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透析模式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

2015-05-30 19:41杨珊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应用效果

杨珊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肾脏疾病需要透析治疗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三个不同组别,分别采用常规透析模式、超滤透析模式、钠梯度透析模式,观察三组患者的血压指标,以及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患者透析中最低血压指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低血压症状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且和钠梯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肾脏疾病需要透析治疗患者而言,钠梯度透析模式的应用效果最佳,能够稳定患者的血压指标,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如无禁忌优先选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透析模式;应用效果;低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59-01

血液透析是肾脏严重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随着透析设备和技术的更新发展,透析带来的并发症不断减少,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疗效。但低血压的发生率仍然较高,数据研究显示在20%以上,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风险之一[1]。为了探究不同探析模式对患者的治疗影响,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肾脏疾病患者69例,纳入时间段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随机分为常规组(23例,常规血液透析)、超滤组(23例,超滤曲线血液透析)、钠梯度组(23例,钠梯度血液透析)。常规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1例;年龄在38—67岁之间,平均(51.2±1.4)岁。超滤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在35—66岁之间,平均(52.3±1.8)岁。钠梯度组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在36—69岁之间,平均(52.8±1.6)岁。三组一般资料差异不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依据《肾脏病学》[2],患者原发疾病包括糖尿病、肾炎、肾结石等,均采用规律性透析,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2)排除标准:认知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合并心肝脑病变患者,无法配合研究患者。

1.3 治疗方法 仪器选用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参数设置为血流量每分钟200ml,透析液流量每分钟500ml,透析时间为4小时,具体操作如下[3]:常规组患者将透析液的温度控制在36.5℃,钠浓度控制在139mmol/L。超滤组患者在透析前2小时首先清除总脱水量的66%,反復采用较高的超滤率,保证透析和排毒不同时进行。钠梯度组患者前3小时透析时将钠浓度提高至150mmol/L,后1小时将钠浓度降低至135mmol/L。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1)透析中每30分钟测定一次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三组患者透析中的最低血压指标。(2)观察记录三组患者的低血压症状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肌肉痉挛、面色苍白等。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8.0软件,其中低血压症状发生率作为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和χ2检验;血压指标作为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和t检验。P<0.05说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最低血压指标比较 经比较,常规组患者透析中最低血压指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低血压症状发生比较 经比较,常规组患者低血压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且和钠梯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3 讨论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钠浓度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毛细血管充盈程度。在超滤透析模式中,主要是采用超滤和排毒交替进行的方式,来维持毛细血管的充盈平衡。由于低血压倾向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多存在神经功能障碍,因此超滤后期外周血管对交感神经的刺激性变弱。在王彩萍等人的研究中称[4],超滤透析适用于透析期间体重增长缓慢的患者。在钠梯度透析模式中,先采用高钠浓度能够减轻血浆渗透压的下降程度,最后1小时采用低钠浓度来避免高血压、肺水肿的发生。实践证实,这两种透析模式效果均优于常规透析,但具体选用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3例钠梯度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只有1例,占比4.3%,远低于常规组的30.4%,和黄郢荷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5]。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最低收缩压为108.4mmHg,舒张压为69.7mmHg,均高于常规组的87.5mmHg、61.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对于肾脏疾病需要透析治疗患者而言,钠梯度透析模式的应用效果最佳,能够稳定患者的血压指标,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如无禁忌优先选用。

参考文献

[1] 李鑫.探讨三种透析模式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2(03):300.

[2] 王海燕.肾脏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7(15):1813-1823.

[3] 丁健.三种透析模式预防血液透析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09(06):819-821.

[4] 王彩萍,韦先进.低温联合钠曲线透析模式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J].中国血液净化,2014,23(08):563-565.

[5] 黄郢荷.不同透析模式对老年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18(06):18-19.

猜你喜欢
血液透析低血压应用效果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