实验组患者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肘关节功能评价:实验组患者优良率为81.3%,对照组患者为53.1%,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2.3术后情况:两组患者均无内固定物脱落、二次骨折、内固定物断裂情况发生。

3.讨论

肱骨远端的生理解剖形态较为复杂,远端骨折后如何恢复骨折、重建肘关节功能是治疗的重点,因此在治疗中要格外注意解剖、功能两者的雙重治疗[1]。本病主要采用手术进行治疗,对于手术来说,手术入路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手术的结果,尤其是肱骨远端的骨折。肱骨远端骨折手术入路通常有四种,分别为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劈肱三头肌入路、肱三头肌两侧入路、尺骨鹰嘴入路[2]。前两种手术入路在肱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受限程度较大,使用率较低,因此,通常采用后两种方式进行治疗[3]。

我院实验组患者采用肘后正中鹰嘴入路,对照组患者采用了前外侧切口入路。在我院的调查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实验患者优良率(81.3%)明显高于对照组(53.1%)。我院结果说明肘后正中尺骨鹰嘴入路在肱骨中下三分之一骨折治疗中,效果较为理想,能够减少患者损伤,提升患者康复效果。我们认为,尺骨鹰嘴入路相对于外侧入路来说,切口长度更小,其主要是因为尺骨鹰嘴入路能够直接暴露整个肘关节,且手术视野非常好,通常可以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4]。而外侧入路则无法在直视下进行手术,手术视野受限,因此骨折复位精准度也会受到影响,进而会延长患者手术时间,增加患者术中出血量[5]。尺骨鹰嘴入路能够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因此在操作的精准度更高,减少了软组织的剥离和损伤,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软组织的完整性[6]。软组织的有效保留,能够大大提升术后康复效果,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因此能够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

总的来说,肘后正中尺骨鹰嘴入路是一种理想的手术入路,在肱骨中下三分之一骨折患者治疗中能够为医师提供更好的手术视野,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副损伤,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 徐建华,孙波.两种成人肱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治疗分析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2,28:41-42.

[2] 廖家新,王建伟,张爱国,等.三根克氏针不同固定方式治万儿童肚骨跺上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伤,2011,8(8):24-28.

[3] 陶文明 卢朝黎 丁援建.经尺骨鹰嘴截骨双钢板内外侧柱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0, 15(3): 58-62.

[4] 胡文林,杨红航,徐毅,等.经尺骨鹰嘴 V 形截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1):50.

[5] 王一飞,薛锋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临床观[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91.

[6] 李晓初,万豫尧,谢杰伟,等.经尺骨鹰嘴关节外斜行截骨治疗肱骨髁间骨折15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8;16(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