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栓塞材料在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2015-05-30 19:41张均维蔡弟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期

张均维 蔡弟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栓塞材料在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并加以研究比较。方法:68 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行栓塞治疗。对照组34例采用平阳霉素、超液态碘油进行超选择动脉栓塞,而观察组34例采用平阳霉素、超液态碘油加生物微球embosphere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 P>0.05 )。两组术后均未出现肝坏死、胆囊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采用平阳霉素、超液态碘油加生物微球embosphere的治疗效果较佳。

关键词:肝血管瘤;平阳霉素;超液态碘油;生物微球;介入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67-0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 10月 ~2014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肝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 对照组中男性 8例,女性 26例,年龄 31~62 (45.6±3.2)岁。 观察组中男性7例,女性27例,年龄 33~64 (46.8±3.4)岁。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肿瘤直径等基本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 所有患者经检查肝功能均正常。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平阳霉素、超液态碘油进行治疗,根据瘤体的实际情况注入超液态碘油剂量,并适量配制平阳霉素(平阳霉素一般8-24mg )[4] ,进行硬化栓塞治疗,术中至肿瘤充填饱满,血管瘤的动脉营养血管血流明显减慢后停止注入栓塞剂。再次造影时显示血管瘤的动脉营养血管血流停止。观察组则采用平阳霉素、超液态碘油加生物微球embosphere(100-300、300-500、500-700、700-900um)制成混悬乳剂进行治疗,生物微球用量(1-5ml),用平阳霉素、超液态碘油加生物微球embosphere进行栓塞。手术完毕常规行保肝、护胃等治疗5~7天。病人无疼痛、发热,肝功能及血常规正常后出院。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

1.3 评价标准

1.3治疗效果 所有患者于治疗后 6 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再行影像学检查。 治疗效果评价[5],显效:各种症状体征消失, 经 CT 等影像学检查示瘤体缩小 50% 以上;有效:各种症状体征消失,经 CT 等影像学检查示瘤体有所缩小,但缩小体积小于 50% ;无效:各种症状体征均未消失,经 CT 等影像学检查示瘤体无变化或进一步增大。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试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检验结果取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兩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由下表可见,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而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差异不大( P>0.05 )。

2.2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栓塞术中、术后41例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肝区胀痛不适、轻度发热、食欲下降等症状,经保肝、护胃、镇痛等对症处理,1周内复查肝功能恢复正常。未出现肝功能衰竭、胆囊坏死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正常人群的发病率为0.5%~2%,多见于女性。有症状者、血管瘤破裂者、肿瘤直径大于5 cm者、有增大趋势或肿瘤位于肝包膜下潜在破裂危险者,需要临床治疗。以往临床多行外科手术切除,但创伤大、易出血、风险高。近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已成为治疗肝血管瘤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方案是国内广泛使用的组合方案。超液态碘油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有利于充填于肝血管瘤异常扩张的血窦中。但单一的碘油注入, 短时间内即可被排出, 只宜作为载体和示踪剂与其他硬化剂或栓塞剂联合应用。高浓度的平阳霉素与超液态碘油的悬混液注入血管瘤后发挥两者的联合优势,取得了良好的叠加治疗效果,在临床栓塞肝血管瘤等良性血管瘤中得到广泛认同[7-8 ]。Embosphere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完全的非吸收性和细胞良好的黏附性能确保完全的机械性闭塞。根据造影情况,选用合适直径Embosphere微球栓塞肝血管瘤。笔者采用平阳霉素,超液态碘化油联合Embosphere微球混合制剂在治疗肝血管瘤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肝坏死和胆囊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但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因此,我们认为平阳霉素,超液态碘化油联合Embosphere微球混合制剂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长期疗效佳。

参考文献

[1] 孙华,董永安,王苏峰,等.肝血管瘤肝动脉栓塞的疗效评价[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5,9(1):25-27.

[2] 崔屹,张安忠,杨崇美.介入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7):864-866.

[3] 李彦豪. 实用介入诊疗技术图解[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190.

[4] 李志强,赵 峰,刘景峰.不同栓塞方法在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疗效观察.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7) :1736-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