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2015-05-30 19:41赵明翀李素民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6期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治疗效果

赵明翀 李素民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1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效果分别为93.75%、78.12%;观察组治疗效果较高(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疾病痊愈速度,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169-02

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主要是由于胃粘膜呈现萎缩性变化造成慢性胃炎症状[1]。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以上腹部不适或者上腹部疼痛等表现为主,部分患者会合并消化不良、贫血、恶心、疲乏、嗳气、腹胀等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式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必要的。以往临床治疗中,主要是采用养胃冲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但无法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现将治疗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3月到2015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1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患者62例,女患者66例,年龄为20岁~80岁的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0.3±11.3),病程在2年~1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3±2.1)年;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診断与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颁布的标准互相符合。依据医学伦理学原则,且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诊断标准以及分组原则等常规资料对比差异不大,具有进一步对比的意义(P>0.05)。

1.2一般方法

对照组采用养胃冲剂给予常规治疗,1包/次,每天3次,利用温开水给予冲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等三联疗法给予临床治疗,药物剂量如下:20mg奥美拉唑(生产企业:上海大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19981000),每天2次;300mg枸橼酸铋钾(生产企业:湖南华纳大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33756),每天2次;500mg阿莫西林(生产企业:哈药集团制药公司,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13267)。7天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完成治疗后采用胃镜进行检查,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1.3临床效果判定标准

本组研究对象的临床效果主要是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诊断标准》评价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以显效、有效、无效等3个级别对患者的效果进行判定。患者接受治疗后,临床体征、临床症状全部或者基本消失,采用胃镜进行检查,萎缩性胃炎往浅表性胃炎转变,具有粉红色的粘膜,Hp以阴性呈现为显效标准;患者完成治疗后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萎缩粘膜在胃镜的检查下有所改变,具有小部分粉红色的粘膜为有效效果;患者临床症状、胃镜检查萎缩粘膜与治疗前对比无明显差异,Hp以阳性呈现为治疗效果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数据,采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为93.75%,对照组治疗效果为78.12%,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消化系统疾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胃炎患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占据20%的概率[2]。目前,我国临床上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致病因素尚未明确,大多数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中意食用刺激性饮食、暴饮暴食、酗酒、吸烟等因素会导致出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一旦患者发病,临床症状以贫血、消瘦、胀满、上腹部隐痛等为主,如不及时控制疾病进展,患者血浆白蛋白、24h尿蛋白量则会出现明显降低的情况,同时会合并胃溃疡等疾病,严重的会进展成胃癌[3]。最近几年,采用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方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获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已经在临床上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给予幽门螺杆菌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在消化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等三联疗法进行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其主要因为以下原因:

奥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药物,该药物能够以特异性的方式对细胞顶端膜构成的管状泡上的H+-K+-ATP酶以及分泌性微管起到抑制的作用,对胃酸分泌有所阻断,从根本上使胃酸得到明显抑制,具有较快的效果。枸橼酸铋钾属于常见的胃粘膜保护剂,该药物可以促进胃粘膜组织防御功能得到明显增强,在胃酸作用下出现沉淀的情况,避免胃酸以及胃蛋白酶腐蚀病变位置的情况,对胃粘膜平衡起到维持的作用,加快疾病痊愈速度。阿莫西林的抗感染效果较强,该药物在三联用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使Hp感染情况得到较快的清楚,在无酸或者低酸的状态下将抗Hp的效果全面发挥。通过分析本组研究结果得知,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枸橼酸铋钾等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后,总有效率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12%;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与于成利[4]的研究结果一致,代表着三联疗法应用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已经获得临床医学者一致认可。

研究表明,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天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7):921-922.

[2] 朱锦生,史伟.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45-146.

[3] 慕会杰,宋梅.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治疗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688-689.

[4] 于成利.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04):172-173.

猜你喜欢
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内科治疗效果
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98例临床治疗分析
养阴活血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4例临床观察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128例临床诊疗分析